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孤立性纤维瘤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分析

2022-05-19 02:34张宝明岳伟丽刘强胡世民常金房胡俊岭吉鹏姚瑶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眼眶眼睑眼球

张宝明 岳伟丽 刘强 胡世民 常金房 胡俊岭 吉鹏 姚瑶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起源于树突状间叶组织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属于交界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多见于胸膜腔的浆膜面,发生于眼眶者罕见[1],1994年Dorfman首次报道了眼眶SFT[2]。由于该病缺乏影像特点,临床特点不明确,故临床误诊率较高[3-5],因此本文分析了我院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SFT的临床特点及CT、MRI影像表现,旨在增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提供进一步治疗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河北省眼科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SFT 11例,11例均同时行CT、MRI及动态增强MRI扫描,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5岁,2例为复发患者,其余9例首次发病,11例均为单侧眼眶发病,其中右眼眶5例,左眼眶6例;临床症状:10例患者眼球不同程度前突、眼球运动受限、眼睑肿胀,1例溢泪。

二、检查方法

CT检查采用Siemens Somatom Scope16层螺旋CT机扫描设置层厚2.4 mm,层距2.4 mm,扫描参数为300 mAs,120kVp,均进行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并行双窗(软组织窗及骨窗)扫描。MRI检查通过Siemens Avanto 型1.5T超导MR设备进行扫描,头部正交线圈。MRI平扫序列包括:T1WI横断位(TR为360 ms,TE为15 ms)、T2WI横断位(TR为3040 ms,TE为100 ms)、T2WI/DIXON横断位(TR为2500 ms,TE为92 ms)、T2WI/DIXON冠状位(TR为2500 ms,TE为79 ms),层厚3 mm,层距0.3 mm。MRI增强扫描序列包括:t1-vibe横断位(TR为9 ms,TE为2.39 ms),层厚2 mm,层距0.4 mm,用钆双胺注射液对比剂作为增强扫描材料,0.1 mmol/kg为基本注射剂量,快速静推完成注射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手动在病灶最高强化区域选取实性部分绘制兴趣区域,工作站自动形成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上患者均同时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MRI检查。

结 果

一、临床特点分析

11例患者中,5例男性,6例女性,性别差异不大,年龄以中老年患者多见,亦可发生于青年患者。临床症状多以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眼睑部软组织肿胀多见,亦可发生于泪囊区,亦溢泪为首发症状。

二、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

11例患者均为单发肿块,其中右眼眶5例,左眼眶6例,发生于肌锥内间隙1例,肌锥外间隙5例,跨肌锥内外间隙4例,泪囊区1例,病变呈类卵圆形、梭形、不规则形,最大直径约25 mm,最小直径约9 mm,10例边界清晰,1例边界不清。

三、CT影像表现

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占位影,CT值约50 HU,其中2例复发者CT扫描可见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其内伴小片状低密度影,1例并伴眶壁骨质破坏,余10例未见骨质破坏征象,11例CT扫描均未见钙化灶影及出血征象。

表1 10例眼眶SFT临床及影像表现

四、MRI影像表现

11例患者在MRI扫描中,与脑皮质信号相比,3例T1WI呈等低信号(2例为复发患者),8例T1WI呈等信号,4例T2WI呈低信号,2例T2WI呈等信号,1例T2WI呈明显高信号,其余4例患者T2WI呈等、低、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均呈早期快速明显强化,强化均匀者5例,不均匀强化者6例,其内可见多发囊性变,动态增强曲线均为速升平台型。

图1 眼眶SFT CT及MRI表现

五、手术及病理表现

术后大体标本:病变呈灰黄或灰白色,质地韧,8例可见包膜,3例包膜不完整,切面6例可见囊变。镜下所见:肿块由稀疏区与密集区交替排列的梭形细胞组成,呈短梭形、束状、编织状,细胞间存在大量分支状血管及胶原纤维。免疫组化:CD34(+),Vimentin(+),CD99(+),BCL2(+)。

