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史学科是初中课程体系中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时期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这是在旧有三维教学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做出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实施“五步教学法”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融入其中,真正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五步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7-016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7.056
历史属于一门人文科学学科,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是初中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即通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为提升学生的公民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对于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历史学科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以及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这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具备历史学科特征的最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面对这一新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还要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新课改的新变化,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摸索能够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实效的方法,特别是既能够有效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中考以及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受此影响,很多学校在尝试推进“五步教学法”,即以导学引领学生投入学习,以自学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学生之间互学以及教师的助学、拓学实现学生的扩展、提升,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并且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提高历史学科学习的实效。初中历史有其学科特点,而“五步教学法”契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可以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进行尝试。笔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实践,下面就谈一谈“五步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以期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有一些借鉴意义。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五步教学法”的必要性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让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史实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基础。历史学科涉及的学习内容都是过去已经发生的重要事件,学生不能自己臆造或者想象,这就需要学生背诵并记忆基础的学习内容。久而久之,初中历史教学基本上就形成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慢慢地就出现了教师“主宰”课堂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较被动,基本上以被动接受为主,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方法基本上就是死记硬背,导致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内容理解不透彻,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问题较多。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有效的学”而展开,也就是现在强调的“教是为了更好地学”,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五步教学法”把历史教学过程分为引导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助学、教师扩展学习这五个步骤,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基础知识和探究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同时也恰当发挥了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即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内容中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并且根据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需求适当进行扩展和延伸,从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这对于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契合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五步教学法”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实施“五步教学法”的前提
根据教育学理论,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前提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因为教学思想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会影响教师理解新的教学信息与教学经验。实施“五步教学法”的核心依然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目的是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教学的新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以课程标准为抓手准确把握初中阶段历史课程的性质,掌握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这个基础上把握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实施建议,从而为推进教学行为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第一,教师要重视理论学习,研究如何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合理应用教材,争取把新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中;第二,教师要重视学科教研的引领作用,教研组是初中学校基本的教学研究组织,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是新课改背景下推进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的重要阵地,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载体。实施“五步教学法”意味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思想,要本着既有形式更有内容、注重实效的原则设想如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落实“五步教学法”,促使教师的理念契合新的教学方法的需求,为推进教学实践打好基础。DBD3C0E6-CAEE-4205-8CFC-D4293F933DC0
(二)通过有效导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即引导学生为历史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主要涵盖两个环节:第一,课前引导学生有效预习;第二,通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学习,这实际上就是要做好预习和导入工作。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因为历史学科在学生眼里是“副科”,所以学生基本上不重视课前预习,导致课堂听课缺乏准备和目标,往往会造成听课低效。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缺乏精彩的设计或者直接讲授新课也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学科内驱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他们需要学习的学科数量较多,难免会在学习时有一些“投机”心理,所以他们对学习历史的态度是微妙的,需要历史教师予以“刺激”。在引导学生预习的环节,教师可以在给学生呈现学习目标、梳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堂探究知识相关的资源,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前呈现辅助学生理解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相关素材:把语文课文《朱德的扁担》呈现给学生,把《闪闪的红星》这部优秀电影也呈现给学生,这对学生来说远远比看教材要直观、形象的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帮助学生提升史料分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毛泽东的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有关“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着手,引发学生展开思维的探究,从而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进而发动南昌起义”这一内容做好准备。这样既有思维的锻炼,也有前后知识的联系,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顺利进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三)开展自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落实学生课堂主体的要求。根据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学生是能够独立完成基础性史实梳理的,因此教师要把基础性学习任务大胆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意识都非常有帮助,也能减少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
在教学《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这一课时,根据教材的设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非常多,增加了“八七会议”“古田会议”这两个部分的重点内容。如果教师都仔细一一讲授,很可能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给学生呈现时间轴让学生自主学习来梳理这节课的基本史实:“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以及“一苏大会”,这样学生就能够掌握基本的史实,为深度挖掘知识做好准备,也让学生对进一步分析与解决问题打好基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通过小组互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在学生接着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特别是历史基础知识积累和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一些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弥补学生个体学习存在的不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初中历史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同时也能逐渐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构建互学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与特点,以4~6人为单位组建历史学科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在组内成员的构成上可以采取“异质原则”,涵盖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之间的组建上要坚持“同质原则”,保证各小组之间实力的均衡,从而保证小组之间的竞争性,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把学习内容设计成探究性任务,交给各小组进行合作互学,促使学生在交流互助的过程中共同完成任务。例如,在教学《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一系列探究性問题:1.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革命任务?2.当发现苏联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以后,应该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3.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如何才能够发展成燎原之势?通过这些问题,教师给学生呈现相关的史料,辅助学生有效进行合作学习,在互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
(五)恰当助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这是新课改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所谓主导者是指教师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更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服务于学生有效的学。所以在实施“五步教学法”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需要学生自己完成的就不要“包办”,该放权就要放权。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开展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或者疑难点,从而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这一课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井冈山道路之间的关系”是初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据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助学的探究性问题,即“假设你是当时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名党员,在井冈山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给学生创设探究性情境,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时代,引导学生大胆开展想象,从而促使学生理解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具体呈现,使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与关联,把握井冈山道路开辟的重要意义。
(六)及时拓学提升,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根据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既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学生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强调既要培养学生扎实地掌握历史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教材,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扩展和延伸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通过史料阅读深入分析史料、在历史解释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这一课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时政热点给学生呈现关于“井冈山精神”的视频,使学生理解井冈山精神的现实价值,同时可以从“道路自信”的角度把课程内容与现在的热点党史学习结合到一起,提升学生的价值认知,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全面融合,真正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总之,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历史教学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五步教学法”契合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爱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4).
[2] 陈加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7).
[3] 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2).
[4] 肖国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转变研究[J].新课程(中),2018(7).
[5] 吴乐.让课堂充满活力——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效率提升策略初探[J].新课程(中),2018(12).
[6] 冉春生.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新变化及施教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9(3).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高志萍(1981.9— ),女,汉族,甘肃张掖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DBD3C0E6-CAEE-4205-8CFC-D4293F933D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