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业与课程教学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业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直接关系着“双减”政策的顺利实施。本文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转变作业观念,充分展示作业功能与价值;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体现作业的科学性;增加作业选择性,实施分层布置三个方面对提升小学英语作业有效性展开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作业目标;分层布置;提升策略
作者简介:钱美琴,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作业反馈可以了解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大量机械、重复性的作业,会消磨孩子的英语学习的热情。因此,为了落实国家颁布的“双减”政策,提高孩子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需要教师在提升英语作业有效性上下足功夫。
一、转变作业观念,充分展示作业功能与价值
首先,教师要对作业有正确的认知,积极转变作业观念。作业观念主要是指人们对于作业方面相关的理论认识和判断,如作业在教学中的地位、功能的认知和理解。当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中存在明显不足,教师缺乏对作业功能的全面性认知,认为作业功能就是巩固课堂知识,较少关注到学生个性和心理健康发展,缺乏对作业育人功能的体现。部分教师对于作业目标、作业内容缺乏合理的设计与选择,作业难度设计缺乏层次性,在作业数量方面不能做到有效的均衡设计。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作业观念。
其次,明确作业对学生的影响。作业作为学生自我调节的学习活动之一,学生一般在没有教师监督和指导下进行,需要学生安排相应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选择适合的方式来完成,为此需要教師在实施作业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习惯,这是保障作业管理减负提质的前提。
最后,以体现作业功能与价值为理念对英语作业进行创新改革。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形式多样化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综合素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对其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所以在进行小学英语作业改革,提升作业有效性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作业观念,对作业功能重新进行审视与研究,这是对英语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实效性的基本保障。
二、提升作业设计能力,体现作业的科学性
(一)紧扣课标,科学设计
在小学英语作业系统中,作业设计是比较重要且关键的环节之一,它对作业质量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影响。作业设计应以作业目标为依据,只有实现了作业目标要求则表明作业设计实现了预期结果。目标是设计作业的基础,也是提升作业有效性和科学性的保障依据。
首先,小学英语作业目标设计要紧紧围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是以核心素养教育为导向,围绕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确立作业的终极目标,即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二是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关注学生全体发展为基本理念,完善作业目标的实施主体,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个性,让作业具有可选择性,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与发展需求。唯有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发展,才能促进作业按时完成,质量获得提升。三是重视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需要教师结合英语语言特点对作业目标进行整体设计,重视小学各学段知识点纵向与横向的有效衔接,保障学生构建全面性、系统性的知识架构,以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四是突出作业的实效性与应用性。教师设计作业不能固化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和技能强化,要将作业拓展到实际应用与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发展和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五是教师在明确作业目标时应结合英语课标中教学目标要求,对目标进行分级设计,即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各学段对应的目标来确定分级目标,并设计出相应的作业目标。如在闽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7 “Seasons”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通过设计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本课主要内容为季节,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对四个季节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与探究,如收集有关季节和天气相关的图片,制作相应的活动卡片,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季节和天气进行描述。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根据图片和卡片进行如下对话“A: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B: Autumn. A: Why? B: It's cool. We can go to the park. We can fly kites.”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形式使得教育目标紧扣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参与。
其次,基于英语新课标的目标要求紧扣教学目标进行作业设计。教师要考虑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同时按照教学目标了解学情,及时对作业目标进行补充和优化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并不是一味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而是依据目标完成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改进。如某些重点句型学生掌握得不熟练时,教师可以在作业设计中加强巩固与提升,对于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在作业中设计提升训练,但在数量上适当控制。如五年级上册Unit 6 “Asking the way”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重点句型“How can I get to the train station?”,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对句型进行练习,如“How can I get to the cinema/museum/supermarket?”,在提升作业中,让学生尝试创编韵律诗“The park, the park. How can I get to the park? Go straight. Go straight. Take Bus Seven. Take Bus Seven.”。
(二)学科融合,整合设计
小学英语课程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对发展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思维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如何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学科内知识与技能,要重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这样才能帮助基础能力差的学生在学科融合作业中强化情感体验,达到提升和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自信,激发学习内驱力,促进全面发展的目标。例如,把英语作业内容与美术学科结合起来,具体方法是依据作业要求进行涂色、画简笔图、思维导图等,从学生对此类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的态度比较认真且完成质量较好,这充分表明学科融合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结合这一特点,可以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如在闽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Colors”这一主题下,要求学习颜色单词red, yellow, green, blue, pink, orange, white, black以及掌握句型“What color is it?”。作业设计如下:1.设计颜色类的思维导图。如画一束花,上面涂上颜色并标注颜色的单词。2.把思維导图与同伴交流,并自编对话“A:What color is it? B: It's ... ”。3.选出评价最高的思维导图粘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全班同学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问答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颜色最多。
