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放化疗后小肠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

2022-04-30 03:39叶妙清周永进纪建松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肠壁肉瘤本例

叶妙清,周永进,纪建松

丽水市中心医院 放射科,浙江 丽水 323000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 UPS),过去被称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2013年WHO最新分类用UPS取代了MFH[1]。UPS好发于老年人,主要发生在四肢和腹膜后,原发于其他部位的十分罕见[2],发生于小肠的UPS更是罕见。本例小肠UPS位于下腹部邻近器官,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放化疗治疗后数年出现腹痛,查腹部CT时发现,考虑到患者有放化疗治疗史,结合既往文献报道,需怀疑放疗诱发UPS的可能性,肿瘤诱因的研究对前期的诊断有较大的意义。本例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既往无相似的病例报道,通过本例的学习可以对类似病例术前诊断开拓新的思路,进而降低术前的误诊率。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7岁,因“全腹阵发性疼痛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2 d”于2021年2月24日入院。患者5年前有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宫颈中-低分化腺癌,浸润至宫颈壁中1/3层。术后行常规放化疗,放化疗方案为设全盆腔不规则大面积野,6Mv-X,SAD100,DT 4 800 cGy/24 f,5 f/w,紫杉醇200 mg/d+顺铂30 mg/d化疗5周期,先后6次后装治疗,消瘤量2 400 cGy,A点量1 800 cGy。2020年9月外院查腹部CT提示肠梗阻、下腹部局部小肠壁增厚(见图1),后经对症治疗后肠梗阻缓解。至2021年2月26日查全腹平扫CT示不全性小肠梗阻,盆腔囊实性肿块,其内见混杂团块影,内见气体影,考虑来源于小肠(见图2);复查全腹增强CT示宫颈癌术后,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显示,盆腔见团块影,呈不均匀厚壁,动脉期壁明显强化,静脉期不均匀强化,局部似与肠道相通,结肠内见多发造影剂滞留(见图3);腹腔、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盆腔见少量积液;CT上考虑肠道肿瘤或巨大憩室伴感染可能。

图1 2020年9月腹部CT图像

图2 入院后CT平扫重建冠状位图像

图3 入院后CT增强扫描横断位图像

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明确肿块性质及肠粘连情况,行全麻下盆腔肿块探查术+肠粘连松解术,术中探查所见:小肠与切口下腹膜广泛粘连,盆腔小肠与小肠系膜、结肠及结肠系膜粘连呈团,距回盲瓣约50 cm处小肠壁凸出一肿物,约5 cm×6 cm,质地偏硬,炎性增厚明显,与肠腔相通,考虑小肠恶性肿瘤,遂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术中切除小肠约50 cm(包含大部分肿块组织)送病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病理示:肿瘤中央区囊性变病,囊内壁粗糙,附脓苔,囊壁与肠黏膜相通。镜下所见:由梭形和圆形等形态各异的细胞混合组成,其内见多核瘤巨细胞,细胞质丰富,细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型,染色深,核仁明显,核分裂可见(见图4)。免疫组化结果:Vimentin(+),ERG(+),Ki-67(+,约60%),CD34(-),Desmin(-),SMA(局灶+),CD99(+),S-100(-),HMB45(-),β-catenin(膜+),结合免疫组化最终诊断为UPS。

图4 术后病理图片(HE,×400)

本例患者生长位置特殊,手术未能完整切除,术后进行辅助化疗,2021年12月6日复查增强CT示肿瘤已复发(见图5)。

图5 治疗后复查(2021年12月6日)增强CT横断位静脉期图像

2 讨论

UPS是恶性程度高、非特异性的软组织肿块,诱因不明确,可因局部触摸到包块、压痛感和胃肠道反应等症状就诊[3]。本例患者既往有宫颈癌手术史,且术后有行放化疗,肿块位于盆腔区小肠,为放疗射线野的覆盖区域,早期出现的不适症状多认为是术后并发症,难以考虑到是另一种恶性肿瘤引起。文献报道[4]在放射治疗野射线的覆盖区,放射剂量的累积,可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诱发肉瘤即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5]放射治疗常发生在肉瘤生长前至少3年,肉瘤常常生长在原先的放疗野内或放疗较近的区域。本例患者小肠肿块的发生与放疗诱发肉瘤的主要的标准基本相一致,故放射治疗诱发的肉瘤可能性大。

CT检查可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清晰显示肿块的边界,对早期的小肠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6]。UPS在CT上表现为平扫大多数呈低密度,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更低密度囊变坏死区,钙化极为少见,形状大多数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清;增强后肿瘤呈多样性强化,但大部分肿瘤呈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本例患者全腹平扫CT示不全性小肠梗阻,盆腔囊实性混杂团块,内见气体影;增强CT示宫颈癌术后,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显示,盆腔见团块影,呈不均匀厚壁,动脉期壁明显强化,静脉期不均匀强化,局部似与肠道相通,结肠内见多发造影剂滞留。此患者小肠肿块CT与常见UPS的CT影像学表现有许多相似,可以看出其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影像学上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便于临床上术前和预后评估[7]。即便如此,术前CT准确诊断UPS仍较困难,需要对小肠UPS在CT上的表现有更新的认识,最终确诊还得依赖于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

本例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时肿瘤已经较大,如果肿块生长到一定程度,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该患者2020年9月即出现肠梗阻症状,当时腹部CT提示肠梗阻、下腹部局部肠壁增厚,未见明显肿块形成,使得患者错失早期治疗,因此,早期诊断给临床和影像医师带来挑战,要结合病史等信息全面判断。该患者术前CT上考虑肠道肿瘤或巨大憩室伴感染可能后,临床医师能及时进行手术探查明确肿块性质,避免了误诊和延误治疗带来的影响,为患者后期治疗争取最大的受益[8]。手术切除是UPS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放化疗。UPS的预后差,复发率高[9],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很有必要[10]。本例患者生长位置特殊,手术不能完整切除,术后有进行辅助化疗,治疗半年后复查增强CT示肿瘤已复发,可见小肠UPS早期发现较难,整体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UPS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特异性不明显,导致诊断比较困难,易误诊,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小肠憩室:好发于60~70岁的老年人,CT平扫可见与肠腔相连的囊袋影,内有混杂密度的蜂窝样影,憩室壁与相邻小肠壁相比均较厚,可见憩室周围的团片状包裹、脓肿,增强扫描表现为环形强化,并发症有炎症、梗阻、出血等[11-12]。②小肠间质瘤:好发生于中老年人,CT平扫表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肠壁增厚,肠管重叠,增强呈不均匀强化,肿块内囊性区域和低密度坏死范围大,临床症状有上腹部包块、疼痛不适、肠梗阻甚至穿孔等[13],本例患者与之鉴别较难。③慢性发射性肠炎: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发生于放疗后数月或数年,临床表现与UPS相似,有腹痛、腹泻、便血,严重者出现肠梗阻、出血、瘘等[14];CT平扫示肠壁增厚、水肿,肠系膜炎性改变等,与UPS鉴别较难,增强CT强化不明显,较易与UPS鉴别[15]。

总之,针对这一特殊的小肠UPS病例,部位罕见,有恶性肿瘤术后放疗史,需警惕放疗诱发UPS可能,需要影像医师综合考虑病史,分析病因,及时筛检排除多原发癌的可能,充分利用CT检查的优势,做出准确的诊断,降低误诊率,为临床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肠壁肉瘤本例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死中多排CT征象与肠梗死病变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肉瘤和癌,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丰富多彩的分式方程的根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都是忽视“O和1”的错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
绕组重绕数据的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