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工具,这凸显了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但是目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剖析问题入手,围绕情境口语,基于开放、共享、个性化和多维交互的BYOD教学理论,对小学口语教学进行了实践。通过创设话题情境,融合人人交互和人机交互的模式,多维度训练情境表达,丰富情境评价模式,探索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情境口语;BYOD;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简介:徐春燕,杭州育海外国语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一)思考: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把英语作为媒介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英语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学生需要把英语作为工具与世界进行链接,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世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因此,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教师需要创设丰富有效的语言情境,采取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综合水平。
(二)审视: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在进行口语教学实践之前,笔者借助在线问卷调查对所教四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影响因素和英语口语练习频率进行了调查,具体数据如下(见图1、2):
从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影响英语口语表达的主要因素是语言环境和训练时间,分别占了86.44%和76.1%。从图2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英语口语训练时间比较少,接近一半的学生每周训练的频率只有1-2次。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话题单一。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常常会走入一个教学模式的“怪”圈——以教材单一独立的语言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口语教学,即口语操练主要围绕单课时的目标语言展开。长此以往,学生体会不到口语表达的趣味性和交流的灵活性,逐渐失去了互动交流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大大限制了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发展。
2.交互情境单一。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口语交互局限在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而且双方的交流受到母语的干扰,从而使得交流流于表面,很难引起思维的碰撞,那么交流必然缺乏深度。同时,生生、师生的交互情境模式使得学生练习口语的时间和空间都局限在课堂上,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很难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3.情境表达单一。纵观目前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英语教师普遍将单一低效的口语训练模式作为口语教学的主要表达方式,比如角色扮演、对话填空、围绕目标语言自编对话等。上述训练模式使得学生在理解目标语言的语用功能和迁移目标语言方面受到了限制,从而达不到自然有效的口语交际效果。
4.评价方式单一。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师把课堂作为评价的主阵地,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模式,评价语言笼统单一,且缺乏针对性、持续性和激励性。以课堂和教师为主的评价模式使学生对评价产生了倦怠感,甚至体会不到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和成就感。
二、情境口语、BYOD概述
(一)情境口语
情境口语是指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下创设话题情境、交互情境、评价情境,拓宽口语表达的维度,挖掘口语表达的深度,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从“情境口语”的字面来分析,有两层含义:一是情境,即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要注重话题情境的创设、交互形式的创设、评价情境的创设;二是口语,即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能自然、流畅、大胆地表达,达到与他人深层次交流的目的。
(二)BYOD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指携带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办公。BYOD是一种开放的、共享的、个性化的、多维交互的教与学的模式,是推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借助BYOD在同主题下创设不同类型的话题情境,融合课内外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人人交互和人机交互的口语训练模式,优化评价主体,拓宽口语训练的广度,挖掘口语训练的深度,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三、基于BYOD的小学英语情境口语教学实践
笔者选取人教版小学英语(PEP)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 “At the farm” Part B部分开展情境口语教学实践该部分的口语交际目标是:学生能在情境中应用句型“Are these ...?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What are these/ those? They're...”;能 熟练准确地说出农场中的动物,并谈论其外在特点。
(一)迭代话题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At the farm”这个单元的课文以单一的农场为主情境(见图3),学生的口语交际局限在一个情境之中,因此达不到口语训练的广度。教学资料由静态的平面图片和低趣味性的音频组成,难以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拥有三年多英语口语学习经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逻辑起点较低,拉低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口语交际水平。因此,笔者在原主情境的基础上拓宽话题情境,同时借助多维度的情境丰富学习资料。
主情境图中的sheep、cows、hens、goats、horses都属于farm animals,但horses既属于farm animals,也属于wild animals的范畴,因此笔者通过iPad的iMovie软件制作了上述动物以及学生所熟知的其他动物的栖息地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后,运用“Where do ... live? They live in/on...”句型交流動物的栖息地,接着以小组形式讨论根据栖息地如何划分动物类型,最后应用“Because ... live in/on ..., they are ...”句型交流熟知的动物。
学生对于动物的分类已有所了解,笔者设计了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融合美术、信息技术、手工和语言的活动。学生借助iPad的画图软件或者手绘来设计农场(见图4),以农场主的身份具体陈述农场设计的意图。一名学生的表达如下:Hello, I'm Jason Farmer. Welcome to my farm. There are a lot of cows on my farm. I love cows because I like milk. And there are ducks and rabbits, too. I love them because they are so cute. There are some pigs next to the rabbits. They are fat. Do you like my farm?
