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摘 要:音乐德育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生感受美、理解美的重要课程,是学生体会音乐内涵的重要科目。做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课程一体化衔接,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上达到更高的造诣,更是借此实现学生德育、美育的进一步结合。小学音乐课堂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在此基础之上,教师應该做好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工作,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能力,将小学音乐德育的初步感受具体化,以思想化、知识化、技能化加深小学音乐德育的影响。本文从课程体系化、课标生动化、课堂多元化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实现“课标—课程—课堂”三位一体的深入推进,为课程一体化与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程一体化 中小学教育 音乐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7.04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德育实践日渐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如此,在音乐德育的具体实施中,虽然有关新《课标》注意到了音乐德育在审美感受、艺术体验、文化感受等方面的培养,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就学科教学层面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但在具体音乐素养上仍未有实质性进展,甚至有部分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高中阶段面临“零基础”的尴尬局面,这显然不利于中小学德育的连续推进。可以说,在这样一种教育现实下,中小学音乐德育课程一体化对于德育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就德育层面看,由于音乐教育的部分欠缺,不仅造成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缺失,更阻碍了学生自小养成的音乐德育素养的进一步深入,造成中小学生音乐素养“零基础”的尴尬局面进一步深入到音乐德育领域,不仅影响音乐德育的连贯性,更影响整个中小学德育的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中小学十二年音乐课程如何实现“课程一体化”,进而实现音乐德育的深入开展。基于此,本文从课程体系化、课标生动化、课堂多元化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对课程一体化与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一、课标生动化: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主要线索
深入推进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发展,探索十二年音乐一体化课程整合研究,是贯彻落实“立德育人”时代任务的重要基础,是努力提升新时代课程质量,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要实现中小学音乐德育的连贯性,首先应当深入理解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标准,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音乐课程中美育的全部目标和价值,把握主要线索。要贯彻落实新《课标》,推进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沉浸式延伸。
第一,深入学习《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把握中小学学音乐德育的基本脉络,努力掌握音乐德育的核心学科素养,努力构建相应的学科体系,这样一种体系应当包括相应的知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学科素养能、音乐德育综合素养等重要内涵,在这样一种能力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课程体系,明确新《课标》实践的具体标准,明确学科标准生动化的基本目标。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学生的音乐素养、精神生活的丰富性,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音乐德育要努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同样,普通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德育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音乐德育不仅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是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悟,给学生表现生活、体验生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提升学生的音乐德育素养,实现美育与德育的结合。因此,现阶段的音乐德育教学实质上有其内在联系。进一步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又指出,努力通过课程一体化实现高中与初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的充分衔接,实现音乐德育的顺利过渡,是进一步改善中小学音乐学科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音乐德育与美育的进一步结合。可以发现,中小学音乐德育一体化不仅要努力实现学科素养上的衔接,更要主动以德育实践为基础。
第二,认真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全面搜集整理相关文件资料、教材、教辅资料,进行整体研读,一方面把握音乐德育的重要线索,另一方面在主线的基础上深入把握各阶段的发展实际,分析其中的德育、智育、美育线索,把握中小学音乐素养培养的内在理路,发现各阶段音乐德育的基本特点,努力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梳理符合中小学音乐德育的基本线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相关知识的延续,更要注意德育线索的前后连接,注意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实现中小学音乐德育的纵向与横向融合,实现全方位沉浸式的推进。
第三,努力结合本学段学生的具体实际,制定相应的课程实施策略,既要考虑到各阶段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又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兼顾国家、校园、家庭、学生等不同层面,构建相应的实践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课程实践的具体策略,实现教学实践的沉浸式推进。
以笔者所在的山东省昌乐二中为例,我校在音乐教育的同时,注重以舞蹈、主持等多种方式推进全校中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积极创办学校广播站,鼓励学生加入其中。实现德育、智育的结合。就德育来看,校园广播站作为中小学打造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媒介和宣传窗口,起到宣传学校、传播正能量,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对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重要意义。让师生了解国内、国际时事,坚定“四个自信”,让校园广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进一步看,将音乐教育与广播实践相结合,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及播音与主持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艺术实践具有重要影响。中小学阶段开设校园广播站校本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
二、课程体系化: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总体机制
课程是实施音乐德育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工具,将音乐德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打造全面、实用、开放、有针对性的音乐教育体系。课程被称为“跑道”,所谓“跑道”之“道”,也就意味着标准化,需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发和实施。所谓“跑道”之“跑”,注重过程,要求学生独立体验、体验、探索、反思和生成。静态的规范化的“道”,动态的过程性的“跑”,都意味着体系化、标准化和灵活性。同时,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估是课程的必要要素,课程的定义和灵活性必须从生态角度纳入这四个要素。音乐德育课程的设置不仅应注重音乐课程编制的标准化、培训和指导,还应为学生专业经验的自主性、多样性和发展提供空间。
