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2022-05-23 22:28:44胡喻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情景创设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

胡喻

摘  要:音乐不仅能启迪人们的智慧,还能陶冶情操。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活动是一种充满着想象的、创新的艺术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唱动结合”的音乐教学课堂结构,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知音乐魅力,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通过“精彩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和表演。并以音乐技能為基础,寻找并创造生活中的音乐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学习兴趣;情景创设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感受,并大胆的创造,培养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让音乐活动丰富起来,才能让学生感兴趣,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教学活动的创造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也很少关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没有在意是否发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引导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探索,思考和表达,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必然变得主动积极,学生的主体性将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和情景,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音乐知识融入孩子们喜爱的游戏之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快乐地学习,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各音乐要素的特点,并通过游戏启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引发他们创新的动力,让他们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如在低段的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声音的强弱”,设计了游戏《找小猫》。请一个同学扮演猫妈妈闭上双眼,另一个同学扮演小猫藏起来,藏好后,猫妈妈睁开双眼,教师和同学一起用自然的声音唱《找小猫》的歌曲,当猫妈妈走近小猫时,我们的声音要唱得强,当猫妈妈远离小猫时,我们的声音要唱得弱,当猫妈妈越来越靠近小猫时,有几个学生激动得站起来唱,同时拍打着节拍。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想象,除了唱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代替歌声呢?有的同学说,可以用敲鼓的形式代替歌声,鼓声弱,表示猫妈妈离小猫远,鼓声强,表示猫妈妈离小猫近;还有的同学说,我们还可以用拍手的方式来代替歌声,掌声弱,表示猫妈妈离小猫远,掌声强,表示猫妈妈离小猫近。通过音乐游戏,孩子们对声音的强弱就这样轻松愉快地掌握了。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创新课堂中的游戏方式,帮助他们学习。如在学习《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时,设计了游戏《摆线路图》。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一套节奏卡片,同学们聆听歌曲,并按歌曲中出现的节奏顺序,用节奏卡片,摆出小青蛙回家的路线图。即:

XX | XX | X X | X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跳 跳呱 呱跳 跳呱 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在活动中,同学们仔细聆听、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教学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小学低段音乐活动中,可将节奏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相联系,帮助他们感知节奏、理解节奏。

1. 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并进行简单的创编

XX     XX    |   XX    X

师:小鸭走路 生:摇摇 摇

小兔走路跳跳 跳。

模仿以上节奏,请学生创编其他小动物的动作和声音。活动中,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这种贴近孩子们生活的创编活动,深受他们的喜爱。

2. 通过创编身势动作,学习简单的节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小蜻蜓》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教师指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强拍拍手,弱拍拍肩。之后,引导学生创编其他动作,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拍一次手,点两次头;有的拍一次手,拍两次腿等,他们参与的热情特别高。在感知四三拍音乐的强弱规律后,将孩子们的文具盒和铅笔做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师生随音乐一起强拍敲击,弱拍休息,通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对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掌握得非常好。

3.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歌曲《理发师》是一首非常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歌曲。教师在教唱歌曲前,创设了情景表演环节,设置了一个《理发店》的场景,请一位同学来扮演顾客,教师扮演理发师,随音乐边歌唱边表演,学生专心致志地看着情景表演,感受了活泼的情绪,体会了理发师劳动时的愉快心情。这种直观、形象的表演方式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学习积极性高了,为进一步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创设情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并能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自由地想象。

在学习《小猫钓鱼》这首歌曲后,教师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与表演。孩子们用小凳子围出一条小河,教师为他们提供了表演道具,鱼竿、鱼、蝴蝶、蜻蜓、猫头饰等,小河边还盛开着同学们装扮的花朵,在表演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各显身手,大胆创造。

