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播音主持人的生存空间及发展策略

2022-04-29 05:49郝娟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生存发展策略人工智能

郝娟

摘要:自1956年人工智概念被首次提出,白驹过隙,在经历了六十几年的发展后,人工智能已经突破技术限制,实现了质的跨越,如今人工智能的踪迹已经无处不在。技术的进步给一些行业也带来了危机,微软“小冰”、央视“央小广”、清华“华智冰”频频亮相,将人工智能推向了一座又一座高峰,AI播音、AI主持,挤占了播音主持人员的生存空间,一些节目中,AI技术已经普遍应用,而且表现得相当出色。AI的成熟和运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播音主持人的生存空间,未来如果不改变策略,播音主持人的生存前景将会十分严峻。

关键词:人工智能;播音支持;生存;发展策略

“梳着马尾辫,背着双肩包,莲步轻移,深情款款。”2021年6月,一位模样清纯、身姿妙曼的女孩,在清华校园内漫步、吟唱的视频迅速走红,在人们的啧啧赞美中,清华大学揭开了女孩的神秘面纱,她是清华基于AI悟道2.0技术打造的一个虚拟形象,只生存在虚拟世界。清华的揭秘,打碎了人们对美的幻想,但是又把人引进了另外一个世界,不少人惊叹道:AI现在已经发展到如此程度了?一边是对新技术的称赞,一边却有人开始为自己的前途忧虑,AI解放了劳动力,人该如何自处,面对生存危机,播音主持人该如何摆脱现状,走出困境,寻求新的发展策略?

一、AI技术释义及发展史概述

人工智能(AI)是一门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简单来说,AI技术是一门生物体对非生物体的创造,包括思维、语言、情感、以及更高端的自我学习和创造能力,不过现阶段,AI技术还无法拥有人类的精神和意识,但是其技术已经成熟,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人脸识别、自动驾驶、语音播报、虚拟主持、智能安防、天气预测、城市系统等,都是AI技术智慧的结晶,能够拥有如此强大的功能,AI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他拥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1]。

1950年,艾伦·图灵进行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并初次定义了机器智能的概念,1954年乔治·戴沃尔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预示了人工智能未来的可发展性,经历了几年的沉淀和探索,1956年麦卡锡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此后又经历了十几年的漫长探索期,1966年至1972年之间,首台可移动机器人Shakey和聊天机器人ELIZA相继诞生,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对话成为可能[2]。

不过,1970年后,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了寒冬,当时的计算机技术还无法为人工智能提供足够的运算,受技术限制,直到1981年,人工智能计算机问世,AI才打破科学壁垒,小有成就,由于没有得到实际运用和经费问题,此后几年,人工智能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时间节点来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1997年,电脑深蓝在一场棋局博弈中,战胜了当时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AI再次引起科学家的兴趣,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工智能技术,AI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2011年首款自然语言问答程序诞生,2013年Facebook、百度相继成立深度学习实验平台,给AI提供一个自我学习的巨大数据库,从此AI仿佛插上翅膀,飞速发展,在我国AI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的支持。

二、AI主播特征

2018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与新华社联手,共同推出了“AI合成主播”,媒体和专业人士定位这位“虚拟主播”是全球首位全仿真的虚拟主持人。这位主播无论是从声音还是表情,都做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她不仅能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停歇地提供服务,还能用无数个分身,同时在不同的现场播报各种资讯。

相关资料显示,“AI主播”有极强的“克隆”能力[3]。真人主播面对镜头录制一段播报新闻的视频后,“AI主播”凭借这段视频,就能将真人主播的声音、唇形、表情动作等特征提取出来,随后“克隆”出真人主播的分身。用户只需输入新闻文本,这个分身就能用和真人一样的声音进行播报,而且唇形和面部表情等也能与真人主播完全吻合,真假难辨,效果相当震撼。

这样看来,“AI主播”不仅和真人一样会播报新闻,而且不出错、不疲倦、不休息。那么众多媒体发出一个共同的疑问:“播音主持人的饭碗不保了吗?”一时间,传统媒体从业者人心惶惶,生怕自己被淘汰、被取代。其实一个行业的崛起,并不代表另一个行业的结束,无论是AI还是人工,都有各自的优势与短板。

