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22-05-26 10:21潘海东
关键词:课堂生成教材生活

摘要:法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开阔视野,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类法治教育资源的价值。具体做法有:用透教材中的法治教育资源,融入生活中的法治教育资源,抓住课堂生成的法治教育资源。

关键词:法治教育资源;教材;生活;课堂生成

法治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法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应开阔视野,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类法治教育资源的价值。

一、用透教材中的法治教育资源

教材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学校法治教育必须重视教材的运用。在日常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对教材中的法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挖掘教材文本的法治教育价值,能收到“一材多用”的效果,真正实现变“教材”为“学材”。这就需要教师在对教材文本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切中法治教育的“气门”,深度挖掘教材文本的法治教育“附加值”。潘海东,崔维云.破解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难题——基于文献研究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6(11):42。

(一)整合思政学科教材中的法治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阵地,现行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大量的法治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围绕不同主题,对教材中的法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开展教学。

比如,从“依法治国”的角度,教师整合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与公民、政府、党三个主体相关的教材文本,设计了“依法治国,我们共同努力”的探究主题,提出两个问题:

1.从不同主体的角度阐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如何落实的。

2.说明不同主体要如何作为,才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随后,开展师生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交流与汇报,教师总结、补充。最终,得出结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要求公民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要求政府依法行政;要求党依法执政。

除了整合与法治教育直接相关的教材资源外,教师还可以跳出单本教材,勾连思想政治教材的其他分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哲学与文化》等相关资源进行模块整合。

比如,在教学必修2《经济与社会》的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国家对网络平台直播带货监管的事例,结合社会争议,设置“国家的干预会不会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国家依法监管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二)整合其他学科教材中的法治教育资源

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说:“人类的知识是人类通过世世代代的相互协作共同建构的,个体知识的发展也是在众多人的贡献与协作之下促成的。”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1。法治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合力。教师可以整合不同学科的法治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法治精神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政史不分家”“论从史出”,历史学科具备与思政学科整合的基因。必修3《政治与法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宪法教育。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内容时,教师可整合历史学科的相关内容,设置议题“从历史脉络中探寻我国政党制度的必然性”。要理解并说清这一问题,必然要学习“四史”。通过“四史”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实现“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的“双丰收”。

当然,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一定要做到适时、适度、适宜,牢固确立思政学科的主体地位,避免出现冲淡教学主题、喧宾夺主的现象;而应像植物“嫁接”一样,要尊重植物的原生特性,选准“接入口”,控制“接入量”,才能无缝对接,和谐共融。

二、融入生活中的法治教育资源

融入生活中的法治教育资源,符合“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学生“法治化”地生活提供科学指导。

(一)设计生活化的冲突情境

学生有时存在“虚假表达”的现象:课堂上“坚决守法”,课后却“侥幸违法”。这样的“虚假表达”很难通过纸笔检测出来,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处处遭遇“红灯”。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卷面分,應使法治教育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教师可整合生活中的法治教育资源,设置冲突情境,打通生活与学习的二元架构,使学习与生活共生共进。

比如,笔者围绕“守法从身边做起”的主题,创设“红灯闯不闯?”的冲突情境:

一天,C同学上学途中遇到了红灯。如果等红灯就会迟到,迟到是违纪,不但自己会被批评,还会影响班级积分;但如果闯红灯,就违反了交通法规,是违法行为。这时,路口没有交警,C同学陷入两难境地:闯不闯红灯呢?我们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类似的价值冲突?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

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冯克诚.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上)[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10:89。。通过这样的冲突情境,学生直面生活中的法治现象,连接了课堂与生活,在思辨中强化了法治认同。

教师在法治教育中坚持生活化的原则,整合生活中的法治教育资源用以解决当下问题,使得法治教育接地气且有意义。

(二)引入真实的案例资源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从生活实践中提炼案例,注重将核心理念、重要概念与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的事件相结合,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生活中有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为法治教育提供源头活水。

教师可先精选一些典型案例,在保证案例真实性的前提下,根据教学需要对案例进行删减、摘取,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关探究问题。

比如,针对“正当防卫”这一热点问题,教师引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6起正当防卫不捕不诉的典型案例,设计如下思考题:

1.比较这6起案例,从中找出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2.结合案例,说明如何理解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3.如果遇到了案例中的不法侵害,你将如何做?

