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如然
摘 要:近十年来,政府倡导学校多次进行减负政策,但由于受社会发展、公民价值观等因素影响,特别是课外训练机构的蓬勃发展,仍存在着很大的学业压力。至二零二一年七月,新一轮减负政策实施,意在进一步减轻校外学业压力。在此背景下,学校教育也将积极响应政策,从各个视角出发,在减负的基础上增效,提高学校教学效能。基于此,文章以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为例,就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展开研究,与教师们共同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引言
在初中阶段,部分学生的作业顺利完成的并不理想,经常出现了抄写、拖欠和应付的状况。究其原因,除去了自己的因素,作业在设计上不合理,耗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神,也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原因。不正确的作业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复习压力,削弱学生的兴趣,还会给教师的课堂造成影响。所以,作业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就变得格外关键。如何通过设计教学作业来增加课堂效果,是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课堂中亟需破解的一个难题,本文就此进行研究。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及教学现状
(一)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在今天的数学课程中,虽然数学教师们已经有革新意识,并试图实现对数学课程的全面革新,可是因为数学课程的大量公式定理和基础知识问题,而造成还是单纯地采取了传统的灌输式课程和大量的题海训练,学生任务很重,而且兴趣也较差,并没有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更进一步提高数学才能,对初中学生的综合发展非常不利,而数学教师们由于有很多的课时任务,针对学生的练习内容进行批改,花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也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对学习成绩的提升产生很大的影响[1]。
教师在班级里面,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管同学学习情况的好坏,都统一安排教学目标以及习题练习,对优秀学生来说习题量很少,甚至无法达到自身要求,但是对数学水平一般的学生而言,题型量还够用,只是数量过大了,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而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无异于天书,面对大量数学练习完全无从下手,更不必讲,提高学习效果了。
(二)初中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现状
首先,作业设计本身并不合理。尽管综合性教育推行已几年了,但由于中国现阶段仍以应试教育居多,所以家庭、社会都对学生分数非常重视。教师往往在设计作业时会把与不同基本知识点对应的试题纳入其中,从而使学生做出了更多的题目。但因为初中生学习科目较多,教师如果采用了题海战术,则会增加学生们的压力,进而减弱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学生往往为应对父母、教师而完成大量作业,不动脑、不思考,从而无法发挥好作业的效果。其次,作业形式也相对单调,缺乏趣味。有的教师模仿教材例题设计作业时,没有创造性,如留置在教材、配套练习册上等大量反复计时的练习,使得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反复作题,从而缺乏创造性思想[2]。最后,在留置作业设计时一刀切。由于数学教育是一个思考与应变技巧非常高的课程,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往往千篇一律,没有学生个性,也会背离了作业设计的本意。在教育实验中,教师主要都是面对全班学生试块设计作业,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课堂作业具体减负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开展习题共同学习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都是抽象无法掌握的,通过课本中的文字以及配合教师的讲述,仍是无法掌握知识点。但是数学教师却能够在新式的数学课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放映设备完成了知识点的讲述,还有习题的练习,数学教师也可在实际教学进行之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小测试,从而有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程度,同时针对实际掌握程度完成课件制作,这样更具有针对性,制定习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之后能继续练习,从而更好巩固所掌握的知识点。数学教师要在制定习题的同时要确保每一堂课都根据学生的练习水平编写,使学生都能够完成最适合的基本训练,同时提高思维的活动性,每节课都要进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训练,一学期的教学基本就能够进行一次循环,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从而提高数学知识储备。
二、制定学习小组,分层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提前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到学生的程度,在实际的教学进行时,数学教师要给学生进行小组训练,将掌握程度相近的学生分为一小队,又要按照学生的掌握差距进行了分组,再分为多小组进行教学,由于每位学生的掌握程度都是各不相同,数学教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分组,使学生在小组里面更好地实现所学知识的相互交流[3]。在建立教学小组的时候也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建立适合学生自身掌握能力的课堂作业,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最大程度地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满足下,完成知识点的训练,以保证实际教育中授课品质的提高,使学生切实地进行减负,进而形成高效愉悦的数学课堂。
三、兼顾作业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双减要求教师不光在作业的数量上进行调整,而且还要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并不断更新作业设计的样式和内容,来满足学生的趣味性和好奇心。兴趣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没有兴趣的教学常常是短效的、片面的,就算学生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成功,但随着时间的增长也会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对作业和练习的态度也大不如前,以至产生了讨厌作业、抄袭作业等投机取巧的情况。所以,当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增加作业的兴趣。例如在七年级数学教材上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中,当课程完成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留置实验活动类作业,让学生利用假期等课外生活问卷调查,掌握家中和商业单位的水、用电等数据,并且将这些数据在不同时期的波动现象,搜集、总结和归纳信息,可以提高节约用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數学作业的准备与考核都是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新的双减政策,我们认识到,对学生的减负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而是要用最小的教学成本实现最大的教学收获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既要实现量的减负又要实现质的增效。
参考文献
[1]朱月风.初中数学课内练习分层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07).
[2]顾继玲,章飞.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特征分析[J].数学通报,2021,60(7).
[3]吴彩娣.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设计之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0).D41E497D-D11C-49CB-A865-CCC9F5409D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