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推广优秀古籍文献阅读为驱动,在调研高校古籍文献阅读推广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保护古籍文献为前提,探讨搭建古籍文献阅读平台的可行性,创新读者服务的模式和方向,引导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与读者需求有效结合,真正满足读者对古籍阅读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1-0085-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阅读推广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ZDJH-283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深入,信息数字化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创新读者服务方式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趋势和主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古籍文献,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具有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应当成为阅读推广的特色。河南地方古籍文献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整理和推广地方古籍文献,对于提升中原文化的软实力、凝聚力与创新力有重要作用。
一、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阅读推广现状
(一)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阅读推广的实践活动
河南省高校共有5个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其中特色古籍阅读推广活动包括:河南师范大学举办钧瓷文化展、邵雍遗墨《游仙诗》十条屏展览、“手抄新乡地方文献”、传统技艺传习推广活动;南阳师范学院编制珍藏善本宣传小册子、电子书、专题文献、图片展;洛阳师范学院举办“贞石风华——洛阳唐代墓志书法精品展”馆藏墓志全国巡展,组织专家解读古籍文献;新乡学院推介馆藏珍本古籍、招募普查和推广志愿者、赏非遗观展览等特色活动。
(二)大力推广图书馆古籍文献阅读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河南省高校古籍藏量约16221种60万册/件,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60部。除了部分国学经典、传世名篇被整理和研究利用,还有大量优秀典籍包括唐人写本、宋本方志、元代散曲等珍稀本和明清抄本稿本等。这些珍贵的古籍文献,受古代藏书“秘不示人”“重藏轻用”思想影响,加上原生性保护问题、专业人才缺乏、古籍独有的排版和繁体字等因素,以及没有及时推荐和引导阅读,往往让读者望而却步,无法感受到传统古籍文献的独特魅力。其他古籍阅读推广面临的困难还包括:古籍阅读推广意识不强、古籍阅读风气淡薄、图书馆公共网络平台古籍专题较少、阅读推广评价机制不健全等。作为图书馆古籍文献工作者,无论是防治、抢救、保护还是修复、传播,最终目的是让“书写在历史文献里的字都活起来”,呈现给读者,从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古籍阅读推广实践
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收藏线装古籍10000余册,其中包括明清时期刻本、稿本及抄本,善本古籍1000余册,入选第一批《全国古籍珍贵名录》1部,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10部。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2006—2020年连续十五年荣获河南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2009年度和2012年度荣获全国“全民阅读”先进单位;2014年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还以绿茵读书会为依托,进行传统的读书经验交流,开发“悦读好时光”手机读书软件,创建微信公众号“南阳师院绿茵读书会”;在图书馆七楼布置关于四库全书、古籍装帧形式、古籍版本知识介绍的长廊;举办多项古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讲座“古文献获取攻略—信息素养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嵌入式阅读推广服务,走进院系,开设“馆藏古籍版本概述”“古籍装帧艺术与版式”课程;广泛宣传举办古籍传统技艺展示等各种主题展览。
二、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阅读推广对策研究
(一)优化“阅读+”古籍资源推广内容
受“互联网+图书馆”的巨大影响,“阅读+”成为“互联网+阅读推广”的催生物,侧重于阅读推广内容的提升[1]。高校图书馆应另辟蹊径,推荐、展出特色馆藏精品和镇馆之宝,开展馆藏古籍特色经典文献阅读推广活动,创新古籍阅读推广服务。首先,展览是阅读推广的常见形式,包括馆藏珍贵古籍文献展、专题文献展和线装书制作展等。其次,发挥新媒体便捷、迅速和受众广泛性的优势,在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中创建古籍文献专栏,推荐优秀古籍读物,宣传科普古籍修复工作。最后,举办相关读书活动。开展“我与珍贵古籍”有奖征文活动,内容可以是阅读心得,也可以是与某部文献的渊源和故事。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的“手抄新乡地方文献50天”活动,以书法艺术的形式,“以写促读、以读促知、以知促用”,吸引校内外不同年龄层的读者参与手抄馆藏新乡地方史志、文学作品与师大文献,发现和利用新乡地方文献宝库[2]。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推广古籍阅读
