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楠
摘要:“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学习阶段,教学的主要阵地会关注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反观在教学中存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实际断层面,学生的综合素养梯度有断层,评价体系未跟进等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以提出以通过链接单元整体,焊接话题,充分设计探究作业的情境,丰富探究作业的评价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素养。
关键词:双减;综合素养;探究作业
一、思考:怎么了?——核心素养与学生实际能力的“断层面”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课程标准,2001)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思考除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之余,能否找到一条途径衔接教学。
二、重整:评什么?——“综合素养”探究作业目标梳理
(一)以课程标准为基点,设计有“度”
笔者参考2017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六要素整合下的英语课程,不难发现英语课程的架构的起点延伸到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述,学生在大主题语境中建构英语核心素养,因此,“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也应该围绕六大要素课堂活动观而展开设计,作业设计的全素养体验是设计的必要价值体现。
(二)以教材话题为抓手,设计有“据”
基于教材由话题---结构---功能---任务为主要教学线索展开教学。每一个单元又涵盖了不同子话题,而话题都具备了语言表达的多元化功能。
1.探究话题梳理:实际上整个课堂活动的落脚点就是实现学生对主题和语篇理解的提升及优化。把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都整合到一起,使得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能够落实,最终实现学科育人和知行合一的目的,这也是设计英语探究型作业的起点即:分析教材中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话题。
2.话题功能整合:学生语言能力提高更依赖于教师基于整体教材研读下的有序推进和逐步优化。教师要将写的要求分散到各册、各单元、各课时,聚焦单元核心功能与话题,渐进落实作业设计的目标。
三、践行:怎么设计?——探究作业实施策略导引
策略一、链接单元整合话题,定位探究目标
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带着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依据特定情景和具体条件,选择指定合理解决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解决英语学习问题。
策略二:评价过程情境化,让评价更“有趣”
英语学科不仅要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更要适时发展其他素养。本单元的主题是Water,涉及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带着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依据特定情景和具体条件,选择指定合理解决方案,从而了解达到英语课堂活动观的最大价值取向。
1.基于语境单元探究任务,推进作业
本单元在探究作业设计环节创设了Making tea,Water Drop,The Yangtze River,An adventure in the rainforest,Water around us的不同主题,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利用泡茶、小水滴旅行、雨林探险、长江介绍、水资源介绍的不同主题来推进评价体系的落实。学生在单元中在主题的牵引下。这些丰富的学习经历与语用体验都依托于语境的带动。
2.基于学伴小组学习模式,推动探究
“双减”背景下,学生获得了更多和同学和伙伴相处和一起玩耍的时间和机会,合作型探究作业会激活学生学伴小组的运作。案例二:学生在进行水的用途第一层探究任务后,建构探索长江资料与研究长江流域的任务,孩子们在合作中探究水在自然界的体现和壮观。
3.基于用英语解决问题目标,激活探究
双减背景下的英语教学的向能力,向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转身。用问题激活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教师在活动中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及时的记录、评价,是保证达成课程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写作活动中,评价形式主要是通过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小练笔等书面材料,以量化的形式在话题引领下,在标准指导中评价学生的书写情况。
策略三:评价形式丰富化,让评价更“有法”
1.“评”在课中——可视化评价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可利用“教师助手”,实时进行可视化评价。通过视频重放,让学生更为直观、明了地了解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优点。同时,还可以针对表现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借助“教学助手”进行数字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欲望。
2.“评”在课外,拓展延伸评价
(1)巧用“晨会十分钟”,分享探究成果
根据学生兴趣,利用“晨会十分钟”进行读书汇报。要求学生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和学生根据评价表进行评价,推选出当日“最佳探究员”。
(二)巧设“评价小老师”——评价主体多元化
教师在设计本单元评价时特别关注评价有的放矢、贯穿始终。在设计评价时指向性要明确,避免为评价而评价。如,教师用小水滴奖券的形式,激励学生积极完成写作任务,根据学生小组参与情况(学习兴趣)、书写表达情况(学习习惯)以及完成练习的質量(学业成果)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奖励他们一棵小水滴奖券。
总结: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都在做着“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同个目的:让孩子爱上学习英语,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我们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潜心研究实施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的引导,在学生心中播下用书写进行表达的种子。
参考文献:
[1]陈雪芳.2017. 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的研究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3)
[2]程晓堂.2015.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6):73-79
[3]陈微,江琴.2018.小学英语读写课中思维培养的问题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