建构十二年一体化的音乐德育课程体系,首先应以基层相关部门为主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研究团队,在广泛调研本地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音乐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紧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相关部发布的《大中小学音乐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学段要求,认真梳理各学段的上下衔接关系,按照目标统一又各有侧重、内容衔接又各有区别、形式规范又相对灵活、评价聚焦又关注过程的原则,对本地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音乐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建构,最终形成既能有效落实《意见》和《纲要》的规范性要求,又能灵活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还可较好地彰显地方特色,课程内容相互衔接、课程资源融通共享的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第二,要实现音乐德育的课程体系化,构建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总体机制,不仅要依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更需要教师参与其中,立足教学研究实际,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立德育人”和培育核心素质学科的基本理念。二是立足学生实际,构建音乐德育课程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课程实践主体的根本原则,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结合本校软硬件情况,综合利用本校师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在具体实施中,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基本指导,以中小学十二年一体化德育、智育发展为重要追求,积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实践策略,积极打通中小学音乐德育十二年的一体化连贯推进,努力学习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并为之提供基层经验。三是注重教学阶段性,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实践性的教学策略。对于小学阶段而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美学的原始感知。对于初中阶段而言,要进一步推进相关音乐素养感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于高中教育而言,要进一步结合现阶段高中素质教育改革,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多样性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感知能力。四是整合教学、研究,提升教师音乐德育素养。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探究德育、智育推进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研究的一体化。
三、课堂多元化: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深入实践
实现十二年课程一体化,全面推进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发展,不仅要紧紧把握新《课标》,实现新《课标》的生动落实,进而推动课程体系的全面建构。更要注重新《课标》、课程体系的深入实践,实现“课标—课程—课堂”三位一体,深入推进。深入开掘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沉浸式实践环境、实践动力、实践语境、实践场域。
第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沉浸式实践环境。注重音乐德育的趣味性,努力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音乐德育的沉浸式开展奠定前期基础,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充分利用音乐德育不同于语文、思想政治等课程德育的独特性,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放松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实现德育与美育的沉浸式结合。充分利用音乐的独特属性,营造音乐德育、音乐美育的独特学科氛围,为中小学音乐德育的连贯性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沉浸式实践动力。充分考察课程的实际,制定合情合理的课程实践活动,这些课程活动的开展,既要充分考虑课程实际,也要考虑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科素养衔接、德育连贯性推进。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师研究的特长、学校活动主题开展相应的课程实践活动,丰富课堂实践形式,推进中小学音乐德育的连贯性。以笔者从教的山东省昌樂二中为例,本校既注重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多样性音乐技能培养,又注重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参与课余实践,或选择相应的乐器学习,或选择相应的舞蹈学习,或选择播音主持等多样性、实践性社会音乐表演素养实践活动。
第三,温故而知新,形成德育、智育的融会贯通,丰富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沉浸式实践语境。在具体教学中,首先要贯彻一般的教学研究规律,引导学生充分反刍,总结已有的学习经验,夯实学生已有的音乐德育素养。其次,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高中等高阶段的音乐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进一步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为进一步开展音乐德育奠定基础。不仅如此,更要引导学生激发音乐德育意识,这样一种意识不仅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培养德育素养,更要引导学生明确音乐素养并非单一的应试教育,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素养、德育素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知识上的温故知新,通过音乐德育上的承前启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音乐德育一体化的连贯性推进。
第四,开展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拓展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沉浸式实践场域。努力丰富方式方法,不仅使学生在音乐德育中获得知识,更要使学生在音乐德育中获得成就感、社会体验。高中音乐德育应积极开展不同于小学、初中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素养的社会体验,充分挖掘高中学生已有的音乐学习经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展演活动,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临场展演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心,进而实现德育与智育教育的沉浸式结合。
综上所述,做好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一体化衔接,实现中小学音乐德育的连贯性,既是为了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上达到更高的造诣,更是借此实现学生德育、美育的进一步结合。本文从课程体系化、课标生动化、课堂多元化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为课程一体化与中小学音乐德育连贯性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在有关实践中推动“课标—课程—课堂”三位一体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 潘初《中小学音乐教学衔接课堂实践中教学方法研究》,《参花》2021年第2期。
[2] 周宁《教师工作坊推动下的中小学音乐课衔接探究》,《北方音乐》2019年第9期。
[3] 孙煜《西藏中小学音乐特色课程研究》,西藏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4] 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5] 刘楠《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课程与评价新思考》,《青春岁月》2020年第4期。
[6] 李晓君《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建设及改革分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7期。
[7] 刘勇《论音乐艺术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创新——以课程思想课“琴筝艺术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科教文汇》2020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