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对于小学语文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于基本知识的传授,而是在此基础之上重视乐学课堂的构建,强调通过乐与趣的结合,在探究、感知、互动的过程中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其中要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领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以此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乐学课堂
引言:语文是一门基础型的语言学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是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将所学内容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但目前小学课堂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应重视乐学课堂的构建,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文章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融洽关系,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在课堂中起到引领者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师生间良好的互动是一切活动得出发点。但是在原始模式中,教師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对于课堂中的安排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利,学生无条件服从安排,极其容易导致大家对教师产生抵触的心理,不能保证语文课堂的效率。所以,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作为支撑,从而营造融洽的班级氛围,为乐学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小小的船》一课,教学目标是认识“见、白、田、电”四个生字,能够看懂图意,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了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空余时间的生活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在讲述完重点内容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在假期去公园中踏春的视频,以记录生活的形式录制完成,让学生在观看后了解自己的另一面,增加彼此的共同话题。最后聊一聊大家对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感兴趣的事物,畅所欲言,在愉快的交谈中为课堂收尾。教师改变了以往的形象,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和真实活泼的性格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1]。
二、激发兴趣,积极参与活动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用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点。语文课堂同样如此,通常由教师介绍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亲自示范字词的发音,而后带领大家在反复的练习中夯实印象。枯燥的流程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氛围低沉,久而久之极易使他们对语文产生抗拒的心理。小学生因年龄的特殊性,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很多事情依旧会用“是否有趣”作为判断标准,来决定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用心程度。显然原始的授课手段无法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何谈乐学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模式,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首要目的,促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参与进课堂活动,以此强化学习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小组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教学目标是认识“块、捉”等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动词在具体情况中的运用,听过角色体验练习公鸡和鸭子的对话。先利用大屏幕展示二者的图片,让大家先对它们的形象有所了解,通过具体事物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在文章朗读环节,教师可以设置对话模拟的形式,两人为一组,分别扮演两个主人公,在适当的地方还可以加入对应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仅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是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通过情景演练的方式充分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人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活动,与作者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三、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性格特点锻炼大家的思维模式,不断的启发练习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思维意识的发展。这就要求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甚至是有些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教师不可以言语加以打击,反而是让大家多多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全方面思考问题,以此促进大家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本文介绍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是一篇有趣的科普作品。在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大家积极提问,针对不同植物的培育方式各自有什么见解,都可以表达出来。有的同学提出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化出来的吗?教师不要急着否定,让大家回到家中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发展,又有效保证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乐学课堂的构建[2]。
四、创设情境,实现寓教于乐
在互联网没有得到普及时,语文课堂通常是教师使用最原始的粉笔和黑板展开授课,将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展示出来,带领学生在机械的练习中加强对知识点的学习。但是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强调语言的构建和运用,单调的方式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并为在遇到具体情况时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失去了语文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应与时俱进,跟随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运用多媒体为大家创设丰富的情境,让他们在真实的氛围中体会作品主旨,真正意义上做到寓教于乐。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中《中国美食》一课,教学目标是正确认读“菠菜、煎、腐”等生字,能够说出某种食物的烹饪方法,同时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为学生展示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等食物的图片,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而后引导他们说出自己最爱的美食,并说出印象中它的烹饪方法,使用本节课所学的字词加以描述,有效活跃班级气氛,促使大家积极踊跃的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图片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在寓教于乐中构成乐学课堂[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乐学课堂的构建不仅体现在融洽关系、激发兴趣、大胆质疑和创设情境这四个方面,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学生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基础,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从而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爱婷.创设乐学情境,快乐高效识字[J].科普童话,2020(25):85.
[2]马百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快乐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77-178.
[3]姚翠霞.谈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9(11):76.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