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顺风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地图是高中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将读图能力作为考核学生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能依托学生对地图的认知、观察、识记和分析等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文章先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之后探讨读图能力训练对策,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读图能力;重要性;对策
地理是一门通过地图和文字结合来记录知识的学科,是学生构建地理时空观念的重要路径。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地图信息量大,能直观展示地理知识,是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最直观的资料。教师要以新课标的要求切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目的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为地理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在中国,自古代起就有人对河流山川等进行研究,同时通过插图进行补充描述。到了近代,因资源需求的影响,对河流山川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地图成为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理学科在介绍中国和世界的河流山川时多以地图进行辅助,地理学科的考题也多以地图信息为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读图能力训练,能提升学生对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的理解能力,能帮助学生挖掘地理信息,在感受地理知识魅力的基础上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为地理知识掌握提供支撑
高中地理教材的地圖将知识的空间范围和空间组合直观呈现出来,利于学生掌握地理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规律,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不同形态。在课堂中进行读图能力训练,能帮助学生结合地图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进而掌握地理知识或地理材料的关系与规律,并从传统的被学习中解脱出来,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地理素养。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训练的对策
1.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地图是地理知识呈现的重要载体,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离不开地图的支持。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激发学生地图读图的兴趣,培养学生读图习惯,目的是通过读图训练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读图技巧,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图的应用案例,目的是通过地图与生活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愿意发现和观察生活中的地图。教师要在课堂中拓宽地图的使用,目的是通过全方位无意识的读图训练,培养学生依托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如在讲授“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宇宙相关的图片,这样可以将教材中对宇宙的描述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地理知识学习更直观、更具趣味性。又如在讲授“中国地形”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中国山脉的位置,之后让学生利用事先做好的地图卡片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贴到黑板上正确的位置。通过兴趣的激发,学生愿意读图,并能通过读图掌握地理知识原则,了解地理事物内在的联系。
2.创造环境,提高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读图环境,使学生在读图氛围中提高读图能力。高中地理地图中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教师要在适合的环境中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之后进行思考,以提高读图能力。读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教会学生读图的步骤,掌握图形中不同标线的意义,并依托读图、分析图例、掌握经纬度、勾画轮廓、分析等步骤掌握地理知识之间的规律。如在学习“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时,教师要先对天体系统的相关图片进行整合,之后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类。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能从简单到复杂,在有效的读图环境中掌握图的内涵,并通过分析形成地理知识体系。又如在学习“板块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展示板块运动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动画中板块运动的方向。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理解了因为板块运动导致地表形态的变化,最终能深刻理解难以理解的板块运动原理。
3.手绘地图,掌握技巧
高中地理的地图元素虽然只限于几种,但却能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地理形态。学生在读图时要掌握有用的信息,并通过信息的分析理解地理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手绘地图,通过手绘地图,一是能增强学生对地图的记忆,二是能在修改的过程中加深对地图的理解,三是能掌握地图的解读技巧。如手绘地图时,学生可以通过颜色和等高线密集程度来确定地势的高低和地形的陡峭程度,颜色越深,地势越高,等高线越密集,地形越陡峭。如在讲授“水循环”时,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播放的海上循环、陆地循环、海陆之间的循环的动态过程进行手绘地图的绘制。通过动态的循环过程的观看,再进行静态地图的绘制,能检验学生对地图的理解效果。又如在讲授“区域产业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新闻或网络了解自己生活区域的区域产业情况,之后再根据了解绘制成图片,再让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图片进行展示和分析,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借鉴,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可以将不同的地理事物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地理事物地图上的特殊符号、地理要素等了解地理事物的相关知识,最终根据数据的量化关系了解地理事物的深层内涵,强化地理素养。
总之,高中地理是以地图为知识呈现主要模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通过兴趣激发、创造环境、手绘地图等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帮助学生掌握读图技巧,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而使学生通过读图真正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 马强. 高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训练的有效性对策探究[J]. 考试周刊,2021(24):151-152.
[2] 金方敏. 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67.
[3] 蔺金金.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2021(28):63,65.
[4] 方立泉.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