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慧
摘 要:小学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导致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一教育现状,在课堂教学导入之后,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利用“问题导学”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问题导学”上要积极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都在积极尝试利用“问题导学”来开展数学教学。
关键词:
“问题导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了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应用“问题导学”,本文结合《百分数》这一章节“问题导学”的设计展开分析,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问题导学”开展教学活动。
一、认真做好学习目标的设定
在应用“问题导学”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并认真做好学习目标的设定。以这一单元第二课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问题导学”设计为例,教师就要结合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学生设定教学目标,借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方法,能够准确地完成互换,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借助不断加大训练力度来探索简便的互化方法,熟练掌握这一知识点。在“问题导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使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点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设计学生自学的内容
利用“问题导学”,学生可以自主展开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在设计出“问题导学”之后,要将“问题导学”及时下发到班级交流群中,使学生能够积极借助教师提供的”问题导学”而展开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结合《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一节的难点,小学生要结合“问题导学”自主对课本内容进行全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其他同学就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沟通和探讨,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三、借助“问题导学”组织开展自主学习
让学生将教师随意举出的数值如3.5、0.5、1.3扩大或缩小100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乘除法知识来展开运算,并积极引导学生总结运算规律,从而使学生借助自己的运算更好地认识百分数并了解百分数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在学生通过乘法和除法对百分数的形成有了充分理解和认识之后,教师在“问题导学”上为学生设计题目让学生将其改写为百分数,例如“20/100=?30/100=?58/100=?”学生就能结合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预习,准确地将问题的答案写出来。在学生回答出问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学生就能借助对等式的对比,发现如果分式的分母是100,在转化为百分数的过程中直接在分子的后面加上“%”就可以了。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使学生通过乘法除法等各种方法,将分母互化为100,从而将分數转换为百分数。
四、借助例题来展开探索式教学
在学生利用“问题导学”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仅仅凭借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学,学生想要熟练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难度很大,所以在利用“问题导学”来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借助例题来做好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例如:引导学生将0.25转换为百分数,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列出以下等式“0.24=0.24/1=24/100=24%”,只要学生借助教师的引导,借助对这一过程的详细了解,准确展开运算,学生就能准确回答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完成这一例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出0.35、0.45让学生自行探索,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对于此类小数,可以直接将小数点去掉加上百分号即可,由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组织学生来探索小数与分数转化的规律,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积极借助“问题导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不断丰富“问题导学”的内容,使问题导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生病或家中有其他事情,经常会出现某一位同学请假,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背景来设计“问题导学”,例如班级一共有50名同学,A同学由于家中有事请假,问这几天班级的出勤率是多少?由于这种现象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所以学生就能利用总人数减去请假的人数计算出实际出勤的人数,然后再将实际出勤人数除以总人数得出班级的出勤率,由于得出的出勤率是49/50,所以需要对分数进行转换,只要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就能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98/100,学生就能直接回答出问题的答案是98%。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请病假事假以及迟到旷课同学的人数来引导学生展开对百分数的计算,由于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学生能够以非常积极的态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不断提升。
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
如果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学生对于各项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就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在设计教学评价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况、学生回答教师问题的情况以及完成随堂练习情况全部纳入对学生所做的教学评价之中。在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从不同角度展开对数学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来解答数学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积极借助教学评价做好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就能使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使“问题导学”发挥出促进学生数学水平不断提升的作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七、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借助“问题导学”可以激发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格外重视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教学设计,积极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自学,并快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做好标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向教师提问并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认真做好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党志珍.巧设”问题导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内蒙古教育,2020(15).
[2]孙润琴.巧设”问题导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智慧,2019(09).
本文系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1年新教师专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学”的有效性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H2021xjszxkt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