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图片环游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绘本阅读教学方法。从操作层面来讲,图片环游教学法可划分为六个步骤。为更切实地阐释这六个步骤,本文以攀登英语分级阅读系列第四级中的Harry's trouble一书为例,使具体文本与图片环游教学法有机结合,为小学绘本阅读教学提供参考借鉴,以进一步提升绘本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观察力、思维力以及語言表达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图片环游;英语绘本;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吴秀凤(1980—),女,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湾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绘本是以儿童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图画书,以图画为主要内容,并辅以一定量的文字。绘本中的图画是整本书的主体,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可视化信息。绘本中的图片制作精美,往往倾注着创作者大量的心血,既能够给孩子提供视觉享受,又具有细节的刻画;既能展现超越文本的丰富的故事情节,又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知识内涵。因此,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多采用绘本作为教学材料,而图片环游法则是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图片环游是一种以插图为媒介的互动阅读方式。随着绘本教学的逐渐深入,图片环游也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在正式阅读书中文本之前,教师可先就绘本的封面与学生共同探讨这本书可能讲述的内容,大致确定本书的主题,同时,提示学生留意封面中的细节,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细节可能代表的意义。而在与学生共同阅读绘本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事先预设好的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能够踊跃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与教师、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此外,教师也可将生活实际与绘本内容进行有效连接,让学生在图片环游的过程中既能轻松地了解绘本内容,又能了解绘本人物的形象特点,既能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提升了其观察力和思维力。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整个图片环游过程就“生成了一个深度卷入、思维绽放的教学形态”[1]。
王蔷在其所著的《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中将图片环游教学法分为六大基础步骤。下面,笔者基于对绘本教学的思考,结合攀登英语分级阅读第四级中的一本故事类读物——Harry's trouble对图片环游教学法六大步骤的运用进行阐述。
一、热身引入文本主题,激发阅读兴趣
在“热身引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适时地引入所要阅读书目的主题,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好铺垫。教师可根据不同书目所蕴含的不同主题,自行选择适宜的主题引入方式。如对于Harry's trouble这本书来说,可以采用感官刺激法来进行主题引入,即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绘本主题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刺激学生的感官,自然而然地导入阅读主题,让学生进入绘本学习的状态。
T:Boys and girls, here we will enjoy a video. Will you tell me what it is about after the show?
S:A small animal, a hedgehog.
T:Is it lovely?
T:It is lovely, isn't it? Now here is a picture book about a hedgehog. The hedgehog has some trouble, let us see what the trouble is.
设计意图:刺猬这种小动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算常见,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小刺猬的特性的视频,让学生慢慢了解刺猬,进一步过渡到绘本中的角色,进而快速进入绘本阅读的主题,为学生的情感接受埋下伏笔。
自由交流也是教师常用的主题引入模式之一,例如Free talk,Brainstorm等。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Free talk与学生谈论生活中的一些话题,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创设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进而激活学生的旧知并且激发学生想要阅读绘本的兴趣。
二、渗透文本概念意识,增强绘本结构理解
在“文本概念”阶段,教师需充分利用绘本呈现的各类信息资源,如作者信息、绘者信息、出版社信息等。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将这些信息直接呈现给学生,也可以将其作为一项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或自主的形式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主动关注和了解文本概念信息,能促进学生英语文本概念理解能力的持续发展。在绘本阅读教学开展之初,教师可以直接给出事先准备好的文本信息,在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以后,再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封面的文本信息,使其通过封面信息了解绘本的主题、情境等。初步建构文本概念后,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和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鼓励他们大胆猜测绘本的文本内容,从而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展示绘本封面,和学生一起阅读封面上的作者、出版社等信息。接着开展see-think-wonder活动,这一活动援引自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零点计划(Project Zero)”中的“可视化思维”项目,是一套训练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所见学会思考,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这套方法已被广泛纳入美国中小学教学中。这项活动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使其大胆预测故事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提问写在便利贴上并贴到黑板,学生通过阅读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第一步:询问同学们,他们通过观看绘本封面能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把看到的都说出来。
T:What do you see?
