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东梅,张金龙
我国自2005年便开始逐步构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2016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表明我国的本科工程教育质量与其他协议国之间达到了实质等效,实现了国际互认的重要目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教学改革[1]。学生毕业时是否能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一直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而课程目标的达成作为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点无疑是专业认证完成的关键所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灵魂”[2],要求注重每一位学生能力的培养,然而其在具体课程中的落实始终没有得到较好地实现。当前,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毕业要求如何能够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到教学环节,课程目标如何更加科学细化地分解并且实时与毕业要求锚定,学生学习成果如何被更加地有效评估并持续改进,这些都是在课程层面具体实施过程中一直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清单”一词不断在教育领域中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清单是指包含一系列重要事项、行为,或有特定顺序的若干步骤的综合性列表[3]。清单管理起源于航空模拟[4],随后清单管理凭借着其自身的特点,成为了分解复杂问题并使其系统化、清晰化的一种有效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医疗、行政管理等众多领域。最近几年,清单管理思想被逐渐引入到教育工作中,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清单管理作为教学工具,将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利用清单管理工具对教学系统进行逐步梳理、分层细化,致力于复杂系统有机化、清晰化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解决高等教育过程中的毕业要求达成及培养目标落实等问题。在理论层面引入了“OBE”“CDIO”“有效教学”[5-7]等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优化毕业要求达成进行了顶层设计;在教学实践层面,学者们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实际课程创新性地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清单式课堂教学”“项目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互联网+教育”[8-12]等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评价反馈方面蔡述庭等建立了三维度达成度评价模型[13],徐玉构建了基于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学生成长与发展动态跟踪机制[14],张执南等构建了基于多层次闭环反馈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框架[15],等等。这些研究虽然分别从不同方面对毕业要求达成和培养目标落实进行了相关探索,但大都忽视了课程目标作为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点对学生毕业能力培养的决定性作用,忽视了从课程层面解决课程目标的落实与评价是打通教育教学改革“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目前鲜有学者将专业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教学复杂系统清晰化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系统进行系统化设计,将毕业要求从上到下层层落实到学生成果,通过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设计让学生成果与毕业要求进行实时锚定。
而清单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具有将复杂系统清晰化并对其进行系统化设计的功能,能够使系统内部目标逐层分解、落实、反馈,将其科学地运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应用在毕业要求的分解落实等方面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清单管理的思想由阿图·葛文德于2012年在《清单革命》著作中首次提出[16],随后在医疗、建筑、航天、金融和行政等领域广泛应用,使社会大众认识到清单工具在各领域应用的有效性。近几年,清单管理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研究逐渐丰富。理论研究方面,贡太雷等对清单式课堂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构建了清单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框架[8];徐浪等在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清单管理中阐述了大学如何运用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进行大学管理的经验[17]。教学实践方面,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清单管理在护理临床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构建了“学习清单”“任务清单”“沟通清单”“教学清单”“护理清单”[18-22]等。此外,少数学者尝试结合课程内容引入具体清单的教学方法,如蒋爱英在课程中引入教学任务清单[23],韩红亮等基于问题导向引入教学内容清单、工作组织清单和文明行为清单[24]。这些研究只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或任务制作成清单项目列表,使教学流程规范化、清晰化。从实践效果来看,将清单管理引入教学中能够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清单管理的一些优势。