“互联网+阅读”是指“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面对用户阅读需求新变化,应在充分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式后,针对特定的推广对象,对推广内容进行整合、筛选、挖掘并人性化设计,开展个性化定向知识推送和知识传播活动[3]。以互联网和数字化为双重驱动,高校图书馆开展古籍阅读推广的主要模式是数字阅读,这也是校园读者目前的主流阅读形式。作为珍贵的原始文献,古籍文献资源的保存现状不容乐观,读者使用和阅读古籍会受到些许限制,受到如古汉语阅读障碍、藏与用的矛盾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新媒体的多元化,可以拓展多种阅读模式,满足不同的读者需求,从而体验经典文献阅读的乐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满足读者古籍阅读个性化需求
優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古籍文献的珍贵文物价值,是吸引读者的重大因素。首先,构建并完善古籍阅读软环境,创造读者主动参与的氛围,为普通读者提供了解古籍文献和传统技艺的平台,拉近读者与神秘古籍文献之间的距离,这能对古籍文献的宣传和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嵌入式学科知识服务”。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深入文史学院调研,与学院师生座谈互动,举办“馆藏古籍版本概述”讲座,以便学生了解馆藏古籍版本类型及特点,真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最后,提供古籍阅读的解读和辅导。组织专家学者对古籍文献进行线上解读,提升读者古籍阅读的体验;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解读文章或在微博视频号进行直播讲解。
(四)塑造古籍阅读推广品牌
高校图书馆以读书会为依托,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阅读推广模式。在阅读推广时间规划方面,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呈现的模式有两类。一是常态化古籍阅读推广服务,将阅读推广模式融入日常读者服务中,形成阅读推广服务日常化。二是阶段化古籍阅读推广服务,在某一时间段内进行阶段化阅读推广服务,比如在国际读书日、开学季、毕业季等特殊时段举办富有主题性的推广活动。图书馆通过打造“中华传统经典立体阅读之旅”探寻经典阅读与立体阅读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开通古籍微信平台、馆藏珍稀古籍版本展览、馆员与读者共诵经典、舞汉服、示国礼、古诗词随写、美拍、文史专家专题讲座、中华经典诗词大赛、调查问卷检验活动效果等多样化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4]。
(五)提升古籍文献阅读推广人的专业素养
专业的古籍文献阅读推广,不仅需要推广人员具备古籍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还要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等。首先,应发挥古籍文献专业人才优势,进行古籍经典文献解读、版本考证、名著赏析等活动,从文化背景、版式装帧、版本内容等多种角度进行解读,不断提升读者阅读水平和感悟能力。其次,阅读推广人需要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专业馆员要深入开展书目推荐和书评工作,即对图书馆收藏的珍贵特色古籍文献开展书评并进行漂流。馆员书评的价值不仅在于阅读推广,更是提升馆员专业素养的最佳途径。最后,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提供继续教育与专业教育、成立阅读推广组织机构、形成团队协作等途径增强阅读推广人的能力。
三、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思考
(一)全省古籍资源共享,打造更广阔的推介平台
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数量庞大,各馆同时开发容易造成重复劳动,浪费资源,而古籍文献数字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因此,河南省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独自对馆藏的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存在较大的困难。可以在河南省高校图工委的统一指导下,构建地方区域性的资源支撑平台,实现河南省高校自建古籍文献数据库、特色古籍文献资源库的共建共享,突破高校图书馆仅对本校读者开放的局限,做到资源互补、共享互利。
(二)加强古籍文献数字资源建设,创造更开放的阅读条件
将馆藏古籍文献资源制成古籍电子索引、古籍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从而缓解古籍利用与保护这一特定矛盾,做到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一方面实现了古籍的永久保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籍的文化价值,研究人员可以在不见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发掘特色资源,建设以地方文献为核心,突出馆藏特色古籍文献的数据库;同时有效整合古籍文献数字资源,包括新媒体古籍文献数字资源的利用,提高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搜索并整合免费的古籍文献数字资源,从而实现馆藏古籍文献原生性保护,节省购书经费,扩充古籍文献馆藏。
(三)探索古籍文献新媒体展示途径,实现更便捷的阅读方式
