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个体写话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和黄金阶段,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为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了教学保障。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看图写话为主,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巧用绘本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看图写话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教材,以如何巧用绘本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立足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此阶段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双减”政策;绘本;教材;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小学作为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写话能力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绘本作为儿童读物,其集合了真、善、美的元素,其图文并茂的特点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引起愉悦、进而增强阅读兴趣,加之绘本内容包罗万象,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能不断增长认知学习经验,能不断强化学生的“习得感”,是低年级看图写话素材中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
一、立足教材,牵手绘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低年级写话有以下要求:一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二是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的词语;三是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1]学生正处于书面表达语言落后于口语表达的阶段,教材在看图写话专项训练方面的内容较少,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还要重视牵手绘本素材,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看图写话的训练机会,为全方位提升学生写话能力提供条件和基础保障。
(一)学生看图写话中存在的问题
1.读不懂图
看图写话的题目往往是给一幅图或多幅图,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写几句话。但由于有些图片会将小动物拟人化或漫画化,往往有大部分学生难以识别图片上的主要人物。常常会出现“兔子”与“小狗”、“熊”等分不清。对于主人公“在做什么”的表达也是千奇百怪,偏离图画原有的信息。
2.表达无条理
在表达上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前后内容不连贯,故事描述结构杂乱,完全天马行空式表述,但不同于个人的想象力的呈现,内容无逻辑,表达无条理,无法清晰表述。
3.缺乏想象力
在想象上无法将二维图画想象成动态的画面,在思维上缺乏想象力,多呈现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平白状态,因此在写话中常常表现出叙述直白、寡淡、语言匮乏、景物凌乱等现象。
(二)绘本提升看图写话能力的优势
目前大部分学者以及一线教师都认同的观点:绘本拥有丰富多彩的读写资源。宋居直先生认为,绘本特别重要的方面不是注入书中的知识和信息,而是语言。一本优秀的绘本,其文学性、诗性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语言体验,促进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绘本具有强大的故事力,一本简单的绘本包括了文字故事、图画故事、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故事,因此绘本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因此,绘本以其贴近学生的独特优势,成为了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首选资源。
二、运用绘本,方法提升
绘本中的图画就像一座座“桥”,连接着文字内容和学生的内心,好的绘本会让学生在图画中捕捉如音乐般“动态”的画面。
(一)扩写
教学绘本《小小迷路了》,教师先出示了整篇的文字信息,随后问学生,这个故事好听吗?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回答说:“不好听,和我们学过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很像,但是没有那篇课文写得好。”是的,绘本如果去掉了图片它的故事就不好听,但是如果加上图画就会让故事更加饱满。于是教师又将《小小迷路了》这本绘本图片一一呈现,边观察边说,看着小小那憨憨的表情,边说边笑。随即教师便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组场景写一写,文字便在这阵阵笑声中萌生而出。
(二)续写
《獾的美餐》绘本中獾看着自己没有享用到的美餐(鼹鼠、老鼠、兔子)却把自己的食物给吃掉了,还公然给自己留了一封信,这獾怎么能容忍,于是故事情节就打动了学生的心,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想象,创造后面的故事情节,也形成了自己的写话。
(三)猜写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故事书,其页数较少、文字较少、丰富的图片,会让学生着魔一般一口气把故事看完。教师要善于运用故事中的悬念、因果关系打开学生的思路,邀请学生走进故事当中。
《我的幸运的一天》这本绘本,书名中就给学生一个疑问,到底是谁幸运的一天,是大灰狼还是聪明的小猪?随着情节的推进,不断地让学生猜想小猪有没有被吃掉?如果没有它会用什么办法逃脱?随着学生们的一次一次和猜想,一次一次的验证猜想,学生的表达兴趣、写话兴趣也被点燃。塞缪尔·约翰逊曾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动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2]学生的好奇心总是非常强烈的,他们想去探究未知的事务,寻找未知的答案。”在猜想过程中学生滋生了他们自己的故事。
(四)仿写
绘本语言丰富,如诗一般的语言,反复的结构等,这些都是教师挖掘运用的资源。
绘本《春天来了》,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的春天的景象,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教师在运用绘本的时候可以解码其语言特点,让学生仿照这样的语言加上自己观察春天的其它景物,进行仿写。
再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绘本是双线故事,既有地面上约瑟的一家,又有地下小老鼠一家。其语言采用反复的形式,学生在阅读绘本的时候,不禁跟着重复的做着动作,这样重复性、规律性的语言,也可以进行仿写,将其运用到双线的第二个小老鼠一家的故事上,学生不仅是语言的仿写、情节也在仿写。
(五)创写
绘本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一般是围绕一个主人公再讲故事,如果故事转换视角去看,又会是怎样的呢?《午后》是一本无字绘本,学生可以通过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故事大概情节是主人公和家里的狗告别,独自一人穿梭在城市中,但是作者却用了一些篇幅展现了狗在主人离开后由开心——不开心——主人回来后又变得开心的过程,如果孩子能从狗看到主人离开后的心理活动创编这个故事,就赋予了这个故事新的生命。教师巧用绘本“通道”,走进学生心中的“故事世界”。
结束语:在“双减”背景下,巧用繪本的资源将其与看图写话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的写话能力的进步,给予小学习作第一步夯实的基础,为中高年级的习作培植土壤,让写作之花开的更鲜、更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2]朱芹焕《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南北桥期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