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教学要关注逻辑线

2022-05-26 10:21宋纯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教学

宋纯

摘要:逻辑线是指以线型的方式,将思维过程反映为具有因果关系的关键点的组合。议论文写作教学要关注逻辑线,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顺着逻辑线“前行”:养成一个习惯,阅读时分析逻辑线;理清一条思路,构思时建构逻辑线;说透一个道理,写作时紧扣逻辑线。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教学;逻辑线

本文系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促进高中生议论文说理能力提高的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编号:H/E/2018/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均设置了议论文写作的单元任务。其中,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提出的要求有:议论要有针对性,关注现实问题,有读者意识;议论要学会论证,即确立正确而新颖的论点,选择合适的论据支撑观点,解说分析论证。的确,要让读者明晰自己的论证思路,写作者必须明晰文章的逻辑线。

所谓逻辑线,是指以线型的方式,将思维过程反映为具有因果关系的关键点的组合。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关注逻辑线,能够帮助学生简洁、高效地记录写作思维要点,避免“写了前面忘后面”的尴尬;回避写作思维中“短路”的问题,且能排查写作思维中的“漏洞”,让表述更流畅、更严谨、更科学。议论文写作教学时,我依托三个“一”,分步骤推进。

一、养成一个习惯:阅读时分析逻辑线

在学生构思、动笔前,我会先和他们一同读例文。这些例文来自我们积累的语料库,都是从各个渠道搜集的学生作文。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养成分析文章逻辑线的习惯。

以“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也有人说,生活未必理会你的笑或哭。请以‘生活如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的写作任务为例,我们提炼了两篇例文中的提纲(含中心论点、分论点、总结论),分析其中的逻辑线。

例文一的提纲如下:

中心论点:人生态度影响人生,我们应该始终欢笑,笑对人生。

分论点1:强大的人不是能够征服什么,而是能够承受什么。

分論点2: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多么重要,这种生活态度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

总结论:希望我们能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笑对人生。

讨论中,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基本完整的,但说理相对薄弱。如果以中心论点为该文的逻辑起点,分论点1是其逻辑推进,但分论点2与分论点1存在脱节现象,因为“承受什么”并不能等同于“乐观的态度”,缺少必要的论述,最终得出的总结论也是非常牵强的。所以,这篇文章的逻辑线阻滞。

例文二的提纲如下:

中心论点:生活总会面临艰难、困惑,我们不必抱怨,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

分论点1:当我们面对世事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分论点2:人生如果仅求一帆风顺,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总结论:就算生命有再多的艰难苦恨,我们也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生命中的酸甜苦辣。

学生认为,这篇文章的结构完整、说理充分,分论点1和分论点2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理,总结论的得出则建立在两个分论点的论述之上。确实,这篇文章的逻辑线完整。而且,写作者擅长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如“或许”“如果”“就算”等。这些词语的使用能提高说理逻辑成立的可能性。

二、理清一条思路:构思时建构逻辑线

写议论文时要理清思路。如何理清?我的主张是:以动词为中心建构逻辑线,顺着逻辑线写作。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曾提出“动词中心地位”这一观点。他认为,句子中,别的词语都要受动词支配,而动词本身是独立的。的确,就高中生的议论文而言,在同一主题下,显示思维差距的多为动词。可以说,动词能否构成清晰的逻辑关系,是逻辑线成立与否的重要参考。

我们还是从分析例文提纲中的动词入手,从例文二的提纲中提取出的动词有:

中心论点中的动词:面临、抱怨、对待。

分论点1中的动词:面对、对待、有。

分论点2中的动词:求、失去。

总结论:有、迎接。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讨论后根据提纲提供的语境,将动词分为三类:

前提类:面临、面对。

行为类:抱怨、对待、求、迎接。

结果类:有、失去。

根据三类动词,师生共同画出逻辑线图(详见图1)。

至此,学生明白,可以把提纲中的动词作为检验提纲逻辑能否成立的依据。随后,学生又尝试从其他作文提纲中提取出动词,自主分析。

紧接着,我带领学生对语料库里与本次写作任务相关的高分作文中出现的动词做了统计,词频较高的动词有“改变”“产生”“成为”“相隔”“迷失”“存在”“坚持”“给予”“变成”“充满”“发展”“对待”“交流”“思考”“选择”“结束”“利用”“需要”“正是”“接受”“追求”“选择”“坚守”“留存”“收获”“抱有”“富有”“回馈”“燃起”“保持”“体悟”“改变”“负担”“逃离”“创造”“看透”“增添”“横跨”“拥抱”“拒绝”“热爱”“重塑”“眷顾”等。这些词语的使用特点是:第一,多使用具有褒奖功能的词语,如“收获”“富有”“回馈”“眷顾”等;第二,得体且有文学色彩的词语易受阅读者青睐,如在高分作文中多次出现的“重塑”“横跨”等词,本身即具有隐喻色彩,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是思维深加工的结果,将它们串联运用,更能凸显文章的逻辑线。因此,学生自己写作议论文便应该从寻找合适的动词起步,建构起行文的逻辑线。