良好的、互动性强的平台是阅读推广活动有效开展的有力支撑,因此要注重阅读推广活动平台的优化和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大数据和新媒体的充分利用是开展阅读推广的有效途径。如果读者能够巧妙利用各类数字阅读工具,将极大地提高阅读效果与效率[5]。
(四)培养古籍阅读推广人,进行嵌入式阅读推广
首先,成立古籍阅读推广组织机构。河南省高校图工委可以与省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协作,制定“河南省古籍文献阅读推广计划”,协调、组织、指导对古籍文献阅读项目的选题、立项、审核和督导,以此促进河南省古籍文献阅读推广进程。其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在“互联网+阅读”时代背景下,古籍文献数字化整理最重要的是需要有数字化技术和古典文献整理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古籍文献收藏机构、古籍文献研究人员和阅读推广部门的共同参与。最后,进行嵌入式学科服务阅读推广。馆员需要将古籍新媒体阅读推广嵌入读者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嵌入式阅读推广[6]。
(五)创办古籍文献阅读刊物,提供更便捷的交流平台
从民国时期中央图书馆的馆刊《学觚》到国家图书馆的《文献》,都是揭示图书馆顶级的珍稀古籍文献,推介经典研究、交流研究心得的刊物,但都阳春白雪,偏重学术研究性质。因此,可以从普及的角度,创办面向普通读者的古籍文献阅读刊物,具体内容可以有古籍文献阅读书目、介绍馆藏珍贵典籍、专业古籍书目查找途径、馆员书评、读者阅读心得等,内容更加亲民,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7]。自2013年开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每年与光明日报合作开展的“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活动,征文内容即“与中华古籍阅读相关的故事,阅读感想感受”;2015年开展“我与中华古籍”摄影展,通过征集优秀摄影作品的方式展示古籍文化、古籍保护和古籍推广成果;2016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我与中华古籍”创客大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让古籍真正“活”起来,同时更好地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增强大众古籍保护意识。
(六)建立激励机制,完善阅读推广活动评价体系
阅读推广活动管理绩效评价是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制定古籍文献阅读推广活动方案的主要依据。评价因素主要包括:活动组织者的能力、活动过程因素、活动的制度化、监管性及活动文档的编写归档等。可以在活动策划前期进行需求、成本、人员分析评估,对活动效果进行事后总结和评价;定期开展读者调查,确定固定、有效的反馈途径,长期跟踪反馈信息,积极促成读者的合理需求得到实现[8]。以提升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和质量为目标,从而实现此项活动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在保护古籍文献的基础上,充分展示馆藏地方古籍文献资源特色,努力构建古籍文献阅读推广平台,在校园形成“走近古籍,阅读经典”的书香氛围,保护和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精神标识,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既是图书馆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不断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罗璇,何巧.“互联网+阅读”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O20服务模式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8(12):82-85.
[2] 王仁磊.“手抄新乡地方文献50天”阅读推广活动落幕[EB/ OL].河南师范大学,http://www.htu.cn/2016/1201/c29a88200/page. htm,2016-12-01.
[3] 李梅.高校图书馆“互联网+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实现路径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5):112-116.
[4] 王宇,王磊,胡永強,等.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和理论的新进展:东北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4):17-22.
[5] 吴诺曼,张黎俐.新媒体环境下的古籍阅读推广实践与启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8(11):86-88.
[6] 张剑.基于文化传承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探析:以辽宁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中心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9(2):78-81.
[7] 陈立.历史文献的阅读推广与可持续发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1):46-51.
[8] 岳修志.阅读推广活动管理绩效评价要素和内容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2):32-38.
作者简介 樊普,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古籍保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