4.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正当防卫不捕不诉的典型案例有何积极意义?

通過对问题的共同探讨,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正当防卫的要件,学会区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了解如何正确应对不法侵害,知晓国家机关公布案例的警戒和教育意义,实现由法治知识的学习向法治情感和法治行为的升华。

三、抓住课堂生成的法治教育资源

布鲁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能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上,部分法治教育资源的形成是动态的、实时的。法治教育中,教师抓住生成的法治教育资源,不但能增强课堂的灵动性,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法治思维,使法治意识深入学生的认知深处。

(一)捕捉生成的思维火花

我们知道,预设过多也会使课堂有“走过场”之嫌,失去课堂的灵动。为此,教师需要弹性预设,将预设当成课堂生成的“敲门砖”,抛砖引玉,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比如,在教学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依法纳税”的内容时,有学生对材料中“一些明星补缴税款免受刑事处罚”不理解并提出质疑,认为这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是课堂上极有价值的生成。笔者结合学生的这一生成,设计了如下探究问题:

1.查阅资料说明,同样是偷税行为,为什么有的明星免予处罚,有的受到了处罚?

2.刑法规定,行为人在税务机关规定期限内补缴应纳税款可免予刑事处罚,是否合理?

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后,学生的汇报如下:

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行为人由于主观不明或客观受限而逾期没有交税,所以刑法规定,行为人在税务机关规定期限内补缴应纳税款可免予刑事处罚,是符合情理的。

生根据法律规定,任何逃税案件,首先必须接受税务机关的处理。税务机关没有处理或者不处理的,司法机关是不得直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

生也就是说,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行为人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接受了税务机关的处理,便不追究刑事责任。只有行为人超过了税务机关的规定期限而不接受处理,司法机关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这相当于给了犯错者弥补的机会和时间。

生我补充一点。行为人在进入刑事司法程序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接受行政处罚的,仍要追究其刑事责任,需要按照逃税罪定罪处罚。

通过探究,学生不但明白了我国法律的内在机理,也理解了中国式法理思维——法、理、情的融合。在适度普法的基础上,也要让学生体悟:我国刑法是有温度的。

(二)善用生成的美丽“错误”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利用得好,“错误”也可以成为一种资源。教学中,这种“错误”可能来自学生,也可能来自教师自己。这些“错误”往往是反面的典型案例,对于辨别概念、纠正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对这些“错误”,不能简单地以“不对”定性了结,而应当从中分析错因,找出避错方法,实现“错误”的资源转化。

比如,在学习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社会争议解决”的内容时,有学生认为劳动争议可以选择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任一程序来解决,有学生则认为劳动争议诉讼一定要以劳动仲裁为前提。显然,学生对我国劳动纠纷解决的途径不甚了解,认识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

据此,教师在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辨别:哪些情况下,法院受理劳动争议不以劳动仲裁前置为原则?进而,让学生明确:劳动争议的一般解决程序是“调解—仲裁—诉讼”,仲裁前置是一般性原则,但有例外。教师对这一“错误”的利用,使学生知晓了法律文本,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有利于学生正确、合法地维护自身权益。

可见,在法治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开发与利用各类法治教育资源,多维度拓宽资源的整合渠道,有助于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郑鹏娇.法治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2] 姜琳琳,隋立华.法治教育一体化贯通的思维向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5).

[3] 林红花.整合法制教育资源,提高学生法治素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8(4).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教材生活
教材精读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生活感悟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