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茜 张素红
(1.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1169;2.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在线课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落实了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进入后疫情时代,绝大多数课程重回传统课堂教学,高校教学管理工部门必须及时思考如何保障在线课程教学质量、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特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PDCA循环理论的内涵与特点,寻找合适路径,以科学模型的规范、高效手段,改变传统教学管理依赖经验开展工作的状况,构建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高校在线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帮助任课老师“愿开课、会开课、开好课”,敦促学生“愿选课、会听课、听好课”,实现疫情常态化时期在线开放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冠疫情期间,全国高校开设大量在线开放课程,力争满足广大师生“教”与“学”的需求。疫情的爆发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倒逼高校在后疫情时代加速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新形势带来的巨大挑战。时至今日,尽管各高校不懈努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学需求,但在线课程的教学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部分教师还未能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的教学活动,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任课教师更多承担的是指引者、协助者角色。所以,在线课程的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将传统课堂教学搬到线上、将教室黑板或投影幕布换成电脑屏幕,依然对着PPT讲解授课,却忽略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项实时反馈。
信息素养可概括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部分教师现有信息素养不能完全满足在线课程教学要求,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不强;信息知识内化程度不高,教学科研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缺乏在线课程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获取、选择、加工和应用信息资源能力不足,创新教学设计能力不强,无法将新的信息技术与自身学科教育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忽视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信息辨别判断力弱,遵守法律法规、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维护自身信息安全、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等方面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现有在线课程教学培训多是为“应急”,重点保证“战时”能按时开课。实际上,任课教师对信息素养培训的需求存在年龄、学科、信息素养基础等差异。学校层面对于这种差异化需求认识不足,所提供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层次性和规划性,无法满足不同教师在不同时期对提高个人信息素养、更好开展在线课程教学活动的需要。
多数任课教师疫情期间被动开展线上教学,仓促间只能选择网上既有课程资源,贴合校情生情的自建课程资源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后疫情时代,无论从防控疫情需要考虑还是从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出发,符合学校自身学科优势和生源特点的自建类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工作都迫在眉睫。
在线课程学分认定主要涉及本校课程和校际间课程两大类。学生完成本校课程各项学习任务后即可取得相应学分,但校际间课程学分的认定则复杂得多。在缺乏校际课程认定标准和学分转换协议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在线课程校际学分认定。这将极大影响学生选修校外在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满足学生主动拓展学习空间、创新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现有的学分认定规则必须完善。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线教学有其特定的质量监控难度。适合在线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施细则,例如学生线上学习的专注程度、师生互动反馈方式、课程考核机制等诸多问题,都迫切需要深入研究。
(1)基本内涵
PDCA循环理论模型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Waler A.Shewhart提出,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它将质量管理活动的各项工作按照制定计划(Plan)、计划执行(Do)、检查实施效果( Check)和归纳处理( Action)四个阶段分步进行,将成功解决的任务纳入标准,不成功的问题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
(2)特点
PDCA循环可以使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具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突显出如下两个特点:
①有机性
每一个PDCA循环都包含四个标准阶段,各阶段缺一不可且单向有序。同时,四个阶段均可有自己的PDCA循环,大环套小环、小环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小环保大环并推动大循环围绕总目标朝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各部分工作项目有机联系,彼此协同,互相促进。
②上升性
PDCA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而是一种上升式运动。每循环一次,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前进一步;同时也会遗留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是出现新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周而复始。通过每一轮PDCA循环结束后的总结,确定既有规范、提出新目标任务并推进到下一轮新的PDCA循环。PDCA每循环一次,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将有所进步。
PDCA循环理论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优异表现,为解决现有在线课程教学需求与教学管理水平不平衡这对矛盾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对照上述教学管理面临的实际困难,从PDCA循环管理模型四阶段入手,构建基于PDCA理论的高校在线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充分利用其有机性和上升性特点,提升在线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质量。
图1 基于PDCA理论的高校在线课程教学管理模式
(1)Plan:计划阶段
这一阶段,在分析在线课程教学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发掘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成因,对照问题积极拓展教学运行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制定管理部门提升管理质量的工作计划。
①鼓励师生理念转变
规划路径,转变传理念,教师教学重点从“教什么”转向“怎么教”,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学习也从“学什么”向“怎么学”转变。教师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者转变为学业引导者,学生也由被动的倾听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②重视师生信息素养提升
