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 朱清萍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文化是育人之本。文化育人是以文化的价值体系所体现的意义和作用实施育人的一种手段,是教育发展进程中以人的发展规律为指向的人文回归,文化的价值在于铸造人的精神和灵魂。高质量、高品位的学校,必须要寻找学校文化之“根”,找到“聚合”大家为一体的“文化之魂”,通过共同努力将隐藏的主体显现,构建学校文化的品位。多年来,六小始终致力于文化内核的提炼、文化标识的塑造、文化环境的重构。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我们汲取科学教育理念,汇集上下智慧,提炼出核心理念为“融聚教育智慧,促进生命成长”的“融生”文化。
在人的一生中,小学六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但各种习惯和兴趣往往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因此这也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六年的小学生活需要给予学生的东西太多,但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在小学阶段形成的良好习惯会受益终身。六小正是在回顾历史、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前提下,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寻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努力挖掘本地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树立和确认了“六年奠基一生,习惯造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持续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做事情讲效率、重质量的意识。
在传统德育特色和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六小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突破口,并细化为“六好”——走好路、写好字、读好书、说好话、扫好地、做好操。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非空谈而来,因此六小秉持“用坚持换来习惯”和“用实践培养责任”的理念,不断践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直以来,六小毕业生以良好的习惯、扎实的学科素养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习惯养成教育的秘诀就在于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学校发展是学校生命力的体现,本质是“创新”,而学校的发展又重在学校文化创新建设,有创新的文化方能体现学校的品位。六小根据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基于学校历史文化传统,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特征提出了“融聚教育智慧,促进生命成长”的“融生”理念。“融”,是“事物的转化过程”,不断走向和谐、融合、融通、通达之意;“生”,是学生的生命成长,是教育者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个体,创造其适宜的外部条件,使其按照自己的路线发育、萌芽、生根、生长的过程。六小以“融生”教育培养师生的融合精神,提升师生的“生长”能力,在文化传统上,与自然和规律相融共生;在个体发展上,与自我相融共生;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与社会和他人相融共生。在“融生”文化的引领下,学校确定了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教师发展目标、校训以及“融生”课程,和而相融、和而不同,生生不息、生机勃勃。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要为学生实现健康发展负责,学校文化的构建也要为学生负责和服务,构建学校文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和谐、健康成长。
六小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让学校的每门课程都成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载体。在“融生”文化的引领下,六小组织师生、家长代表、专家根据六小的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蓝本,提炼 “六小六大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对课程重组、再建构,将原来三大板块、九大门类课程,优化为六大板块、五十多门课程,最终实现培养目标。基础与延伸类课程注重“基础+拓展”,艺术与健康类课程注重“普及+特色”,强调学生特长培养。探究与创造类课程注重学生科学创新素养、媒介信息素养培养,以赛代练,注重竞技。体验与服务类课程、仪式与节日等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社会责任素养。合作与交流类课程打破教育各种主体界限,实现融合育人目的。多元立体、丰富多彩的“融生”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助推生命成长,将每一个六小学子培养成基础扎实、素养全面、特长鲜明的社会小公民,为学生创造铭记一生的童年幸福。
此外,六小设置了阶梯式仪式课程,将学生六年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且用三种仪式进行目标引领教育,即:一年级“蒙学养正·入学开笔礼——开智启蒙知礼法”;三年级“悦己力行·十岁成长礼——晓礼仪,重信诺”;六年级“约定启航·毕业少年礼——懂道义,敢担当”。这种阶段性的仪式教育成了六小学子的传统,让学生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懂谦逊知敬畏,回顾成长历程,规划未来发展,记住童年成长的每个节点并赋予成长的意义。
成长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也应该是父母、教师、社会的事情。六小一直致力于打破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界限,积极建立和发展家庭、学校和社区多方教育主体之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拓展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影响并改善家庭教育模式、家校沟通方式,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共生,实现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协调发展,促使父母、孩子、教师等教育主体共同向上生长。三方共负相同的责任,共践一致的行动,共促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六小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优秀家长汇报会、家长论坛等活动,就问题进行全方面的深入探讨;开展家庭教育案例评析活动,让家长上课,邀请家长参加班级主题中队活动、开展学生活动。学校还会依托各种节日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清明节讲党史祭英烈活动,中秋节话民俗、品中秋活动,建军节致敬军人活动,暑期雏鹰志愿者活动,等等。除此之外,学校还举办了“百位大咖进校园”活动,邀请各行各业大咖精英走进校园,为学生兴趣培养、多元发展提供一个高起点、高品质的平台,与时代精英同行同向。学生从学习“百位大咖”向上发展的品质,到吸取“百位大咖”的精神品格,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六小一系列家校社合作共育的举措,其目的是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磁场,让所有参与者实现精神共振,产生潜移默化的“不教之教”的良好效果。