根据英语课标教学目标要求,针对小学高年级学段的要求是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歌谣和诗歌表演,能唱英文歌曲。所以在设计学科融合作业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融入音乐学科对作业内容进行整合。如在五年级下册Unit 6 “Feelings”中,可以选用歌曲If You Are Happy Happy Happy对所学的表达情感的单词进行复习巩固。“If you're happy happy happy, clap your hands; if you're angry angry angry, stomp your feet; if you're scared scared scared, say, ‘Oh no!’; if you're sleepy sleepy sleepy, take a nap.”歌曲旋律优美,学生边唱边表演,作业完成得轻松又快乐。
当然,学科整合作业设计与实践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考虑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作业目标,进行学科间知识点有效连接,不能为了整合而去进行整合,不能脱离作业目标设计的初衷。
(三)联系生活,延展设计
英语语言的学习最终要回归到生活实际中,这就需要教师将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促进学生将语言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设计英语作业时,通过紧扣课标目标要求,让学生在作业中增强真实体验和感受,领悟到英语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和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理解巩固提升效果,有利于学生认识英语作业功能性价值,满足其学以致用的需求。
设计贴合学生生活的作业内容,可有效缩短学生与作业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作业产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其做作业和完成作业的动机。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整合教材和作业生活化教育资源,依据学生生活经验对作业内容进行创新性设计。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 1 “Days of the week”教学中,课程主题是“一周的活动安排”,这与学生实际生活极为贴切。教学目的是要学生认读与星期相关的单词,并利用课堂学习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对话。设计的作业内容如下:1.以班级课程表为例,设计一张英文版的课程表;2.利用英文词典、网络技术方式查阅陌生单词,并记录下来;3.合理安排课程组合;4.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讨论,说明自己设计的课程表。再如在Unit 6 “Weather”教学中,课程围绕天气展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认读本课程中的相关单词或词汇,并以 “weather”为话题让学生进行对话训练,掌握“I wear...”这一句型。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以“我是天气预报员”为主题,布置如下任务:1.请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记录下6个城市的“weather”,要求几个城市的天气状况不能重复。2.学生利用本课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向家长做一次天气汇报,并提醒他们注意衣服的增减。
三、增加作业选择性,实施分层布置
教师在对作业设计进行改革时需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面向全体学生,增加作业类型和作业难度的选择性,以保障作业设计能不断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是遵循关注全体和个体差异理念的具体体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作业进行自主选择,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作业种类设置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结构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并非是单一的某种智力。譬如记忆英语单词,一些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来进行记忆,一些学生可通过默写、抄写方式来记忆,还有的可以通过联想、运动方式进行记忆等。教师利用这一特点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能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更好地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如在六年级上册 Unit3 “Food and Health”Part B中涉及常见食物的单词以及相关对话,教师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作业类型,如A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本课单词和相关句型。B类:我来当老师,教父母学习食物单词和餐厅点单的英文表达;C类:为某餐厅制作一份英文菜单,和好朋友创编对话进行表演。
(二)作业难度选择
小学阶段的英语作业在难度划分上可以分为低难度、中等难度、较高难度三个层次。低难度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主要是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夯实基础。中等难度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相关技能和能力的巩固与进一步提升,主要针对学习能力中等学生。设计一定难度的作业目的是推动学生将英语语言所学应用于实践,促进其内化迁移知识。学生之间因个体发展存在差异和不平衡性使得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学生对于同一作业在难度感知上有所不同。考虑到这些差异对学生作业完成质量的影响,需要教师合理规划和设计作业难度,以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
(三)作业时间安排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进,针对小学生的作业时间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重视学生完成作业的高效性,即让学生投入最少作业实践获得最佳作业效果。相对减少书面作业时间,用10分钟口语练习或课文阅读代替书面作业,或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如唱英文歌、进行情境表演、讲英文故事等,有利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语境,为促进其养成良好语音学习习惯和提升自主学习力奠定了扎实基础。教师还要摒弃传统的题海战术,减少学生投入做题的时间,重视合理设计作业数量和作业类型,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的高效性,以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具备预估能力,即预估学生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防止学生写作业出现超时或超时过长现象。同时还要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时发现和了解作业量能否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以便对作业数量进行调整,实现对作业时间的合理控制,通过作业减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英语作业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需要立足学生实际,重视学生差异及不同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以满足全体学生作业需求为目标,通过优化作业,提高作业有效性,不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完成作业时能够产生轻松、愉快的感受,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笑娜.浅谈信息时代下小学英语作业布置方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7):249-250.
[2]朱素霞.小学英语作业的多样性设计探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1):196-198.
[3]高超.个性作业 延伸教学——浅谈小学英语有效作业设计[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211.
[4]张爱玲.国内外小学英语有效作业的相关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20(1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