明确教师信息素养包括敏锐感知信息技术进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有效应用于在线课程建课的能力、充分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授课及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能力、正确辨别信息意识形态并遵守信息道德的能力等。
学生信息素养则应包含主动获取各类学习信息的意识、正确检索、分析、整合、利用学习信息的能力、尊重知识产权、伦理法规等信息道德和信息数据面前明辨事非的能力等。
③制定多元培训计划
教学管理部门在摸底师生信息素养程度基础上,充分了解师生需求,制定计划,积极牵头在线教学平台组织师生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学习培训,提高在线课程教学和学习的适应能力。
④合理规划课程自建
做好课程资源建设规划,除严选现有在线课程资源外,在时间充裕、人员齐备、设备技术到位的情况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自建,建设高质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适合校情生情的自有在线课程,合理配备教材资料,更好服务于本校师生的教学和学习。
⑤完善学分及互认机制
通过考核取得学分是对教学和学习最直观的检验形式,课程学分认定不仅关系到教师授课、学生学习任务地完成,也直接关系到课程质量评价以及后续学生其它在线课程、特别是跨校课程的选课学习。必须尽早出台相应的学分认定、互认机制,保障学生学习需求。
(2)Do:执行阶段
计划再好,执行不力仍是一纸空文。这一阶段是整个PDCA循环管理模型的重中之重,只有严格对照并执行上一阶段所制订的工作计划,才有可能实现在线课程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①教学理念转变方面
在工作量认定、课程评价、评教评讲等方面,制定出台相关制度,认可教师在在线课程建课、授课过程中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各种额外付出,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在线课程教学与研究。指导教师主动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优化课程设计,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解惑者,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生评优、评奖,研学、培训等活动中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调动学生在线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配合,作为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沟通、互相学习,最终共同完成在线课程的教学任务。
②信息素养提升方面
指导教师从提高信息意识、熟练掌握在线教学各项技能等方向入手,积极主动提升个人信息素养。带领学生在脱离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的在线课程学习中,培养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信息敏锐度;掌握获取学习所需信息资源的能力,学会辨别判断信息、去伪存真;学会加工、利用信息,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取向,遵守信息道德,维护信息安全。
③课程培训方面
一方面,将对任课教师的持续有效培训和在线课程团队建设等工作纳入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程,让教师从“会开课”逐步转向“开好课”。另一方面,多渠道、分层次对学生开展系统培训,督促学生加强自律,让学生从“我要学”进阶为“我会学”。
④课程自建方面
加强在线课程平台遴选及监管,确保平台相对集中和稳定;指导任课教师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结合校情学情,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从课程具体情况及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平台、妥善配置课程资源,选择适宜的线上教学模式(如MOOC、SPOC、翻转课堂等)、合适的教材资料,充分发挥平台各项工具和功能,以“一课一案”为原则建设在线课程、细化教学方案及考核方式,加强过程性考核,提高课程质量。
⑤学分认定机制方面
分批、分级,有计划地逐步完善各类在线课程学分认定机制,实现相关工作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对内,适度调整人才培训方案,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和不同性质的课程,明确在线课程在具体培养方案中的占比,细化不同形式在线课程学分认定方案。对外,加强与权威在线课程平台、在线课程联盟地合作与对接,加强校际沟通,在确保校外课程资源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课程认定标准及学时、学分互认与转换方案,为学生选修校外课程学分认定提供依据。
(3)Check:检查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前两阶段工作落实情况地检查和检验。在线教学师生“空间分离”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监控。
首先,各级各类督学督导应与时俱进从线下搬到线上,不仅监督教学内容,也考核线上教学的教师“能开课、会开课、开好课”,切实提高在线课程质量,从而在学生选课环节吸引更多“关注”、赢得更多“在看”。
其次,区别于传统课堂,在线课程的质量监控还应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大数据、云计算等功能,通过收集、分析各类过程性数据,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强化过程控制、量化考核、综合评价,为成绩及学分认定提供数据依据。
①线上线下学时及教学内容分配合理。线上网络课堂及线下实体课堂的课程要素齐全,线上教学全程可追溯,线下实体课堂采用生讲生评、研讨辩论、分组平行互动、边做边评等多种形式翻转,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②过程数据实时掌握。借助平台收集整理获取学生出勤情况、完成课堂讨论、各类线上作业及考核等基础数据,确保不但“师生在线”,而且“教得合理,学得到位”。
③考核与成绩认定公平公正。学习过程考核、成绩构成比例应明确公开,成绩处理透明公正。对于有条件的课程,可采取线上教学、线下集中考试考核的方式;对于缺乏线下集中考试考核条件的课程,可采用视频监控、IP限定等技术手段,尽可能减少替学替考等现象,最大程度确保成绩认定、学分取得的严肃性、公正性。
(4)Action:处理阶段
作为整个循环模型闭环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环节将直接关系到当前循环模型能否完整结束并顺利进入下一个循环。
这一阶段重点对前三个阶段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工作进程中是否出现了新的问题?
通过梳理总结,对已解决的问题,可固定为相应的规范性工作制度及流程并在今后工作中参照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尚未解决的既有问题及新产生的问题,则需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直到问题最终解决。
综上所述,将PDCA循环模型引入在线课程教学管理实践,通过寻找问题并制定计划、落实方案、解决问题、检查总结等步骤,对于渐进式提高后疫情时代的高校在线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但循环模型的有机性特点决定了大循环内的每一步骤皆可再细化出小环,大小环相互穿插、相互促进。每一环、每一步地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包括规章制度、人员配备、设备技术等在内的软硬件支撑。
与此同时,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多变、与时俱进的课题,需要各环节所有参与者的不断探索、共同努力。所以,尽管理论上的PDCA循环模型定向循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非绝对单向循环,如图1所示,每一环、每一步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交叉、互相影响,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
因此,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唯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不断研究与实践,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能真正实现在线课程教学地更快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