讨 论

眼眶SFT发病较为少见,发病平均年龄45岁,青年亦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症状多以眼球渐进性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肿胀、视力模糊、溢泪等,临床症状的发生与发病部位有关,发生于球后肌锥内间隙的常导致眼球前突,发生于泪囊者会导致溢泪,发生在眼睑皮下者会引起眼睑肿胀及皮下包块等。本组11例病例中以眼球前突(10/11)最常见,仅1例发生于泪囊区,复发率约20%,与文献相符合[6,7]。恶性眼眶SFT罕见[8],本组中仅1例为低度恶性,为术后复发患者。目前,对眼眶SFT的诊断仍主要依赖病理确诊[9]。

CT与MRI可以很好地显示眼眶SFT的形态学特征[10,11]。眼眶SFT的CT表现为孤立性的与脑皮质相比呈等密度的软组织占位,边界光滑、清晰,密度多均匀,本组除1例低度恶性的复发患者外,其余10例均为局限性孤立的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11例均未见钙化,1例伴眶壁骨质破坏,为复发患者,病理示低度恶性,然而恶性SFT[7]罕见,其病理诊断标准目前仍有争议,杨立娟等[6]报道肿瘤对邻近骨质有侵蚀可能提示病变的恶性可能。MRI影像学表现较为多样,T2WI可呈等、低、高混杂信号,本组中11例患者T2WI均可表现为等、低或高号信,其中伴高等低混杂信号者4例,其内伴囊变区,其中4例混杂信号者直径均在20 mm以上,由此可推测肿瘤体积较大者,内部血供不足可出现坏死囊变区。

眼眶SFT内T2WI信号不均匀[6],其内含大量血管,增强后早期迅速明显强化为其重要征象[12]。本组中T2WI信号不均者6/11,11例内均可见等低信号,明显早期迅速强化者11例,均符合文献报道。另外本组病例中11例患者T2WI内均可见低信号或等信号,Kim等[13]认为T2WI改变与其胶原蛋白及成纤维细胞含量、新旧及是否变性有关,且SFT内富含纤维基质,T2WI以低信号为主。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反映SFT内血流动力学特征,本组所有病例动态增强扫描曲线均为速升-平台型,这与其内部含有大量血管,病变血供丰富等相关,不均匀未强化区为囊变坏死区。

眼眶SFT的鉴别诊断有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神经鞘瘤等鉴别。海绵状血管瘤常发生于肌锥内间隙或外间隙,形态与SFT相似,CT鉴别困难,海绵状血管瘤T2WI常为高信号,且强化由中心区向外围渐进性强化,此为二者重要鉴别征象。毛细血管瘤常见于儿童,生长迅速,好发于眼睑软组织或眶隔前结构,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眼眶SFT好发于成人,多位于眶内。神经鞘瘤T2WI囊变更常见,且强化程度多为轻中度,而眼眶SFT均早期快速明显强化,此为二者重要鉴别点。另外眼眶恶性SFT应与泪腺腺样囊性癌鉴别,泪腺腺样囊性癌动态增强扫描多为速升速降型,且骨质破坏常见,增强MRI常可鉴别。

综上所述,眼眶SFT为一种少见的眼眶肿瘤,好发于中老年,性别差异不大,多为良性,少数可复发恶变,CT显示为孤立的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MRI显示T2WI不均匀信号,尤其早期快速明显强化为其重要影像特征,认识其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特征,可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误诊,确诊需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猜你喜欢
眼眶眼睑眼球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眼睛与身体的生长发育同步不同量
眼睑病的一些常识
“上帝”视角回顾2017年:8张照片震撼眼球
想要醒得快?早起揉揉眼眶
皱眉视物或因上眼睑下垂
眼科疾病中的“狠”角色——眼眶病
患上眼睑假性黄色瘤要紧吗?
应用A型肉毒素治疗眼睑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