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2022-05-09 11:28宋雷
学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创设策略问题情境高中物理

宋雷

摘 要:高中物理新課标强调,要想保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转变思想并创设问题情境,既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又能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本文基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重点分析问题情境的创设意义,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流程,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启迪学生思维,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满足其日益变化的学习需求,有效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高中物理;创设策略;问题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16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54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运用问题情境优化物理课堂,可以启发学生的智力和思维。问题情境属于情境教学理念的构成要素,具体指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教师带领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所学知识,能够恰到好处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在强烈思考动机和定向思维的驱使下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新课程标准施行,教师应当掌握情境创设的方法,不断寻找问题情境的教学切入点,大力提高物理课堂质量。

一、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式相对滞后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学习难度,应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教学已然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会影响其构建知识体系。一些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日益变化的学习需求,凭借主观意愿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重,导致学生需要较长时间适应全新的教学方式[1]。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不仅会打乱原有的学习节奏,还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固化思维,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教师所讲内容,不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物理知识多为肉眼难以识别的微观现象,通过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微观物理现象,从而辨别其中蕴含的抽象知识,有助于增强其抽象思维能力[2]。物理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教学质量。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相对滞后,长期运用演示法讲解抽象物理知识,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动手时间和机会,导致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没有更新实验教学理念,也没有把控好实践操作时间,导致学生在操作中缺乏明确指导,容易降低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一)明确大纲设计情境环节

教学大纲是物理学科的教学纲要,能够作为关键性的指导信息帮助教师找准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率。在创设问题情境前,通过明确物理教学大纲设计环环相扣的任务,可以使情境引入顺畅无比,从而降低抽象知识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应明确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所讲物理知识设计总体大纲,拆分问题情境的各个环节,融入学生喜欢的生活元素,减少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不断完善大纲内容,为后续教学做足铺垫。一些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长期沿用传统的说教法进行授课,单纯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没有注重不同情境环节之间的衔接,学生难以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甚至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思维定式,不利于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在明确教学大纲重要地位的同时,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新课标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环节,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授课内容,在促进严密课程体系形成和充实情境的同时,保障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3];还要结合教学经验从学生的视角审视和调整不同的情境环节,发挥教学大纲的指引功能,为后续教学做足准备。

(二)类比推理引入问题情境

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过程,能够以多种形式存在于问题情境中,帮助教师合理衔接课程,顺势培养学生优秀的类比推理素养,促进其提升综合能力。教师应坚持引导为主、干预为辅,运用合理的方式呈现类比推理过程,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掌握基本物理原理,历经类比推理的全过程,跟随教师的脚步迈入问题情境,在获得良好学习体验的同时,促进求知精神的形成[4]。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呈现教材中探索位移与时间关系的问题,鼓励学生猜想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带领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式,推理物体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使其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掌握微分法和极限思想。提问:“之前学过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的关系式是什么?”回答:“V=V0+at”。在唤起学生的记忆后,将其引入问题情境,让其将推导得到的位移公式与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式相联系并求解,激发其类比推理意识,使其通过求解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公式V2-V■■+2ax。带领学生复盘推理过的公式,结合实际问题帮助其巩固所学物理知识,使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在问题情境中树立优秀的求知精神。

(三)引导实验激发探索兴趣

实验不仅是发现真理的途径,也是探寻事物本质的有效方法。以引导实验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极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按照教师的提示和指导进行实验,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感受微观物理现象,从而发现真理,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教师要明确当前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将实验环节细分并融入问题情境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其探索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地思考、质疑,通过实验验证各类猜想,切实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讲解《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时,教师可以出示游标卡尺实物并提问“游标卡尺与普通直尺有何区别?”让学生通过运用游标卡纸测量长度的方式理解游标卡尺的原理,懂得游标卡纸与直尺的区别。再讲解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生的探索兴趣被激发,在掌握读数方法后便可尝试设计实验电路。教师要加强引导,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按照教师的指导准备测量电阻所需工具,教师检查无误后,便可开始实验[5]。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巡视,督导学生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方式求得电阻阻值,运用游标卡尺测量电阻丝的有效长度,使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电阻丝的直径,验证得到的数据,计算出导体的电阻率,完成实验活动,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四)扩展资料充实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质量与教学资料密切相关,丰富的资料能够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充实问题情境,极大限度开阔学生的学习视域,使其在增长见识的基础上了解课外知识,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教师要从基础知识入手,通过合理延伸提出问题,向学生展现不同的课外资料充实问题情境,继而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不断增强其认知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受身心素质发展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影响,一些高中生在初次接触课外资料时会出现抵触态度,无法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资料,不利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外资料与情境创设相辅相成,情境是课外资料的载体,课外资料是情境创设的保障。针对学生的抵触态度,教师不仅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要明确扩展资料的重要性,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资料融入问题情境中,开阔学生的学习视域,消除其不良的心理状态,使其能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提高学习质量。高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巅峰期”,思维逐渐步入“形成”阶段,容易受不同思想观念影响出现不同观点。教师在扩展资料的过程中要听取学生合理的建议,鼓励其自行搜索学习资料并与教师分享,不断充实问题情境,促进其认知水平发展[6]。