三、说透一个道理:写作时紧扣逻辑线

议论文写作教学,还需要指引学生不断“回望”观点,紧扣逻辑线,说透一个道理,让论述更严谨、更清晰、更完整。观点中的全部内容需要在逻辑推演中得到诠释,避免“论述偏离观点既定航线”“论证不完整”。

仍以语料库中的例文为例说明。一篇例文的中心论点是:“生活是在人的悲喜之外的,它自有一套运行的规律,并非我们简单地动用意念就可以将其扭转的。”围绕例文片段,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逻辑推演。片段内容如下:

电影中的松子一次次地抱怨:“为什么我已经这样努力乐观地生活了,上天仍要如此待我?”生活的吊诡之处在于,它冷静地观览一个人生命轨迹的浓墨重彩,却未必施之以援手。想要得到怎样的人生,归根到底在于自身的争取与改变。毕竟,生活在悲喜之外平静地流淌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机缘与因果构成了今天的局面,它不会因为人为意识而改变自己的流转与方向。

第一次推演,學生认为,这个片段由电影人物的话语引入,连续运用多个动词勾勒整段的脉络,是紧扣逻辑线连续展开的。但“想要得到怎样的人生,归根到底在于自身的争取与改变”一句,没有以更多得体、适切的动词,展现“争取”和“改变”的方法,与逻辑线关联不够紧密,有些遗憾。

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修改、完善,将表述由电影主人公的话延伸至现实中人的生活,提炼出“笼罩”“挣扎”“扼腕”“传达”“青睐有加”“孤注一掷”“实现”“改变”等动词融入片段,凸显自身的努力与抗争。

学生第二次推演后认为,改后的片段凸显了逻辑线,由发现生活本质走向挖掘“怎么做”,逻辑更严谨。

两次推演,让学生看到了有逻辑层次、动词使用典雅有力、说理力度强、观点明确的议论文“造型”。

根据另一篇例文的中心论点“当生活面临艰难、困惑时,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我们也围绕其片段做了两次推演。片段内容如下:

“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此言出自苏轼。苏轼仕途坎坷人人皆知,但在其名字之前,世人都愿意加上豪放、洒脱来修饰。生活冷酷地对待苏轼,然而苏轼笑对生活,生活自然也对他笑。否则苏轼何能“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呢?

第一次推演,学生认为,“人人皆知”“加上”“对待”“笑对”“笑”等动词,紧扣逻辑线论述,议论的语言更为清新明快,中心论点更为突出。不过,还未能提炼出更多合适的动词来延伸逻辑线,未能将案例推及生活,说透道理,这是缺憾。学生认为此处应当补充一个片段更为适切。一位学生这样补充:

生活就是一个反映你生活状态的抽象名词。生活如镜,镜便是向你传送信息的物质载体;生活抑或是镜,皆无情感,都需你自己赋予,使其拥有色彩。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推演,大家认为此段出现的“反映”“传送”“拥有”等动词集中在对事件的叙述上,封闭、局限,如果重新组织句子,用上“追求”“坚守”“体悟”“重塑”等动词,能让逻辑线进一步延伸,更能明确地向读者传递“怎么做”的信息,说理紧凑,论点凸显。第二次推演再次提醒所有学生:议论文写作想要说透一个道理,需紧扣逻辑线“而行”。

接下来,结合优秀议论文的内在论述规律推理,我们发现,优秀议论文无论是在展现生活本质还是传递“怎么做”时,都擅长运用带有修辞色彩的动词,紧扣逻辑线表述。

综上,阅读时分析逻辑线,构思时建构逻辑线,写作时紧扣逻辑线,循此路线,学生能稳健地迈开议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朱明坤.说理文写作逻辑路径:基于概念、合理判断、有效推理[J].语文建设,2019(2).

[2] 明学圣.说理文教学内容的选择[J].中学语文教学,2011(5).

[3] 王园园.基于语料库的口头作文教学分析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议论文写作教学
议论文阅读专练
例文悟法 得法为文——议论文“图式”的建构与应用指导策略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