(一)AI主播优势

AI主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先来了解一下众多媒体对于AI主播的运用就可见一斑。

第一,央视的《飞向月球》太空纪录片,首次将“AI超写实数字航天员”应用在纪录片中,并通过数字动画准确还原宇宙环境和嫦娥五号登月场景,这一系列技术创新使得《飞向月球》第二季成功“破圈”,在制作和技术上被认为具有开创意义;第二,微软在2021年6月底裁掉约50名微软新闻和MSN.com的记者和编辑,涉及的员工大部分都隶属于SANE(搜索、广告、新闻、Edge浏览器)业务线。自1995年创建门户网站MSN以来,微软涉足新闻媒体行业已有25年之久;第三,2019年底,国内某电视台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推出了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平台“X视频”,以短视频形态为主,兼顾长视频和移动直播等功能;第四,从三军仪仗队进入视线开始,AI引擎自动编辑70余个机位的画面内容,每个方队平均耗时90秒,共计生成成品86个,其中步兵方阵15个,机械化方阵32个,花车群众巡游39个视频,无一漏剪;第五,腾讯新闻和腾讯AI Lab联手推出了一款写春联神器,给出2-4个字的姓名或昵称,就可以据此写出一副藏头春联。AI主播对于传统媒体中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确实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工作效率高

人工智能依托于算法和既定程序,只要将程序事先设计好,人工智能就能全天候、全时段、不分季节、不分场合地执行程序给予的指令。AI主播也不需要吃喝、不需要休息,能够长时间、持续性地进行相关工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工作疲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工作的勤奋程度上,人工智能具有人类无法比拟的优势。

2.实时信息传播

人工智能诞生之初,信息的传播还是相对闭塞的,一条信息的产生到发布,需要相关人员的采编、主持的讲述等,再加上信息推送环节,往往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4]。如今,网络进入5G时代,给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快速通道,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信息的采编转换提供了动力,如今一条信息从发生到传达给受众,只需要极其短暂的时间,尤其是在地震预警方面的应用,让人切实体会到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3.及时回答受众的实时咨询

在技术团队对AI主播进行研发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视觉算法,从而使其能够对语音、图像以及行为动作等进行识别,并且还能进行逻辑推理与判断。

4.错误率减小

机器执行工作靠指令,很少会受到其他条件的影响,人就不一样了,环境、天气、情绪的起伏都能改变工作的状态,尤其是处于疲惫状态中,人的意识和精神都会减弱,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失误,如电视新闻经常会有主播在播报时出现口误的情况,而AI基本上不会犯错误。

5.成本优化

AI主播省去了服装、妆容、摄像、灯光等一系列的成本。在AI主播面前, AI技术的出现极大节约了人工及道具成本,对于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颠覆性的,相比人工主播,AI主播的这一优势是具有压倒性和毁灭性的,直接压缩了人工主播的生存环境。

(二)AI主播短板

1.语言机械生硬,缺少情感变化

中华文字的精髓,在于其复杂的词义变化,同样一个字、一个词语,根据说话者的表情、语气的改变、声音的大小、肢体的动作,都会赋予其不同的含义,目前AI技术还没有达到拥有人类情感的地步,只会根据标点符号和字面意思,进行简单的语气变化。语言机械生硬、缺少情感流露,这个短板是横在AI技术面前的一座高峰,短时间内恐无法突破[5]。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副总编辑齐慧杰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提到了“AI合成主播”最难的地方是实现表情、唇动和声音的自然一致。为了实现这一点,使用了大量的前沿技术,如人脸关键点检测、人脸特征提取、人脸重构、唇语识别、情感迁移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语音、图像等多模态信息进行联合建模训练后,生成与真人无异的AI分身模型,但是所耗精力确实是非常巨大的。