但是,清单管理作为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效工具,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并没有发挥出其全部的优势。清单管理在课程教学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未能有效地将教学这种复杂系统逐级分解、分层细化,对课程目标的分解、落实、评价、反馈缺乏系统化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设计不能很好地支撑学生成果与毕业要求的实时锚定,难以将清单管理的作用全面应用到课程教学中。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并建立基于成果导向理念下的清单式教学框架。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它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遵循的是一种反向设计原则[25]。成果导向的反向设计是从需求开始,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26]。成果导向理念想要做到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到课程教学环节中却并不容易,课程体系作为一系列教学活动集合的复杂系统[27],课程目标在教学环节的落实、评价与反馈是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上到下执行的重要环节。本文所构建的清单式教学框架便是基于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清单管理工具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设计,通过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设计让学生成果与毕业要求进行实时锚定,使毕业要求从上至下进行分层传递分解,最终落实到具体课程教学环节,做到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可评价、可反馈和持续改进。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过程中,教学成果应当以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为前提。课程目标作为学生成果与毕业要求相互锚定的中间环节目标,是保证毕业要求落实的重要环节。而课程目标的实现是依托于一系列复杂的具体教学环节,需要围绕课程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和教学活动。因此,本文利用清单管理工具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化设计,使课程目标与教学环节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化,形成一种教学体系内部课程目标“分解—落实—反馈—持续改进”的闭环回路,构建出了清单式教学框架。首先,结合具体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安排,利用清单管理工具对课程目标进行分解和量化,直至可以将目标的量级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情景设置对应的清单,保证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有清单管理工具充当纽带进行牵引,使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与课程目标乃至毕业要求实时联系、相互锚定。另外,利用清单管理工具在系统中可以对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反馈的特点,实现教与学过程中的实时反馈和不断改进的目的,提升教学效果。
清单式教与学框架解决问题的核心主要由课程清单系统和达成度评价反馈机制两个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其中,课程清单系统部分对应课程教学环节,达成度评价反馈机制对应课程考核环节。
图1 清单式教与学框架
课程清单系统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利用清单管理工具将课程目标进行分解,分别形成目标清单A、知识清单B、教学清单C、任务清单D 四种清单。根据实际使用者不同,A、B、C、D 这四种清单又细分为标号为1 的教师版清单和标号为2 的学生版清单。两种标号的清单主体部分基本相同,具体内容如下:
(1)目标清单。目标清单是专业培养目标在课程中的落实,是课程的目标清单。目标清单的内容是以具体课程为主体,由该具体课程所对应的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综合素质能力目标组成。目标清单的作用是保证教学过程中任一教学环节的目标始终与培养目标对接,保证培养目标在教学环节中的正确落实,在课程清单系统中处于引领作用。
(2)知识清单。知识清单是课程知识点的汇总。知识清单的主体部分由课程涵盖的知识信息整理组成,知识信息要求详细完备。知识清单的作用不仅仅是保证学生学到全面的知识,更是要求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培养,由知识到能力再到培养目标,也是培养目标在知识层面的落实。
(3)教学清单。教学清单是一节课及课后教师应该讲授和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它的作用主要是将目标清单中的目标和知识清单中的知识点具体落实到一节课中,保证知识的传授和目标的实现。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实时反馈了解到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学生的目标获得达成情况,便于教学设计的及时改进。
(4)任务清单。任务清单是课后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综合教学清单的教学设计及目标清单的课程目标,利用知识清单的知识设置作业等任务,形成任务清单。它的作用主要是将在课程中不好传授的知识能力或者难以实现的目标落实到任务中,利用课程任务帮助学生学习,促进目标达成。
(1)目标实现等级分类。为了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对课程清单所要实现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反馈,需要对不同目标的实现等级进行分类。本处借鉴了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层级理论[28],按照目标清单中的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和综合能力目标分别对目标进行从低到高(0~4 级)的层级划分,具体内容如表1 所示。通过清单可以随时得到教师以及学生对不同目标实现等级的反馈结果,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调整优化和学生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有助于打破师生间的信息壁垒和提升教学和学习的质量。
