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品质培养视角下高中英语课堂活动的优化策略

2022-05-17 22:02:51张林丽
校园英语·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思维品质实施策略

摘 要:英语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之一。课堂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是培养學生英语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实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应用多样策略,创设适宜活动,使学生们自主思考,在掌握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塑造思维品质,夯实发展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从思维品质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入手,详细介绍思维品质培养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活动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思维品质;课堂活动;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张林丽,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以德育为魂,以基础为先,以能力为重点,应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掌握基础知识,顺其自然地发展语言能力、思辨能力等。思维品质的塑造,离不开有效的课堂活动。所以,在实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思维品质培养为指导,应用活动化的方式创设多样活动,引导学生们在体验活动中进行思维,逐步塑造思维品质。本文将从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入手介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

逻辑性思维是通过概括、建构等手段使事物变得愈加清晰且系统的一种思维方式。从碎片到整体对所学内容建构认知,是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实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时,笔者创设梳理活动、整理活动,引导学生们进行概括、建构,在整体认知所学的同时,锻炼逻辑性思维。

(一)梳理活动,制作思维导图概括知识

思维导图是辅助学生们梳理思维的工具。在思维导图的作用下,学生们可以梳理阅读文本的脉络,同时以阅读文本中的知识点为依据,挖掘其他相关内容,丰富知识储备,为建构整体认知奠定坚实基础。对此,在实施英语阅读教学时,笔者以阅读文本为立足点,创设梳理活动,引导学生们制作思维导图,用直观的框架图呈现知识,借此建构整体认知,顺其然地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以“Be sporty, be healthy”单元的Reading “A beginner's guide to exercise”为例,这篇文章展现了四个小标题,系统地概括了文本内容,方便了学生梳理文本脉络。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提出了如此阅读任务:自读课文,制作框架,以文本题目为第一框架,以小标题为第二框架,以每一段的关键词为第三框架。学生们带着任务进行阅读,边读边思,顺其自然地生成了梳理活动。同时,学生们通过把握关键词,组建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对文本内容建构整体认知,为进行深入阅读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锻炼逻辑思维。

(二)整理活动,读后回顾阅读整理知识

读后整理活动为学生们系统回顾单元所学提供便利。译林版英语教材的每一个单元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围绕主题设置了不同模块。学生们通过体验单元教学活动,借助不同模块掌握了“碎片化”的知识。立足学生们的学习所得,教师可以创设整理活动,引导他们迁移课堂所学,以单元主题为指导,系统分析每一模块内容,顺其自然地进行整理,整体地建构知识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逻辑性思维。

以“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为例,在实施课堂教学后,笔者设计了如此任务:回顾本单元的每一模块,围绕单元主题挖掘相关知识,思考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在学习任务的作用下,学生们自觉迁移课堂所学,以与他人相处为切入点,梳理知识,尤其感知知识背后的人际交往,储备人际交往经验,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建构良好世界观,为有效体验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同时,在整理的过程中,通过深化认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笔者在学生们整理了单元内容后,还设计了读后写作任务:“Recall how you get along with others, write an article, introduce your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with others.”在此任务的作用下,学生迁移课堂所学和自身生活经验,先理清写作思路,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之后逻辑清晰地建构语言。如此做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切实地锻炼语言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先定义问题,再判断信息,进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质疑求证的思维方式。阅读内容是引发学生们质疑的关键。所以,在实施高中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以阅读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判断信息,得出结论,顺其自然地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一)自读活动,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学生们的思维结果,也是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提出问题也是学生发挥自主性的结果。自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所以,在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读机会。

以“Light, camera, action”单元的“Behind the scenes”为例,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初,笔者先引导学生们阅读文本标题。标题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学生们阅读文本的指导。对此,笔者要求学生们在阅读标题的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荧幕背后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尤其大部分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通过观看电影,早已对荧幕背后的故事产生了兴趣。所以,不少学生在阅读文本标题的时候,积极思考,迁移生活经验,提出诸多问题,如“How are the sci-fi scenes in the movie created? How do filmmakers edit each segment? How do they connect each segment?”在学生们提出问题后,笔者鼓励他们走进文本中,看看能不能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答案。针对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利用网络、报刊等渠道,搜集信息。如此做法,不仅活跃了学生们的思维,还使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判断,有利于提高批判性思维水平。

