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少年儿童德育重要性和策略的分析

2022-05-01 13:15徐连云牟秀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德育班级班主任

徐连云 牟秀贞

摘 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家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当代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更需要具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奉献意识。小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起步阶段,加强少年儿童的德育尤为必要。本文就可行的德育策略展开粗浅的分析,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德育 少年儿童 立德树人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7.036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并实行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相关的可行性路线。此外,2021年我国相关部门发布的“双减”政策,也让全国各地中小学的文化课程比重适当减少,这其实也为提升德育的比重和教育空间提供了有利条件。司马光曾说过:“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拥有了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够很好地统率他所具备的知识和才能,否则,只有才能而缺乏与之相匹配的德行,是非常危险的。下面本文就来具体谈一谈如何对当代少年儿童实施德育,希望对同仁有所裨益。

一、加强少年儿童德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从加强少年儿童德育的重要性而言,实施小学德育建设工作,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必然举措。新课程改革曾针对当代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的目标观”,即“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的就是德育方面的内容,它包括感恩、宽容、谦让、孝道、奉献以及爱国等优秀的品质和思想。

以《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为例,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就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生命,以及视死如归、对革命目标树立崇高信仰的精神品质,当代小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高尚品质,才会在将来主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做贡献。另外,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旨在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生命观教育等,而这些也恰恰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加强少年儿童的德育,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帮助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立德”是方法,“树人”是最终目标。当代教育,就是希望我们通过“立德”的方法和途径,来达到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人才。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就是孩子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教师如果让学生懂得了辨别是非对错,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扬正气的好习惯、好品行,那么,孩子将会一生受益。因为社会各界都欣赏有正能量的人才。反之,如果我们依旧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单一重视文化教育而轻视德育,那么,小学生的人生第一粒扣子就扣不好,之后的人生之路也会多有坎坷,严重的还会给社会和国家带来消极影响。由此观之,在小学时代对少年儿童实施德育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从加强少年儿童德育的迫切性来看,之所以说当前实施德育之形势非常迫切,是因为最近几年我国相继报道出一些负面新闻和实例。比如,某青年在网络上发布诋毁消防英雄的言论的案例,某知名博主在边防将士的墓碑前摆拍炫耀的案例,某网红团队盗用河南抗洪抢险物资而博人眼球的案例,以及某些青年不堪忍受军旅训练生活而选择逃避兵役的案例,等等。除此之外,在网络和电视新闻中播放的社会街头采访调查中,更集中暴露出大量青少年对近代我国重大科学家及其科研成果的一无所知问题,试想,如果任由这样的社会风气和现象愈演愈烈,我们的民族未来将会如何?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倍加重视的内容,也是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目前社会集中折射的某些现象,不得不令我们的教育者反思德育的迫切性和严峻形势,对少年儿童实施德育引导已经迫在眉睫。

二、加强少年儿童德育的策略

1.结合学科教学优势,塑造品行

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做适当的德育拓展。以小学数学为例,通过帮助学生整理和认识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如刘徽、祖冲之、高斯、阿基米德、钱学森等,可以很好地达到德育的目的,让学生们从这些优秀的数学科研人员身上学到坚持不懈、开拓进取、为国争光的高尚品质,在学生少年时期就奠定远大的志向。又如,在实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成语,如揠苗助长、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以及优秀的历史典故,如孔融讓梨、卧冰求鲤和曾子杀猪等,也可以达到渗透德育的效果,让学生们从小养成诚实、节俭、谦让、孝顺等优秀品质。再如,小学美术学科中,同样可以渗透德育。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和欣赏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来领会中华美术文化的悠长和魅力,剪纸艺术的形成又与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和婚丧嫁娶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在每年的春节,直到现在也流行贴窗花的节日传统,而这些窗花,就来自我们的剪纸艺术。学习这项美术创作技巧,其意义不仅在于促使学生掌握美术创作的方法,更在于使新一代的少年儿童领悟到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及探索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2.构建良好班风班纪,转化行为

德育之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这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创办优秀班集体的必然要求。所以,对少年儿童实施德育,还可以借助班主任、班集体管理的力量,通过构建良好、和谐、稳定的班级秩序,净化班风班纪,来达到转化学生错误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比如,从孩子们刚刚入学开始,班主任就要求学生诵读和背诵“班级管理条例”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守则”,这些班级制度和规范中,详细列举了一名小学生在学校、班级和家庭中应当如何去做,以及做到怎样的效果。如第一条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这第一条就明确了爱国教育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对父母,对教师,以及对待同学的条例,如“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尊敬教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教师的教导,与教师交流”,以及“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每一名小学生都需要遵守和践行的道德尺度和标准,它是保证营造良好班风班纪的依据,也是实施德育的立足点。

除此之外,不论是小学班主任教师,还是其他各学科教师,在校期间都应该为学生们树立行为和习惯的榜样。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其自身首先应该有一个健康而高尚的灵魂,这样才能在天长日久的熏陶中,将教师身上富有正能量的一面传递给下一代。比如,如果我们要求学生上课不要迟到,那么自己就应该提前到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又如,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不烫发染发,那么教师自己也应该衣着朴素,不穿奇装异服。再如,要求学生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那么自己也应该在班集体大扫除活动中积极参与,否则,如果连教师都做不到,又如何令学生信服呢?