2.没有温度,缺乏对大众的人文情怀

与真正的主持人相比,人工智能没有温度、缺乏人文情怀。在2008年汶川地震消息的播报中,女主持人在播报地震中各地区遇难人数时,忍不住哽咽,这一幕非常令观众动容。试想,若换作人工智能,那么这些承载着伤痛的数字就会变得无感和冰冷。《开学第一课》中,主持人董卿采访了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许渊冲先生腿脚不便,只能在台上坐着轮椅接受采访。面对此种情况,董卿为了和老先生平视,选择单腿跪着采访。这个动作既温暖人心,又体现出对嘉宾的尊重。如果换作AI主持人,是不会有如此举动的。主持人的言行具有社会影响力,他们对丑恶现象的抨击、对真善美的践行,往往能引导社会的舆论风向。缺乏人文情怀和责任感的人工智能难以真正走进受众内心。

3.词音不准,语句停顿不畅

拿“行”字举例,其有多达四个读音, AI语音经常分不清多音字、通假字,语句停顿上AI主播也有硬伤,因为不懂语言的上下联系,缺抑扬顿挫感,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显得力不从心,语句不通顺,听起来十分别扭。

4.无创新能力,应变能力

AI技术的运行,依托工程师打造的数据库,想要AI执行什么指令,就往数据库里增加什么知识,数据库外的东西AI并没有执行和学习的能力,更别提自我创造了,自我意识的缺失也是AI与人工本质上的区别,一个被创造,一个是创造者,我们不否定未来AI会拥有自我创造能力,但是现阶段还无法实现。没有创造力、没有思想也就不具备应变能力,对于一些突发状况还是需要人工主播进行处理。

三、AI时代播音主持生存空间

AI主播及人工主播二者各有优势,又都存在缺陷,AI成本低廉、效率高、传播快、不易犯错;人工主播鲜活生动、能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不过AI技术依托其强大的数据库,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实际的运用,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就直接压缩了人工主播的生存空间,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可能会日益加剧,在未来,荧屏上可能就是一个个虚拟的主播形象。不破不立,面对现状和未来,播音主持人应该从AI技术中寻求新的发展策略,与时代共进步,与科技相衔接,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突破自我限制,当然,想要跟上时代潮流,播音主持人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四、AI时代播音主持人员应对策略

(一)专业知识偏移

传统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专业知识相对单一,偏重形象气质锻炼与音质练习,对于采编、摄像、剪辑等专业虽有所涉及,但不是学习的主要方向,在AI时代,这种情况发生了转变,播音主持人不仅要精通本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学习 AI技术相关知识,其中就涉及采编、播音、摄像、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新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播音主持人的学习重点也要有所偏移,把新媒体知识纳入到自己的学习体系中来。

(二)打造主持新风格

AI主播比较死板、冰冷,没有趣味性可言,人工主播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了解受众喜好,分析受众心理,打造具有个人魅力的主持风格和独特的节目形式,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AI时代,想要突出重围,就要学会创新,推陈出新,前途自会豁然开朗,因循守旧,只会被观众抛弃,被时代抛弃。

(三)妥协式生存

妥协,不是退让,也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新的进取方式,在时代的洪流中,谁都无法阻拦科学的发展,妥协是不二的选择,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遇强则强的言论,有时并不灵验,也不可靠,只有学会妥协,才能静下心来观察,走进科学的世界,才能更快融入到新的发展潮流中,对于人工智能,笔者主张不抵抗、不反抗,主动接受,卧薪尝胆,等待机会,寻求新的结合点。

五、结语

AI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磨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将会更加智能,在某些方面也会慢慢取代人工。对于生存空间危机,播音主持行业首当其冲,但是完全不用担心,AI技术的发展,给传媒行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工种,如果不能站在镜头前,就转到幕后工作,没有了主持的机会,就去搞技术,总会有一条出路,何况AI技术还存在很多弊端,无法完全取代人工,播音主持人只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知识文化,其他的就交给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候佳音。

参考文献:

[1] 周洁瑜.智媒时代播音主持人才的发展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1):192-194.

[2] 王伟嘉.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应用[J].记者摇篮,2021(2):163-164.

[3] 李宏蕾,江诗晓.智能时代节目主持人的情感表达[J].戏剧之家,2020(35):169-171.

[4] 杨黎明.人工智能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的发展探析[J].记者观察,2020(27):132-133.

[5] 席鸿.创新是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风格的必选之路[J].传媒论坛,2020,3(6):46-47.

猜你喜欢
生存发展策略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