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手段在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以竹笛教学为例

2022-05-23 13:09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竹笛器乐声部

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张 颖

一、多元化教学手段之一:游戏化

(一)“音乐游戏”概念及其特点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情都变成一种游戏。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这一载体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节拍,感知旋律走向,体验音乐的强弱,体会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并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反应,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音乐。

“音乐游戏”是以游戏的方式,如通过节奏游戏、律动游戏等在有趣的游戏情节中学习音乐。教师将游戏和音乐结合起来,通过“音乐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探索音乐的奥秘。

(二)竹笛教学的游戏化策略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我们一定要在学校里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培养他们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这种渴望将持续终身。笔者通过将“音乐游戏”运用于竹笛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竹笛教学的“游戏化”是指以“音乐游戏”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将竹笛学习融合在游戏活动中,使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和游戏化,将学生带入一种自然学习的状态,使他们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并得到技能训练。

1.节奏游戏,激发兴趣

节奏的训练是器乐教学的重点,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竹笛教学中更是离不开节奏的能力培养。因此,进行高质量的节奏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并且他们很喜欢模仿节奏。

笔者在低年级竹笛教学中,除教材外还使用了本校自主创编的教材中的歌曲《欣荷笛韵》。该歌曲节奏大部分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一些附点节奏、切分音节奏等。节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小雨沙沙沙、小狗汪汪汪,这些都是音乐王国里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化身。利用生活中的常见节奏,既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牢牢掌握这两种节奏。掌握了这些简单的节奏,吹乐曲便水到渠成了。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节奏乐器,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肢体部位的拍打达到训练节奏的目的。学生通过捻指、拍手、拍肩、传递节奏等游戏的方式来感受简单的节拍,通过模仿节奏声音的游戏掌握竹笛教学中需要学习的节奏知识,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律动游戏,提升乐感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可接受性特点,音乐节拍游戏的设计要简单易学,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接受。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入手,寻找“音乐游戏”的题材,让学生借助直观形象思维来理解音乐知识,轻松、自然地把内心感受到的旋律、节拍表现出来。

乐曲《早上好》是一首乌干达民歌,歌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3/4拍,两乐句,旋律级进,抒情、活泼;第二部分旋律2/4拍,表现了热爱生活的人们明朗而热情的情绪。

教学过程如下:

乐曲的前半部分是3/4拍,后半部分则是欢快活泼的2/4拍。许多学生无法正确听辨出乐曲的正确节拍,这为正确吹奏乐曲的节拍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通过节拍游戏与律动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之二:合作化

(一)合作教学概念及其特点

器乐练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班级器乐教学通常以齐奏、合奏形式呈现,然而,许多学生在演奏时缺乏合奏意识。合奏不是独奏,它需要演奏者节奏统一、学会聆听,通过与伙伴之间的默契合作达到成功。笔者希望通过竹笛齐奏、竹笛合奏、竹笛轮奏等多种演奏形式,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的表现力以及形成良好的品格特质。

(二)竹笛教学的合作化策略

1.生生合作,提高合作意识

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喜欢被表扬、被认可。笔者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性的合作学习制度。每周的竹笛课,教师都会选出进步特别大的学生成为竹笛小队的队长,队长可以自主组织一个竹笛小队,和队员们合奏一首乐曲。曲目、形式不限,各个小队进行比赛,获胜的小队可以获得相应的加分和奖励。通过这种“合作小队”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兴趣高涨。如此,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齐奏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台风及表现能力。队长在合奏训练期间,如果听出是哪个队员没有跟上大家的节拍,就要及时指出,帮助队员一起进步,队员之间相互指正、相互学习。

通过坚持小队合作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竹笛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班级里你追我赶的氛围也更浓了。

2.声部合作,提升演奏素养

在竹笛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运用多声部合作学习的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如通过小组多声部合作演奏、师生二声部合作、打击乐二声部合作等各种合作形式,形成多元立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欢乐的声部合作气氛中热情地投入演奏,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充分得到培养和加强,获得了审美的体验。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表演时加入合适的小型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演奏能力,提高音乐的听辨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合奏意识。

本校三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竹笛,经过两年左右的学习,他们基本能达到三级水平。《草原上》这首歌曲形象地勾勒出一派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虽然这是一首单声部的乐曲,但是如果加上一些主干音,将其变成一首二声部的竹笛合奏入门练习曲也是非常好的。

教学过程如下:

在教学《草原上》的过程中,通过加进简单的主干音配成一首二声部竹笛乐曲,让学生在合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二声部的魅力。学生在吹奏竹笛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合作的喜悦,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质的提升。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之三:表现化

(一)表现化教学概念及其特点

课标中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掘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竹笛教学的表现化策略

笔者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强等心理特点,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表演、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表现力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态度也能决定学生的高度。当教师充满热情、期待、赞美,把微笑送给学生,努力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时,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变化,从“紧张”到“欢喜”,从“被动”到“主动”,从“厌学”到“乐学”,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 搭建校内比赛平台,提高舞台表现力

为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竹笛吹吹乐”“你吹我唱”“班班有笛声”等。通过校园竹笛大赛,提升了学生对竹笛学习的热情,激发了班级之间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

2. 深入体验乐曲内涵,提升吹奏表现力

笔者在实践中还发现,要提升学生的吹奏表现力,还必须深入体验乐曲内涵,通过体验乐曲、感受乐曲,从而提升吹奏乐曲的美感。

当前音乐器乐教学的乐谱大部分来源于教材,教师通过教学,最后利用器乐演奏升华歌曲,看似将歌曲锦上添花,却并未将歌曲内容、内涵以及情感落到实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器乐演奏只是走马观花,形式一场。在器乐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的示范以及学生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完整地吹奏,但其表现力以及合作精神却并不能很好地呈现出来,也不能体现良好的表现力。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多维度、运用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及肢体,达成音乐体验的目的,引起学生对音乐丰富、美好的情感共鸣。

四、多元化竹笛教学研究成效

通过开展丰富有效的竹笛多元化教学,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吹奏技巧,对竹笛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许多学生在演奏中更加自信,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年级的小黄是一个内向的学生,学习竹笛认真,竹笛吹奏水平较高,但他很不自信。自从班级开展了“合作吹吹”活动以及“小老师领奏”活动,小黄变得自信了许多,常常会被同学推选为“小老师”领奏。这样一来,小黄的自信心就更足了,演奏起来自信满满,赢得了同学的赞扬,自我认识得到了提升,现在的他自信十足,并成了班级里的“演奏达人”。

笔者采用游戏化、合作化、表现化教学手段,通过前后教学对比发现,学生学习竹笛的积极性和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了。

同时,在班级竹笛器乐教学中,一部分音乐素养较高、音乐表现力较强的学生进入了校级竹笛社团,参加了全国、省市级的各类艺术节比赛。

五、思考与展望

器乐教学要从音乐本体入手,把器乐教学建立在自然的美学结构和音乐的意义上,让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发现音乐的美感与乐趣。小学低年级器乐教学游戏化、合作化、表现化遵循低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音乐学习与游戏活动相结合,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富有情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合作、表演和游戏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获得审美的乐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此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鼓励学生参与良性竞争,采取合作学习的有效学习手段和方法激发并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让课堂学习更快乐、更美好!

猜你喜欢
竹笛器乐声部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My Mother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我的坚守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竹笛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
大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