4.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以音乐为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音乐、画面相结合的形式,或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提示等形式,帮助他们感知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一首乐曲,每个人对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当孩子们听到优美、抒情的三拍子作品时,有的孩子想到了在风中飘荡的秋千,有的孩子想到了优雅的舞蹈,还有的孩子想到了小船儿在湖面上轻轻地摇动……音乐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尊重他们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三)音乐教学与文化相结合,促进创造

音乐不仅能激发人的创新能力,同时还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如学习歌曲《龙咚锵》时,不仅学会歌曲,还让学生了解鼓、钹等乐器以及它们的外形、音色等。并向孩子们介绍了过新年的民俗,如贴对联、贴福字等。还可与歌曲《新年好》相结合,了解其他国家过新年的习俗。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扩大了他们的音乐文化视野。

二、学习中的创造性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師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他们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自主学习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如学习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可以先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有关长江和黄河的图片、资料。学生通过电脑和书,了解并获取了相关知识,通过观看视频,感受了长江和黄河的壮丽景象,知道了水资源珍贵,我们要自觉保护水资源。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大大辅助了课堂教学。

(二)合作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这种学习方式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学习《引子与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时,先让学生聆听乐曲,并随乐曲做一些动作。如模仿狮子走步,当狮子“吼叫”时,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等。熟悉音乐之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成三组,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即兴加入简单并富有节奏的动作和象声词,随音乐表演一段小故事。有的组设计了狮王召集小动物们举行森林运动会的故事;有的组设计了狮王开着飞机,带领小动物们去旅行的故事;还有的组设计了狮王当警长,和小动物们日夜巡逻,保护大森林的故事。可见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师的创造性

时代在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的学习,要有勇于创新的意识,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要用“标准答案”或“统一模式”束缚学生,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对教材(歌词)的再创造

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让孩子用已有经验为歌曲创编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从而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如二年级教材中的《小动物回家》一课,学生在学完新歌后意犹未尽,教师及时启发学生创编歌词: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又是怎样回的家?学生创编歌词:小青蛙回家跳跳跳;小企鹅回家摇摇摇;小蜗牛回家爬爬爬;小兔子回家静悄悄……这样的练习方式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

(二)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

学生对乐器非常喜爱,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动脑的能力。比如有的同学在废弃塑料瓶里放入小石子做成沙锤;有的同学用瓶盖串在一起制作串铃等,在音乐展示活动时,一边唱一边用自制打击乐器演奏,他们在活动中是那样的投入,那样的专注,那样的乐此不疲。

(三)唱动结合,积极展示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式,构建愉快的、富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大胆自信的展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音乐课结束前5分钟,设置了“精彩展示”栏目,将班级分为8个小组,组名分别为彩虹组、冰糖葫芦组、喜洋洋组、热气球组、红苹果组、小星星组、天线宝宝组等,每节课由一个小组表演,表演内容可以是歌曲、舞蹈、童谣等,表演形式自由选择,可以是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舞蹈;也可以是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等。表演结束,大家对表演进行点评。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将同学们表演时的精彩瞬间拍下来,制作成集锦,供学生观看。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表演时,非常高兴。

总之,教师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贯穿于音乐教育活动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空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喜爱音乐,领略音乐的艺术之美。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田怡. 音乐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04):87-90.

[3]黄柏娟. 探究小学音乐课堂情境化教学的实施[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01):31-32.

[4]李瑞清. 运用多种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J]. 新课程导学,2018(21):11.

[5]姚丽雅. 音乐新课标背景下学生观探讨[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05):3-6.

[6]孙淑晓.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大舞台,2010(11):183.

[7]陶文青. 谈新课程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J]. 北方音乐,2016,36(15):118.

[8]李琼颖.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才智,2009(15):26.

[9]陈魏媛. 学生音乐素养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2(Z5):41-42.

猜你喜欢
情景创设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兴趣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3:08:59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情景创设的作用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0:21:38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开展实践尝试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情景创设的作用和策略
用流行音乐激活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游戏作用与应用
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8:24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