思維导图
本单元的主要话题对象是农场动物,因此整个口语教学过程围绕关键词animals以螺旋上升的形式一步步进行拓展。学生完成动物分类和农场设计的任务后,笔者创设了更深层次的综合情境。通过在线蓝思系统阅读绘本10 Things You Can Do to Protect Animals,借助MindMaster App绘制思维导图(见图5),提炼出“如何保护动物”的主线,进行“我是小小动物保护者”的presentation。
(二)丰富交互情境: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地说
在日常的口语课堂上,口语交流以人人交互的形式展开。人人交互有诸多局限:其一,交互的主体是人,交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口语训练时间达不到质变所需的量;其二,人人交互主要分为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两种形式,这两种交互形式不能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限制了口语交流的范围,达不到口语交际的高效率;其三,学生之间的交互以一对一或者小组形式进行,交际对象相对固定,交流达不到一定的深度。
笔者在人人交互的基础上,通过在线智能型英语人机对话系统丰富交互情境。学生相当于请了一个私人口语教练,只要有网络的支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口语交际。
“At the farm”单元的人机交互情境主要分为两个层级:1.学生观看图片,应用“It's a/an...”句型说出动物。2.学生选取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模拟人物(系统根据性格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设置了五个对话人物),进行“动物”主题式交流。交流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at are they like? Where do they live? What do they eat? 人机交互过程中,学生选择的人物不同,目标语言外的细节问题也有所不同。基于此,学生的口语训练时间得到了保障,口语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所提升。
(三)优化评价方式:提升英语口语表达的内驱力
学生口语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唯一的评价主体,且主要围绕语言知识点进行评价。因此,笔者在课内外通过布置一起作业和人机对话等在线任务,丰富评价主体,优化评价方式。
笔者在一起作业App上布置了课后跟读任务,系统根据学生朗读的准确度、熟练度和连贯度,给出“good”或“perfect”的实时语音评价。通过调查沟通,了解到当学生得到“good”评价时,他们会反复听原音进行多次模仿,争取达到“perfect”。这样的实时反馈模式促进了学生在听力、语感和口语输出方面的提升。随着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内驱力得到了激发。
在实时语音反馈的基础上,加入以星级制进行反馈的人机对话口语任务。未开始口语任务前,课时主页面的星星是灰色的。随着学生训练时间的叠加,训练任务的完成,星星的颜色逐渐变成金黄色,金黄色星星的数量和学生训练时间成正比。这种星级递增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可见的、可控的,所以他们对于人机对话任务始终充满期待。
(四)进阶情境表达: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实践性
一些研究者指出, 要从意义和用法上有效掌握语言,学习者至少需要 10 到 12 次的呈现,并且这种呈现最好发生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因此笔者设置了进阶式情境表达任务。
笔者在课后拓展的情境表达任务之一是“保护动物,我们可以这样做”的presentation。课前,学生在线阅读绘本10 Things you can do to protect animals,初步感知绘本的主题和结构分布。课中,笔者通过呈现非洲象、北极熊等动物的视频,创设“保护动物”的情境,学生通过解读绘本、上网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教师给予帮助等学习方式提炼出保护动物的措施。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思维导图或其他提炼方式作为支架完成“保护动物,我们可以这样做”的演讲。
借助BYOD创设多样化的进阶式情境表达方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不断内化语言结构,提升了情境口语输出能力。
四、实践成效
基于BYOD的小学英语情境口语教学实践成效如下:
(一)丰富了话题情境:乐说
在BYOD环境下,学生能够自然地从课本情境转移到延伸情境,还能自创情境。多样化的情境话题使学生对于不同的情境始终保持高度的兴趣,并置身于情境之中,勇于表达,乐于表达,勤于表达,大大提高了口语训练的频率。
(二)丰富了情境表达方式:善说
借助BYOD,学生呈现了从单词到句子再到语篇的不同层次的口语表达。结合同主题不同话题之间的联系,不断链接内在的语言结构和生活经验,深化英语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通过基于BYOD的小学英语情境口语教学,小学口语教学存在的话题、交互情境、情境表达和情境评价单一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从而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英语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贾积有,克劳斯·迈因策尔.运用自然语言人机交互技术创造英语对话语境[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87-91.
[2] 林晓梁.基于人机交互的英语口语训练课堂——治疗哑巴英语的良方[J].校园英语,2016(18):100.
[3]刘霞学.对话式评价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21(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