3.组织趣味班级活动,凝聚人心

对少年儿童实施德育,并不一定偏要局限于教室,也更不必封闭在理论表达的形式上。考虑到很多少年儿童喜欢做游戏,以及参与集体户外活动的特点,小学班主任教师或可通过多组织班级课间活动的方式,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塑造鲜明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目的。比如,戶外的趣味拔河游戏,一来可以强健孩子们的体能,锻炼儿童的手部和腿部力量,二来可以让孩子们知道班级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拔河游戏中的一员,只有当所有人都将力量向同一个方向作用时,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才会营造出来,学生们在这样和谐、包容和开放的集体氛围下,才会拥有学习上更大的发展空间。

又如,“比比谁能坚持到最后”的慢跑活动,教师不去给学生们规定跑步的时间,只告诉学生们“如果你感觉实在撑不下去了,就放弃跑步”,通过这样的集体竞争方式,可以很好地磨炼学生的忍耐力,锻炼学生们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不仅班级体育活动可以渗透德育,一些智力方面的竞技活动也可以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如我们可以效仿《中华好诗词》的竞赛模式,设计不同的竞赛比拼环节,包括看图猜诗句、给出残缺部分补全诗句,以及给出关键字引导学生联想诗句等,比赛以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为基础,分别设计不同的奖项和奖品,学生可以个人为单位参赛,也可以小组的方式参赛,在这样的竞赛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开阔诗词积累的视野,领略到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让学生们透过各种诗句、词句而形成健康、高尚、正义的人格和品行。

4.挖掘班级好人好事,树立典型

心理学研究领域有一个词语,名曰“羊群效应”,通俗来说,又可以称为“从众心理”,意思是说当羊群中的一只羊或者几只羊开始调转方向啃食其他地方的草地时,剩余的羊也会纷纷效仿。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也可以恰当利用这一心理学现象,发挥班级中“领头羊”的领导、指挥作用,在班上树立良好的德育典型,以此来达到全面渗透德育的效果。

比如,校园内部安装了很多监控设备,这些监控设备不仅是保证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利用得当,也可以发挥出德育的价值。有过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教师或许都曾遇到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当班主任在教室里时,学生们是一个样,班主任教师离开教室后,学生们又是另外一副模样。教师在教室时,学生们一个个看起来都很乖巧,而教师刚刚离开,教室内就如同“炸了锅”,一时间各种违反班级秩序的现象会集体涌现。很多班主任教师对此很是头疼。其实,一个班级中有喜欢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就有独善其身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监控的方式,寻找班级中那些在教师走后依旧可以控制自己、认真学习的同学,然后再将这些视频播放给学生们观看,这样就可以评选出自控能力强的道德模范,班主任任用这样的学生担任班级的“纪律委员”,相信没有任何一位学生可以提出异议。自控、自律、慎独,是良好的品行,教师通过设立这样的典型,很大程度上是对德育有利的。

除此之外,班主任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推荐,评选出“班级热心肠”“班级劳动小标兵”“班级孝心小明星”等优秀典型,这些优秀的典型就像是夜空中一颗颗会发光的星星,因为他们的存在,整个夜空将不再寂寞。

5.增加校外实践活动,寓德于行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少年儿童实施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上,还要认真考核学生到底有没有去做。为此,班主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校外实践活动,或者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集体实践类作业、家庭实践类作业等,来实现德育的深化和拓展。比如,每年的植树节、清明节、重阳节等,班主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相同志愿的学生到野外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到烈士陵园给烈士献花活动,以及参观革命圣地的纪念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塑造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感恩意识和爱国情感是很有帮助的。又如,班主任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布置小组调查作业,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或者家庭附近的小区中是否有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爷爷,从他们的口中倾听那个被硝烟、炮火洗礼的岁月,向参加过这些爱国战争的老同志、老爷爷致以崇高的敬意,最终通过班级讲故事或者分享搜集到的照片等方式,让爱国主义教育浸润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课堂。

综上所述,从我国近几年社会报道出的一些负面新闻,以及当前的“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来看,在小学阶段对当代少年儿童实施德育,践行“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帮助孩子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形势是非常迫切的。针对这个德育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和管理经验,简述一些可供参考和操作的方法、措施,希望可以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让“双减”下的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大程度上认识到德育的重要地位,也在家校合作的前提下,助力当代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韩国军、蔡祥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途径——有关农村德育新途径研究》,《新课程》2019年第10期。

[2] 戴玲珊《优化育人途径  增强德育实效》,《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年第10期。

[3] 黄敬芝《创新德育途径  增强德育实效——武汉市黄陂区塔耳小学有效德育工程研究》,《领导科学论坛》2015年第23期。

[4] 程凯《浅谈加强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39期。

猜你喜欢
德育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