表1 目标实现等级表
(2)反馈过程。清单式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主要包括课内反馈和课程结束后的教学支持反馈,如图2 所示。课内反馈是清单式教与学评价反馈机制的第一层反馈,课前回顾、课堂讲授、创新思考、案例作业等基础教学环节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小单元,也是衡量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在基础教学环节,教师依据课程的目标清单和知识清单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清单和任务清单,确定需要学生实现的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和综合能力目标。经过教学环节的实施得到学生的反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再对基础教学环节进行过程控制,完成课内反馈。课内反馈的目的是判断课程体系下基础教学环节的目标设计认同情况,进而破除师生间信息壁垒,促进师生有效沟通,并以反馈结果(目标设计认同度)为基准,教师对课程基础教学环节进行调整与改进。
图2 清单式教与学评价反馈机制
具体反馈过程是在某次课堂授课结束后,学生填写教学与任务清单,选择目标获得等级,教师统计学生选择的目标获得等级占教师预设目标获得等级的百分比,计算目标设计认同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i表示第i 项目标的设计认同值,ni表示反馈第i 项目标获得等级达到预设值的学生人数,N 表示学生总人数。
若ri<60%,则表明第i 项目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认同度较低,教学效果不佳。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两种:第一,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环节无法支持教学目标达成;第二,学生受自身和环境的限制,理解能力受限,需要调整后续教学与任务清单的安排,通过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学习或调整教学手段等方式,实现目标的达成,实现对课程的有效监控。
教学支持反馈是清单式教与学评价反馈机制的第二层反馈,是对教学支持环节体系的评价反馈,包括整个课程的理论环节、实践环节和课外(创新实训)环节的评价反馈,通过学生的评价反馈结果对教学支持环节体系进行持续改进,进而改进基础教学环节。具体反馈过程是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根据自身目标获得情况进行填选(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等级,达到则打√,反之×),依据平时作业成绩及课内反馈情况做填写结果有效性判定,剔除无效填选结果,计算课程目标完成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si表示第i 项目标的完成值,mi表示第i 项目标反馈达到预设等级的有效学生人数,Mi表示第i 项目标反馈的有效学生总人数。
最后,综合课内反馈情况,按照一定比例将目标设计认同度和目标完成度进行综合得到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i表示第i 项目标的达成值,θi1、θi2分别表示第i 项目标认同值的权重、第i 项目标完成值的权重,其中θi1+θi2=1。
通过清单式教与学的双层评价反馈机制,可以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打破师生之间存在的信息壁垒,促进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并使课程目标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得到落实和量化,做到教与学过程中的可评价、可反馈和持续改进,达到过程控制和实施结果的统一,推动学生能力螺旋上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自2018年起就逐步在课程中引用清单管理工具,构建相应的课程清单管理系统,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工程估价”“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及“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估”等多门课程中进行了多轮应用。本文以“工程估价”课程作为清单式教学的应用案例。
清单式教学在课程中的应用流程包括三个阶段:教学设计阶段、课程实施阶段和评价反馈阶段,具体如图3 所示。
图3 清单式教与学框架运作流程
在教学设计阶段,首先教师依据专业目标在“工程估价”课程中的落实内容,对课程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至可在课中具体落实,清楚地列出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现的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和综合能力目标,并对清单内各项编号,形成目标清单,如表2 所示(部分节选)。
表2 目标清单
续表
然后教师根据目标清单并对照教材梳理知识点形成课程的知识清单,如表3 所示(部分节选)。其中教师版知识清单无“章节”“页码”两列。
表3 知识清单
教师在综合考虑知识清单和目标清单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设计顺序及课时单元安排来编制教学清单,如表4 所示(部分节选)。其中,教师版教学清单的目标实现等级为教师预设学生应该实现的等级,学生版教学清单的目标实现等级为学生课后对自身目标实现情况的自我评价等级。
表4 教学清单
续表
最后,为达到教学目标和课程知识传授的良好效果,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及能力,依据课程内容对应设计课程任务,形成任务清单,如表5 所示(部分节选)。其中,教师版任务清单的目标实现等级为教师预设学生应该实现的等级,学生版任务清单的目标实现等级为学生课后对自身目标实现情况的自我评价等级。
表5 任务清单