接着,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在大家分享完成后,学生意识到每一个人看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点不同,所以关注的内容就会有所差别。这样,大家看到的内容就形成一种互补的态势,在这种互补之下,学生的思路会更开阔,关注封面的角度也会逐渐增多,并逐渐发现之前被自己忽略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步中,学生只管尽情地观察封面内容,而不需要融入自己的想法,即“看到,但不去解读”。
第二步:引导学生结合第一步的发现,融入自己的思考,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解读,即“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
T:What do you think?
第三步:询问学生还能够想到什么,比如“这个故事什么时候发生的?”“这是在哪里?”,等等。
T:What do you wonder?
設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封面阅读获取相关信息。同时,鼓励学生尝试猜测书中的故事情节。问题引领学生表达自己想象到的故事情节,学生通过自身语言与绘本语言的碰撞,更好地领会故事意义。
三、开启图片环游,体验阅读过程,培养思维品质
“图片环游”是六个步骤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图片环游通过读图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融合自己的思考去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读图是手段,而学生的观察力、逻辑力、表达力的提高才是目的。为促使绘本教学能有效进行,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链,带领学生深挖图片内涵,深究故事人物与情节。师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文本构建。
师生进行“图片环游”,关注小刺猬Harry的情绪以及它的朋友对它的看法,观察并探究小刺猬是如何战胜大灰狼的。问题链(共包含七个问题)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不断设疑,教师讲述大灰狼袭击Harry和它的朋友们的过程,讲述中通过推测、讨论的方式回答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使学生积极探究、主动思考,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和产生阅读的欲望。
四、框架协助总结,评论提升理解、判断、推理能力
在“总结评论”时,教师将在共读过程中所梳理出来的框架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总结出绘本的主旨内容。在总结绘本内容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板书或者Worksheet厘清故事发展的脉络,回顾绘本大意,进行小组合作复述绘本,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通过设立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拥有对绘本独一无二的价值判断。
上一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图片环游”完成板书并带领学生梳理了Harry's trouble的梗概,并通过流程图的形式让学生简单地梳理了故事大意,学生能根据板书复述并总结故事。紧接着,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进入评论阶段,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What's your trouble in your daily life? ”通过师生合作活动完成学生烦恼的提出和解决。
设计意图:对开放性问题进行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小组合作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对故事主人公的烦恼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以形成对自己烦恼的理解。个人烦恼在教师的引导下得以解决即是学生将故事同自己生活相联系的过程。
五、默读朗读,实现流畅阅读,增强阅读自信心
“默读与朗读”活动为学生提供完整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阅读的精准度和流利度,让学生在多种阅读方式中感受绘本文本的韵律,在阅读中进一步理解绘本内容。“默读与朗读”的形式多样,例如学生边听录音边跟读,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学生独立默读绘本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结伴朗读、分组朗读或者集体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朗读中的发音、情感等问题。默读朗读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好陪伴,同时,默读朗读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T:Scan from P1-P10,what's Harry's trouble?
*Silence reading
T:Why the spines are Harry's trouble?
S:He can't play basketball with his friends. He can't play leapfrog. He can't swim. He can't dance with the little rabbit.
T:Why can't Harry play with his friends?
T:If you were Harry,how would you feel?
设计意图:快读阅读的策略是用读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表达。学生自主阅读是为了详细了解故事发展,小组讨论的方式是为了完成信息的表达。
进行高年级绘本教学时,可以在“图片环游”阶段进行穿插朗读、默读的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寻找故事发展线索,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阅读方法。中低年级段与高年级段的绘本教学与默读朗读相结合的模式图如下:
六、交流与表达,促进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
“交流与表达”是学生语言输出的综合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由大胆地分享自己对绘本内容的看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Think and share,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活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内化语言知识,增强语言能力,这也是加强学生阅读体验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语言输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对绘本最后一幅图的感受。学生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同学共同续写故事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图片环游教学法这种分享式阅读方法在英语绘本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实际意义。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图片环游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升绘本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在主动参与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思维力、表达力与创造力,进而促进自身阅读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王蔷.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钱晶晶. 图片环游教学法的概念、案例与注意事项[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9(7):6.
谈雯倩. 基于图片环游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9, 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