在学校文化中,卓越内涵的关键在教师,立德树人的关键在教师。学校发展的核心在于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而教育教学的质量来源于教师本身。因此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六小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研常态化,定期组织教师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开展全学科的“六小·我在练”活动,磨炼教学基本功,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大赛。
学校重点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注重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守住课堂教学主阵地。以教研课、观摩课等为突破口,搭建教学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对外开放和内部交流,全面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水平。通过青年教师观摩课、骨干教师观摩课以及经验教师开讲座等活动,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学校的整体课堂教学水平。另外,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邀请市级学科专家、名师等到校进行学科专题讲座和同课异构,有的放矢地指导课堂教学工作;与区域内外的优质学校建立教研联盟,定期开展以“优化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到教改先进学校学习、交流,促使其进一步提升。
在注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各学科组积极探索“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新方法:语文组的教师们关注学生跨学科融合的综合能力培养,设计“N种”作业演绎方式,让学生带着课本知识、带着“六小好作业”去更多地关注身边、关注热点、关注社会;数学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作业,做到精准练习、分层布置和个性化作业,设计更多有趣、开放的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完成调查性、操作性、阅读性等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校通过科学规划、分层培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第一,名师队伍,再建高峰。名师恳谈会把脉会诊,规划名师成长路径;组织申报区名师工作室,扩大名师影响力;学校公众号开辟“名师来也”专栏推介各学科名师。第二,骨干教师,不断进阶。学校通过开展青蓝结对、开设示范课堂、参与区域赛课等活动,制定骨干教师激励措施,推动骨干教师业务水平持续提升,全面迈向名师的进阶路径更加明晰。第三,青年教师,定向培养。定期召开青年教师恳谈会,加强沟通和交流,做好职业规划,推动快速成长。开展“六小·正阅读”活动,举行读书分享会,以阅读聚焦教师职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师德师能向纵深前行。
除了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外,六小也重视教师之间的交流共享。在“融生”文化的熏陶下,以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为元素,开创了本真的、原创的和鲜活的“融生”论坛。论坛上,基于“和而相融、和而不同”的“融生”校园文化,聚焦教育前沿、典型事迹等,邀请名师、优秀教师代表、专家教授,教师们畅所欲言的发声,不仅让文化漂浮于学校上空,还让文化下沉到每位师生的心中,用不同方式诠释六小人的精神。同时,校园微信公众号开辟了“融生观点”栏目,让热爱教育、有情怀、有内涵、有实力的六小教育人, 为合肥教育、为大湖名城、为积极融入长三角而发声。
校园的人文气息,外显于学校的物质文化。大到校园建筑的布局、绿化设施的配备,小到墙角橱窗的布置、一砖一石的架构,都直接投注于受教育者的感官。“耳得之则成声,目遇之而成色”,在日积月累的陶冶熏陶之中,物质文化所形成的强大的教育场,发挥着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影响着青少年的文化品位、审美趣味、道德情操。
学校以“融生”文化为背景制订方案,整合师生和家长以及社会各方的智慧,诞生了校园吉祥物“融融”“生生”。从校园中的花草树木到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再到校园文化理念,甚至结合科技与未来的设计理念,我们创作出一个鲜活的形象,既融入了对学校的喜爱之情,也向社会展示着六小人的勤劳、好学、真诚的美好品质。“融融”为校园中“理想之焰”雕塑上火炬形象的变形;“生生”为校园中“香樟树”形象结合“校徽”“小嫩芽”等元素的变形。以火炬和樟树为意象,以蓝色和橙色为主色调,两者形象彰显学校“融聚教育智慧,促进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寓意着六小学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扎根六小的沃土。校园吉祥物一经确定,便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无论是师生专属的吉祥物挂件,校园门口的人形立牌,花坛中的吉祥物雕塑,还是大型活动的高曝光率,学校文印品的独特标识,“融融”“生生”都是学校精神面貌、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载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亲和力,增强了师生对学校的记忆,产生了归属感和情感维系。
在校园设计方面,校园环境整体上凸显六小自身的独特风格。围绕花草树木,打造了“百草园 ”的景象,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学校在墙壁外立面设计“6”字形雕饰,数字“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和谐、吉利、关爱、孕育,与六小的文化内涵不谋而合,也隐喻着学校的“六”大课程和“六”年奠基一生的办学理念。“6”字形雕饰旁搭配着校园大樟树的叶片,彰显六小精神如大樟树一般,生命不息、长青不已,向下扎根、坚守初心。教学楼前正中间有一座“理想火焰”的雕塑,象征着热情、力量、激情,这团火焰照亮了六小学子前行的道路,直到远方。在教室设置方面,六小根据民乐课程、无人机课程、航模课程等具体的教学需求,完善教室环境布置,让学生融入课堂情境,感受特色课程的独特氛围,体验不同教室环境所带来的场所感和领域感的差异。同时,学校坚持环境育人,植入文化基因,将美育渗透于环境之中。过道开辟“时光长廊”,添置校园吉祥物、动物雕塑,以及各式园林小景、优雅别致户外凳等,体现六小“促进生命自然成长”的理念。
好的学校文化是心灵归依的净土,是激情碰撞的源泉,是灵感促动的回音,是孕育希望、塑造才人的摇篮。真正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恰恰是扎根于传统与现实的文化土壤中,能孕育出超越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学校文化的背后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的人。六小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管是校徽校训、学生培养目标、教师发展目标的形成,还是校园环境设计、学校网络的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点滴凸显的都是人的生命价值。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影响学校文化的意义,但当我们浸润其中时,又是以文化人的过程,影响着我们个体价值的建构和气质的养成。人与学校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构建过程中相互推动、彼此成全。六小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和原动力就是六小师生对学校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融生”文化的生命力持久的坚定信心,这成为学校的精神象征,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教育魅力,为每一位六小人的血脉里注入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