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红文
摘要: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移动终端技术的进步将人们带入了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新闻报道提供了诸多优势,同时也暴露出了新闻报道的不足。如何实现融媒体背景下新闻报道的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创新报道内容与形式、加强舆论引导、借助新技术、引进新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养等五个层面展开探究,试图为新闻报道的创新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报道;创新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强大的交互性、承载性与时效性等优势。在技术的加持下,新闻报道的优势与不足也被进一步放大。为弥补当前新闻报道的不足,迎合融媒体时代发展需要,新闻媒体必须调整新闻报道思路,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挖掘传统媒体时代自身专业性优势基础上,结合融媒体时代的技术优势弥补自身不足,继而确保新闻报道依旧能够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实现长远发展。
一、 融媒体概述
“融媒体”概念最先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普尔教授提出的,它以发展为前提,以扬优为手段,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为多媒体共同的竞争力[1],从而为“我”所用,为“我”服务。 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体,而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它也是指将所有与新闻报道相关的环节与因素结合在一起,基于受众喜好与技术特点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与信息传播方式。融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产物及新、旧媒体的过渡阶段,其新闻采集、制作、发布、报道、反馈等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媒介融合的环节中,既遵循了传统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步骤,同时也结合了新媒体时代的技术优势。当前新闻报道只有跟随时代发展趋势及融媒体特征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鱼龙混杂的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内容同质化问题是最普遍,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包括关注焦点同质化、内容制作同质化、热点追求同质化等。
在当下,传统媒体仍旧遵循以往新闻制播方式,报道缺乏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致使自身无法满足受众日益丰富的信息获取需要,而进入收视率低甚至是“无人问津”的窘境。一部分媒体为获得更高收视率,便直接照搬他人成功案例,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些成效,但媒体之间长期相互效仿,使内容同质化现象更为严重。
(二)报道内容肤浅琐碎
随着自媒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信息的更新速度与以往相比产生了质的飞跃。信息更新的频率提升至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更新一次。部分媒体为确保消息的时新性,而缩减新闻审核环节,使新闻报道内容日渐琐碎与肤浅。为追求高收视、收听率,也有一部分媒体盲目追求娱乐化,通过选用娱乐化、低俗化标题博取受众眼球。一些“标题党”惯用的词汇近几年来充斥各级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或客户端,以达到吸引受众眼球的目的。在这一大趋势下,传统媒体逐渐丢失了以往优秀的经验,如新闻审核的严谨性、新闻制作的自我约束性、新闻报道的严格端正性等。新闻的广度与深度逐渐被摒弃,新闻报道的质量与水平每况愈下。
(三)舆论引导力不尽如人意
互联网络平台匿名性、交互性的特点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反馈的频率,但也使舆论的影响力不断被放大。尤其是网民素质参差不一,不同文化背景及生活背景的网民对于相同的内容有着褒贬不一的理解,若新闻报道中存在争议点,舆论的导火线立即就会被点燃。不同网友根据个人理解将矛头指向特定一方,当网友对争议点达成共识时,舆论瞬间发酵、爆发。尽管传统媒体承担着舆论引导的责任与义务,但在这一开放性的时代背景下,媒体对于网民攻击当事人、恶意评论、散布谣言等行为也无法直接制止。与以往相比,当前媒体舆论引导力不尽如人意。
三、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报道内容与形式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必须体现创新与个性,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融媒体一次采集、多形式生成、多样化呈现、多元化传播等优势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可能。新闻报道创新可以此为抓手,在不断创新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基础上,体现自身竞争力与价值。
以河南省某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例,首先,可将综合指挥,舆情监测与新闻运营融为一体,统一调度。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提高记者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效率,确保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最新信息内容的同时,提高内容的准确性并避免内容泛娱乐化[2];其次,在内容选择方面,可将新闻报道侧重点聚焦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与自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本身就具备专业采访及政策支持等优势。融媒体时代,结合本地民生发展情况展开深度民生报道,一方面能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受众对于日常生活基本情况的获知欲,真正实现新闻报道的双赢。与此同时,要想提高媒体的区县场竞争力,还需深入到民众生活中,以群众视角作为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在密切关注问题的同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最后,区县融媒体在新闻报道时还应借鉴技术优势,实现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以《360°总理记者会》的报道为例,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与网易新闻联合推出了H5新闻报道形式,在实现新闻报道可视化的基础上,还满足了新媒体用户日常阅读习惯,实现了报道的创新。再以“康辉Vlog”为例,其创新的“短视频博客+新闻”新闻报道形式,改变了以往严肃、呆板、单一的新闻报道风格,在增强新闻的代入感与互动感的同时,给予受众全新的新闻观看体验。
在2013年山东两会报道上,齐鲁网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要求,对报道形式进行了改革,创新报道内容,推出了“两会微新闻” “两会微直播”“两会三家谈”“我从基层来”等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的新闻栏目。“两会微新闻”是齐鲁网在2013年山东两会期间创新报道方式推出的新闻专栏。每篇文章300字左右,用精练的语言、最快的速度刊发“两会”消息,以适应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不同媒介的传播。通过齐鲁微新闻微博,齐鲁网开通“两会微直播”新闻专栏,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发布两会滚动消息。网友们可以登录齐鲁网“布局2013山东两会”新闻专题或通过新浪微博关注@齐鲁微新闻,可以随时给记者留言。“两会三家谈”是齐鲁网在“两会”期间推出的视频访谈节目每天晚上七点半,邀请专家学者、代表委员、市民网友走进演播室就大气污染、城市拥堵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二)加强舆论引导