(五)联系生活优化问题情境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和认知冲突,为情境创设提供良好契机,极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事例融合,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分析对应的物理原理,适度引发认知冲突,颠覆学生的守旧认知,调动其探索热情和探究欲望,帮助其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探索问题本质,进而优化问题情境,使其获得良好的思想共鸣和情感体验。在联系生活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列举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而选择介绍复杂的例子,意在为物理知识讲解和情境创设提供更多切入点,但学生难以留出多余精力分析复杂事例,举例失去了实际意义。教师不仅要明确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的注意事项,还要细致把握举例的尺度,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社会热点现象作为导学,将学生科学引入问题情境中,使其清楚认识生活实例,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不同现象,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问题情境中将生活例子与实验活动相融合,使所讲内容契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理解难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物理真谛。

(六)鼓励合作培养集体精神

合作教学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有力保障,让学生通过合作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夯实物理基础知识学习,形成优秀的集体精神。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物理学习水平分组,遵照其个人意愿适度调整,确保合作小组之间实力均衡,构建良性竞争环境。在问题情境中融入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将物理问题贯穿活动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探索高质量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集体精神的同时,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效果。问题情境与合作教学的有机融合可以极大限度激发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使其能够在合作中集思广益,提高分析、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水平。有些学生缺乏学习信心,容易依赖能力强的学生,使合作教学质量下降。教师要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遵循“由简入繁”原则开展合作教学,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切入点,顺势点燃全体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合作学习,课堂氛围愈加融洽。教师通过巡视引领学习方向,避免学生陷入误区,为不同的合作小组提供物理学习指导,使其逐步攻克学习难关,凭借集体的力量解决难题,切实提高学习质量,形成优秀的集体精神。

(七)利用信息技术升华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化,进而升华问题情境,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问题情境中融入不同的抽象物理知识,引发认知冲突的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了解物理原理,使其能够清晰把握抽象物理知识,通过洞察、分析、内化增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物理学习能力。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有些教师疏于解读新课程标准,没有抓住物理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呈现相关物理结论和基础性图表很难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也不能降低物理学习难度,甚至还会影响问题情境教学效果。教师应在细致解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抽象物理知识,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理解微观物理现象,佐以契合实际的宏观问题,促进问题情境升华,使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物理知识,合理引发认知冲突,升华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直观提示下带着问题做实验,消除认知冲突的同时印證自己的猜想,切实增强抽象思维能力。

(八)延展教学增强实践能力

延展教学内容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更多载体,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其实践探索能力,为其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密切联系社会、家庭等方面构建综合教育体,将问题情境创设融入其中,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延展物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热情,使其通过动手操作不断领悟新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受多元化思想观念影响,处在思维“形成”阶段的高中生容易被不同的思想左右,在实践中无法抓住学习方向,甚至还会曲解物理知识的实际意义,造成难以消除的思维定式。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将开放型问题融入不同的授课环节,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促进其实践素养发展,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师要避免开展环节较多的课后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简单设问激发学生探索热情,为其提供实践活动所需资源,辅助并指导其完成物理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物理原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不同的实践环节变换提问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在问题情境中树立良好的创新思维,学会举一反三,增强创新实践能力。

三、结语

利用问题情境可以深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教师用明确大纲、类比推理、扩展资料、引导实验、联系生活、鼓励合作、信息技术、延展教学等策略,从不同角度优化、完善情境教学,不断发挥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切实增强其综合实践能力。运用问题情境串联不同知识,既保证了课程顺畅衔接,又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梁健强,张亚萍.高中物理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95.

[2] 董方.浅析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应用问题情境[J].科技风,2020(7):95.

[3] 李秀琴.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3):229.

[4] 郭庚年.高中物理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技资讯,2020(12):118.

[5] 任珍.问题情境设置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0(14):70.

[6] 李滋文.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科技资讯,2020(20):125.

[责任编辑 康兰明]

猜你喜欢
创设策略问题情境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对策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