陈倩
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济南 250132
酒精性肝炎主要是因患者过度、 长期饮酒所导致的一种急性失代偿性病变,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肝脏纤维化、炎症、变性等,且会导致患者的肝脏产生大量的肝细胞坏死,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2]。 大部分酒精性肝炎患者临床主要给予药物进行治疗,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更佳,进而能确保酒精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3-4]。且相关的研究显示酒精性肝炎患者在早期就已经有肝硬化的情况,所以,临床上不仅要给予患者抗炎,对氧自由基进行清除、保肝等治疗,而且需尽早进行抗肝纤维化方面的治疗, 以期改善患者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促进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该文选取2019 年5 月—2021年5 月到该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炎8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酒精性肝炎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
研究选取该院诊治的酒精性肝炎8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符合相关疾病的诊断准则; ②有长期的饮酒情况存在;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相关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研究中的药物会产生过敏者;②肝、肾、心等存在严重的功能障碍者; ③药物性和病毒性的肝炎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病变者; ④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妇女。 对照组患者44 例,男30 例,女14 例;年龄32~75 岁,平均(53.49±5.31)岁;病程2~8 年,平均(4.99±1.68)年。研究组患者44 例,男31 例,女13 例;年龄33~76 岁,平均(54.48±5.32)岁;病程3~9 年,平均(5.98±1.69)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医护人员需叮嘱其禁止饮酒,且给予患者饮食疗法,告知患者饮食以丰富蛋白质、脂肪量较低、高热量的食物为主。 对照组患者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在浓度5%的葡萄注射液250 mL 内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国药准字为H19991068)600 mg, 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 研究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同对照组),同时在浓度5%的葡萄注射液250 mL 内加入多烯磷脂酰胆碱(国药准字为H20057684)5 mL 静脉滴注,1 次/d;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戒酒,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①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显效为患者症状消失及肝功能正常;有效为症状、肝功能有所缓解;无效为症状、肝功能没有缓解,甚至情况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5]。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的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6]。 ③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上腹疼痛、呕吐恶心、皮肤过敏)情况。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经检验特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 (95.45%) 比对照组的81.8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n(%)]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AST、TBIL、γ-GT、ALT 指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AST(U/L) TBIL(μmol/L) γ-GT(U/L) ALT(U/L)研究组(n=44)对照组(n=44)t 值P 值43.57±10.26 72.21±16.69 9.697 0.001 22.42±4.37 30.94±5.27 8.255 0.001 29.18±10.42 77.45±16.32 16.543 0.001 47.39±9.25 66.21±15.18 7.023 0.001
治疗后,研究组HA、PC-Ⅲ指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纤维化指标对比[(±s),μg/L]
表3 两组患者纤维化指标对比[(±s),μg/L]
组别HA PC-Ⅲ研究组(n=44)对照组(n=44)t 值P 值120.26±17.24 156.31±20.23 8.997 0.001 133.57±27.26 187.19±33.97 8.166 0.001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比对照组的22.73%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伴随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生活节奏逐渐加快, 饮酒的社交行为不断的扩大也导致因摄入过量的酒精导致的酒精性肝炎的发病率持续上升[7-8]。调查研究表明,这种不科学合理的饮酒社交行为,通常具有摄入时间短、发病急并且病情严重这些特点,如没有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 会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9]。 因此临床上需加强对酒精性肝炎患者的重视, 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结果与余洪春[10]研究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78%)相符合,说明酒精性肝炎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究其原因,肝脏属于乙醇主要的代谢器官,患者大量饮酒后,会导致乙醇在机体肝细胞中产生一定的代谢毒性物质, 从而导致肝脏组织的线粒体功能发生紊乱, 氧化乙醇的能力降低,使乙醇生成、代谢功能失去平衡,肝内的乙醇含量升高,损害患者的肝脏,而还原型谷胱甘肽为三肽化合物,对机体肝细胞有抗氧化作用,具备强抗氧化能力,整合解毒效果[11]。 给予患者外源性的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补充过程中, 能抵御有害氧自由基分子给机体造成的损伤,保证不会氧化机体酶、蛋白质等分子内的巯基[12-13]。 多烯磷脂酰胆碱主要由多聚乙酰卵磷脂、多聚磷脂酰胆碱二酰甘油等构成,能有效结合肝细胞膜、肝细胞器膜,使中性脂肪、胆固醇等转化代谢,加快可溶质粒的形成及脂肪物质分解,进而对肝脏组织大量蓄积脂肪进行抑制[14]。 多烯磷脂酰胆碱能直接影响肝细胞膜组织结构, 使受损的肝功能、酶蛋白分子生物学的活性恢复,帮助肝组织再生,对肝脏能量平衡状态进行调控。临床若单独给予患者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治疗, 虽可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但难以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所以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共同治疗, 进而才能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该次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AST、TBIL、γ-GT、ALT 指标比对照组低,且研究组HA、PC-Ⅲ指标比对照组低(P<0.05),与王建军[15]的结果相似,说明多烯磷脂酰胆碱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多烯磷脂酰胆碱主要是从大豆中所提取出的磷脂,能有效降低、控制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 从而达到防止酒精对患者肝脏细胞造成损害的效果,有利于肝纤维化的抑制,帮助机体降解肝脏胶原,且该药能使细胞膜的流动性、跨膜转运系统的活性提升,促进机体肝细胞的再生,降低脂肪变性和坏死[3,16-17]。另外,多烯磷脂酰胆碱能对细胞色素P450 2E1 含量、活性进行抑制,使肝细胞的损害程度降低,避免脂质过氧化现象,有效保护肝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能阻止脂质的过氧化过程,保证肝脏细胞的生理代谢状态维持稳定, 有效保护机体肝细胞膜受到损伤, 对脂肪肝形成的过程进行抑制,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使用,能发挥相互协调的效果, 帮助患者提升肝功能指标以及纤维化指标[18]。 此外,该次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6.82%) 低于对照组(22.73%), 多烯磷脂酰胆碱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炎患者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多烯磷脂酰胆碱能产生大量、高能量的合成性磷脂,并使其渗入到肝脏组织的细胞内, 对受损的细胞膜进行有效修复,提升细胞膜的通透性,帮助机体恢复酶活力, 对肝脏能量的失调进行调节, 帮助细胞生长。 增强高密度脂蛋白的流动性,进而强化摄取、代谢体内胆固醇能力,促使肝脏脂质代谢、血流等得到改善,降低肝脏损伤情况。还原型谷胱甘肽经过转乙基、转甲基对肝脏合成、解毒功能进行保护,增加胆酸的代谢, 使胃肠道更好地吸收脂肪、 脂溶性维生素,促进自由基的快速排泄,降低肝细胞的损伤,使肝脏的解毒作用得到恢复。并预防胆汁淤积,降低对脂质和蛋白质的破坏, 有效稳定机体细胞膜和保护其肝脏细胞,恢复肝功能。 联合用药能使活性氧类的物质合成降低,肝脏组织也不会受到严重损伤,还可以提升酶活性进而有效保护对肝细胞, 减少患者上腹疼痛、呕吐恶心、皮肤过敏等情况。
综上所述, 酒精性肝炎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与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