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
摘要:现如今,初中生普遍喜欢流行歌曲,但是却忽略了文化多元的古代文学。许多学生在看漫画时不亦乐乎,却没有兴趣阅读古典名著。随着民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逐渐淡化了社会道德,丧失精神底蕴,极易感到迷茫,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缺失。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从文化层面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教学在初中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策略和方法,将其更好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均衡发展。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传统文化能从古延续至今。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依旧能为语文教学提供灵感,文化需要不断继承和创新,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借鉴,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积极扩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内容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纷繁多样,对初中生语文教育教学具有良好促进作用的传统文化内容不胜枚举,初中语文教师应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积极扩展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内容,从声音、图像等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进而有效拓展初中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初中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下面举例进行说明。在讲解《社戏》课文内容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内容和形式上明确本篇课文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深度分析本篇课文在表现传统文化内容方面的特点。具体来讲,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依据班级学生对北京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提问与社戏有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深度分析“社戏”类文化形式的来源和发展历程,解释“社”相关的“土地神”或者“土地庙”文化内涵,讲解“社戏”在演变形式、演变流程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特点,促使学生深刻体会蕴含在“社戏”中的宗教和风俗文化意味。此间,初中语文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播放“社戏”相关的教育教学短片,拓展学生的“社戏”文化视野,进而使初中生明确“社戏”在我国绍兴、黄冈、安顺等地方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使初中生可真切地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同一传统文化在形式上的丰富性。为了进一步丰富初中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初中生知文化、用文化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课下积极查阅与“社戏”有关的文化资料,督促学生进一步了解“社戏”在音乐内容、舞蹈形式、举办场所方面的特点和相关的演变历史,从而使初中生可全面立体地感知此类优秀的传统荣文化,进而强化初中生的文化感知能力,并提升初中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拓展综合文化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单元活动的要求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注重在活动中学习实践,也注重在活动中发展传承。在活动中学习实践,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节日庆典,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具体的诗篇和文章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朗诵,在有情感的表达中品味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同时,也结合在学校的文化长廊和黑板报等文化环境中进行塑造,既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发展传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在实施中学习,也在实践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如在开展远足游学活动中,结合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文章学习,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中感受古人认真学习和刻苦努力的求学精神。同时结合现在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国家培養人才的需求,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旅途的探讨交流中,学习古人的精神文化,结合当代的学生生活实际,赋予其新的价值内涵和价值追求。
四、丰富教学活动,促进文化运用
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创设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同时以活动为载体来逐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文化运用能力,这也是传统文化得以渗透及内化的必然和关键。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指导其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举例来讲,同样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部分为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诚信”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比如,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教师布置的不同学习任务来命名,分别为“书法组”“寓言组”“情景表演组”等,各小组围绕“诚信”这一核心概念和主题来开展相应的自主学习活动,自行准备教学素材。如“书法组”通过用毛笔书写不同字体的“诚信”,制作成一幅作品悬挂于教室墙壁,以勉励大家要讲诚信;“寓言组”可以选取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寓言故事,整理出几个典型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们听;“情景表演组”可自行设计、排演、再现有关“诚信”的情景故事,起到警示或鼓励的作用,让“诚信”蔚然成风,真正成为班风及校风中的一个优良传统。
结束语
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去继承、创新和发展,而语文教学正是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的载体,在设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完美地融合为一体,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又一新的文化。传统文化正是这样一步步得以丰富和强大起来的,我们应重视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借鉴。语文课程是中华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的载体,初中语文课程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其教育更承载着继承和发扬的重任,在对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时,教师可以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意志力进行培养,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新型多样的教学模式实现对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梁永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J].天津教育,2019(36):89+91.
[2]李含笑,万素花.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J].汉字文化,2019(S1):107-108.
[3]崔晓菊.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