(二)合作活动,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学生们得出结论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形成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个体。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对同一内容建构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认知是学生们碰撞思维的起点,也是学生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起点。学生们会针对不同的认知内容,积极思考,想出各种观点进行批判。合作学习是学生们碰撞思维的主要途径。在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创设合作活动,引导学生们合作交流,碰撞思维,提出个性观点,顺其自然地进行批判,借此解决问题,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以“The Universal Language”单元的“ Understanding culture through music”为例,通过体验系列阅读活动,大部分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认知。其中,部分学生对音乐背后的文化内容产生了质疑:音乐是无国界,那么,文化是有国界的吗?有的音乐很好听,是不是表示其中的文化内容比较好?有的音乐不好听,是不是其表示的文化内容是糟粕?不同的学生针对此问题有不同的认知。对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们按照是与不是的方式自觉地组成两组。在建立小组后,学生们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提出个性观点。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获得的观点越来越多,如此丰富了知识储备。接着,笔者开展辩论活动,鼓励学生们迁移合作探究所得,提出不同观点来驳斥对方。驳斥对方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正所谓越辨越明,学生们通过不断地碰撞思维,不断地深化认知。笔者则立足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情况,总结结论:各国的文化是值得大家尊重的。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们解决了问题,增强了认知,有利于形成文化意识,还使学生们切实地锻炼了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思维品质。

三、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发明创造的支撑,是学生们发展创造能力的保障。创新性思维是指打破常规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思考,推陈出新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和辩证思维是学生们发展创新性思维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应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辩证思维。

(一)提出开放性问题,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学生们进行创新的“法宝”。在进行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主动打破常规,从新的角度看待事物,由此对事物产生进一步的认知,同时顺其自然地锻炼创新性思维,提高思维水平。开放性问题是学生们进行逆向思维的起点。所以,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单元内容和学生们的学习所得,提出开放性问题,顺其自然地创设出思辨活动,驱动学生们开放思维,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借此锻炼创新性思维能力。

以“Festivals and customs”为例,通过学习该单元,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和节日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各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传统文化。尊重各国传统文化是进行文化交往的关键。但是,不少学生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因西方国家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冲击而对其产生排斥。基于此,笔者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向学生们提出开放性问题:“There is only one culture in the world, what will it become?”在此问题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积极思考,自觉地在脑海中想象只有一种文化的情况。结合想象内容,部分学生提道:“当世界上只有一种文化的时候,我们所看到所听到的东西可能是一样的。比如,我们会和全世界的人用一样的方式过同一个节日。世界会缺乏‘差异美’。”还有学生提道:“当世界上只有一种文化的时候,生活将是无趣的。我们现在对其他国家有向往之情,或者其他国家的人对我国有向往之情,正是因为传统文化存在差异。”基于如此回答,学生们从一种文化联想到多元文化、文化差异,由此真正地意识到文化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当存在文化差异的时候,这个世界才会多姿多彩,从而学会尊重各国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开放性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们进行逆向思维,获得发展逆向思维能力的机会,还可以使学生们建立正确认知,于形成良好的文化观,为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体验文化交流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设辩论活动,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看待事物或问题的“工具”。纵观当前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情况,以单向的直线思维为主,很少主动多角度地分析事物和问题。辩论性的问题是学生们进行辩证思维的关键。辩论活动是辩论性问题的载体。尤其,在进行辩论的时候,学生们会突发奇想地提出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新观点,借此开拓思维,学会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从而增强思维的辩证性。对此,笔者在实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会以学生们现有认知为基础,提出辩论性问题,引导学生们设想不同的观点,接着创设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交流不同观点,从而碰撞思维,顺其自然地对事物或问题建构全面认知,同时发展辩证思维能力。

以“Scientists who changed the world”为例,通过体验该单元教学活动,学生们认识了一些改变世界的科学家,感受到了科学家的伟大。科学发明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引导学生们辩证地看待事物是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是引导学生们进行批判,进行创新的关键。基于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向学生们提出如此问题:“How to underst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double-edged sword?”在此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们积极思维,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问题,辨析科学发明的不同影响。在学生们自主思考问题后,笔者鼓励他们与小组成员互动,展现科学发明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英语思维品质的重要构成,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切入点。所以,在實施高中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为着手点,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应用多样的策略创设适宜的活动,调动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借助思维作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锻炼思维能力,逐步塑造良好的思维品质,推动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涛.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1(20):57-60.

[2]苏凡,钟兰凤.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问题设计[J].海外英语,2021(9):47-49.

[3]郑熠.核心素养视角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21(1):74-76.

[4]李晓琪,冀小婷.高中英语教学中“看”的技能与思维品质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4):44-47.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思维品质实施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09:42:04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20:11:35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教与学做到合一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06:31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20:00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00:27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12:00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