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2022-05-18 08:00王丽
民族文汇 2022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王丽

摘 要: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文化载体,具有极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在渗透心理方面具有极大的现实作用。在初中语文学习当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所以这也更加体现出了语文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以及健全人格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由传统的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模式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初中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习态度问题

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通常学习压力大,面对一些繁重的学习任务觉得自己完成不了,就会对学习产生焦虑,厌恶语文学科的学习,并且这种情况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会造成成绩下滑,并且心态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有些学生会对学校及教师不满意,不愿意来学校上课,害怕学习带给自己的恐惧感,更加依赖于自己的父母及家庭。

(二)人际关系问题

有些初中学生在和老师及其他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去。一些性格内向及自卑的学生不善于和其他人交往,更不愿意在学习中与别人合作,个别学生更是喜欢与人争辩,引起冲突。还有一些性格孤僻不合群,不愿与他人交流。这些现象就是当下初中生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大多数是心理素质不高造成的。

(三)思想方面问题

初中生的生理特征多处于叛逆期,有些学生常常存在对抗思想,通常表现为一些学生思想会较为极端,在处理问题时自以为是,眼高手低,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时常唱反调,有时会以伤害自己或离家出走的模式要挟父母。在学校在课堂上捣乱,影响其他学生学习,造成课堂纪律混乱。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凸显人文素养氛围

初中语文课程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联,构设优良的文化环境,可以深度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因此,教师要重点创设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环境,利用此种方式,时刻影响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进行科学化引导。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为学生设计语文学习角,在其上配置一些小黑板、小书架之类的设施,定期组织一些学生在其中设计专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具有积极意义的名言、故事等,并利用自己的方式對专栏内容进行设计,最终将其展示给班级内所有的学生。利用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搜集与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意识,还可以为学生构建起积极、轻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爱上语文,感受到学习语文带给其的乐趣。

(二)感受语文阅读中的人格美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学生一进入这些作品,就可以学到优秀的品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样的认识世界、感受生活、体验情感的空间,同时也为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例如,九年级下册《威尼斯商人》一文中的鲍西娅善良、勇敢、机智,堪称真善美的典范。理想的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很多这样的完美人物,把正能量传递给读者。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正确的阅读价值观,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部剧里,夏洛克既有可恨的地方,又有悲伤的地方。初中学生对一个人的判断容易偏激、片面,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内容,有效地将文学作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多角度学会综合判断和评价一个人。

(三)提高语文阅读的审美情趣

青少年时期是审美情感培养的关键期。语文是一门审美艺术,优美的诗文、哲理的散文、精辟的小说等都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一文,让同学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情韵,走进大自然的青春气息,领略大自然的魅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地球成为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在享受资源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资源。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一文,本文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讲述了史铁生对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不仅要从他自己的文章中理解其思想的深层含义,而且要从他人的评论中获取信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该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体会语文阅读中的情感和意志感染

青春期的人对待亲情、友情和朦胧的爱情都会有些困惑,对待压力很难释怀,而教材中也不乏关于这种情感的论述。例如,在教学《背影》里,通过作者对父亲往事的回忆,表达作者对老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更彰显了父亲的绵绵父爱。旨在让学生了解家长的心理,引导学生消除与家长在这方面的隔阂。九年级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和九年级下册《蒲柳人家》等课文,是引导同学们学习什么是“爱”,如何去“爱”。为了培养学生的坚定不移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入口进行教学,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就讲述一个上尉在一次一次的自我激励中顺利完成任务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只有拥有一颗坚定必胜的信念,达到胜利的彼岸。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不仅在语文课中学习,更获得成长,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曾雪蕾.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研究[C]// 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20.

[2]刘俨.心理健康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渗透文[J].科学咨询, 2020.

[3]杨继杰.浅谈初中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传奇故事:百家讲堂, 2020.119F51C3-67DC-4814-83EF-3BEA95DD020A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