融媒体时代的信息鱼龙混杂,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媒体增强自身舆论导控能力势在必行。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要加强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因此,在价值理念层面,新闻报道应该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确保新闻报道内容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在实践操作层面,在任何信息发布之前,媒体必须反复且严格地审核相关内容,以提高媒体公信力,避免反转新闻的发生。在信息发布后,媒体也应时刻关注舆论反馈。借助数据分析软件,如在评论区设置敏感词,并对敏感词进行监控,以有效预测和分析所报道内容的舆论导向。之后再针对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舆论采取引导措施,如及时发布新闻声明,以澄清不实言论,增强之前所报道内容的可信度或是发表新闻评论,引导读者朝着健康、积极、正向的方向思考。在节目设置层面,媒体可设置舆论反馈与监督节目。在节目中,让受众有的放矢表达个人观点,同时,新闻主持人要在节目中对受众予以疏导,达到事半功倍的引导成效。
(三)引入先进技术
融媒体时代,先进的媒体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都为新闻报道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助益。新闻从业者可从挖掘新技术出发,实现新闻报道的创新。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着力建构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所谓“融”,就是要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目标,它是双向互动、彼此促进的发展过程。传统媒体新闻报道要自我革新,主动在载体平台、表达方式、传播渠道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新媒体新闻报道也要以传统媒体为参照,尽力追求新闻的核心价值,避免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内容、质量的做法。
以数字化、AI和VR为技术支撑的“融合新闻”的出现,重新定义了新闻的概念,颠覆了新闻报道传统的叙事方式,它是媒介融合的“终端新闻产品”。它最大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通过数字全息技术将过去传统的单一、静态、平面的新闻稿演变为融文字、图片、音视频、场景及编读互动模块为一体的立体动态的“集成报道”。
大数据技术为人们挖掘信息来源,分析内容走向提供了诸多便利。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生产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搜集相关内容,并将所获得的线索以可视化形式呈现,从而提高报道内容的简明性、准确性与创新性[3]。当重复性劳动时间被缩短后,新闻从业人员就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造性、决策性工作之中,继而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内容的质量与水平。当前新华社、腾讯新闻等都尝试了在新闻报道工作中运用机器新闻写作,完成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可视化,并以文章形式呈现。此外,随着5G时代的到来,8K超清信号也为人们传播信息提供了诸多便利。因此,新闻从业人员还可借助5G技术,实现新闻报道的创新,如借助5G+8K的手机设备展开网络平台直播报道,在确保信息报道实时性的基础上增强用户观感,优化用户体验。
(四)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
人是新闻报道的主体,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对象,引进新媒体专业技术人才有利于新闻报道的创新,也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目的。
融媒体的发展归最终离不开新闻从业人才和互联网技术。传统媒体一般是政府批准的公益事业编制,长期受制于编制数的限制传统媒体,存在在编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新媒体人才缺乏的问题,201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传统媒体以此为契机,引进新兴媒体专业技术人才和加大培训力度。一方面通过“外部引入+内部培养”的模式,打造一支功能强大的融媒体采编技术队伍。通过提高用户界面设计水平、熟练运用舆情分析、大数据分析等,优化人员结构。同时,严格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管理人才,综合运用薪酬体系、晋升渠道等,使“能劳者愿劳,愿劳者多劳,多劳教者多得”,真正激发他们干事创业、创新创优的活力;另一方面重视发挥年青人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新媒体和年轻人有着具有共同的基因,通过压任务、给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让他们在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上下功夫,以新思路、新视角、新体裁、新手法,创作出鲜活的具有思想性、令人回味的新闻报道。
(五)提高新闻从业者综合素质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方式、理念、业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话语权的逐渐下放及内容传播交互性的增强,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挑战[4]。因此,要想实现新闻报道的创新,还应从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出发,在具备新闻采编技能、技术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声、屏、网、微的综合运营模式。媒体应改变以往采访、编辑、制作分散的运作架构,可将各岗位人员聚集起来,打造融媒体中心,实现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目的。在不断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媒体还要加强对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帮助其尽快掌握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特征与要求,以及新呈现形式的新闻制作方法,促进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创新与发展。此外,媒体还需建立完备的考评机制,使新闻从业人员主动提升自我,尽快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技术过硬、政治素养高的优秀新闻报道队伍。
四、结语
当前新闻从业人员必须不断调整个人思维,改革、创新、完善,优化新闻报道形式,才能够在融媒体时代站稳脚跟并脱颖而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闻报道的创新提供了诸多便利,新闻媒体在创新突破的过程中,应意识到这一点,并在重视自身舆论引导力的基础上发挥出积极正向的指引作用。只有借助时代优势,弥补自身不足,才能真正实现具有价值与意义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冉瑞成.融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89.
[2] 白银波.融媒体时代提高纸媒新闻报道影响力的策略[J].新闻传播,2022(1):62-63.
[3] 白银波.融媒体时代提高纸媒新闻报道影响力的策略[J].新闻传播,2022(1):62-63.
[4] 朱敏.融媒体时代如何适应宣传报道形式变化[J].传媒论坛,2021(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