在课程实施阶段,教师在教学开始前下发标号为2 的学生清单(A2、B2、C2、D2),开课前要求学生用B2 知识清单对照教材填写“对应教材章节”“对应教材页码”栏,对课程进行预习,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课程知识地图并要求学生阅读A2 目标清单,让其了解课程需掌握和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然后要求学生阅读C2 教学清单和D2 任务清单,并让其制定学习计划。在具体教学时,教师提前下发教学与任务清单,学生以此为依据主动了解并学习对应的知识。这种以清单为媒介的师生交流模式,打破了师生间存在的沟通壁垒,使教师明晰学生自主学习进度,实现有效引导,为学生提供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照教学清单C2 在课前进行课程预习,课后进行课程复习。每次课程和作业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依据自身学习情况分别填写C2 学生教学清单和D2 学生任务清单中的目标实现等级,具体实现等级如表1 所示。教师收集所有学生填写的每节课的学生版教学清单和任务清单后,通过整理学生清单数据,运用公式(1)计算学生目标认同值,并根据结果对课程教学设计进行实时改进,完成教学实施过程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连通。
例如,在“工程估价”课程中的“A2.1.1.4 建设工程项目的组成与划分”章节,教师需要学生达到“0201030202 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分析能力”的专业能力目标,教师预期等级为“2级”。在本章节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填写教学清单中目标实现等级,通过数据统计,学生填写“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分析能力”目标实现等级为“2 级”的有77 人(总学生数108 人),运用公式(1)计算课程目标设计认同值,得出:
目标设计认同值=77/108×100%=71.30%。
由此可得,“0201030202 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分析能力”专业能力的目标设计认同值为71.30%,如表6 所示。
表6 教学清单目标设计认同值统计
由于71.30%>60%,表示该项目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认同度达到正常水平,但认同值并不是太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在评价反馈阶段,待此课程全部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达到的目标和学到的知识情况对目标清单A2 及知识清单B2 进行勾选。教师依据B2 勾选结果,完善知识清单;根据A2 勾选结果,结合前文计算的学生认同值来判定勾选结果合理性,剔除无效的勾选结果,依据有效判断结果的数据,运用公式(2)计算目标完成值;依据课程目标完成值的计算结果进一步完善目标清单的设计。最后,根据课程所有教师共同给予的课程目标认同值和课程目标完成值的权重信息,运用公式(3)计算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值,综合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将结果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反馈与传递。
例如,在“工程估价”课程的目标清单中,教师需要学生达到“0201030202 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分析能力”的专业能力目标,目标预设等级为“2 级”,此项目标对应课程多个章节。因此,在“工程估价”课程全部结束后,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判断自己是否达到该目标的预设等级(达到则打√,反之×)。教师依据平时作业成绩及课内反馈情况对学生的填写结果进行有效性判定,剔除无效填选结果。108 位学生完成目标的统计数据结果如表7 所示。计算专业能力目标“0201030202 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分析能力”的目标完成值:
表7 目标清单完成度统计
课程目标完成值=72/108×100%=66.67%
由此可得,专业能力目标“0201030202 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分析能力”的目标完成值为66.67%。
综合工程管理专业教师组的多位教师意见,对目标认同值的权重取0.3,目标完成值的权重取0.7,计算专业能力目标“0201030202 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分析能力”的课程目标达成值。
目标达成值=0.3×71.30%+0.7×66.67%=68.06%
所以,《工程估价》课程中专业能力目标“0201030202 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分析能力”的目标达成值为68.06%,目标达成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本文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利用清单管理工具设计构建了清单式教学框架,并以“工程估价”课程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从教学过程和结果来看,清单式教学框架的核心理念——清单管理——作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清单管理可以有效地将复杂的知识和目标系统进行细化分解,并可通过教学设计落实到具体教学环节之中,实现目标和知识的层层传递直至落实,保证学习成果和毕业要求实时锚定。第二,清单管理可以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两种模式进行整合,破除信息沟通壁垒,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师生间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开放性课堂。第三,清单管理可以成为实时反馈工具运用于教学,利用课程清单管理系统对教师和学生填写的课程清单反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实时跟踪,达到教学和学习成果的有效评估和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的目的。清单式教学框架的构建与实践,促进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理念的进一步落实,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