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琪
摘要:随着国风热潮的兴起,中华传统文化与网络游戏的结合愈发密切,国风游戏成为网络游戏市场中一种重要的游戏类型。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对22名游戏玩家的深度访谈,试图对国风游戏的诞生、传播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文献梳理和资料搜集,将国风游戏的发展和传播阶段分为雏形期、快速发展期和调整转型期,并对各阶段国风游戏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结合对玩家的深度访谈,发现目前国风游戏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国风进一步发展提出思考。
关键词:国风游戏;传统文化;传播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6.66亿人[1]。中国游戏产业的体量已经达到全球第一。在各类游戏层出不穷的今天,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游戏的重要载体。目前学术界对“国风游戏”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文根据对国风的理解结合市场上国风游戏的类型试图对国风游戏的内涵和范围进行界定,国风是指以传统文化为基石,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一种文化范式,国风游戏即是融合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类型。广义的国风游戏包括一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游戏设计中所呈现的游戏形式,因此,游戏市场上所有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设计都可以称为国风类游戏。
一、文献综述
(一)网络游戏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和叙事
学界前辈对电子游戏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和传播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包含对电子游戏内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以及某一个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和呈现,其中单个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传统建筑、服饰等显著元素。学者冯甘红等人分析楚国服饰在电子游戏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迭代;学者陈欢对水墨元素在游戏中的运用和传播进行了研究;学者张萌萌等人从“悟空”形象多层面剖析及在网络游戏中“悟空”形象的再塑造等进行论述。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的传播和问题研究
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对传统文化在游戏中的传播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传播内容、效果等探索出中国传统文化在电子游戏中的应用方向,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应用中的问题。学者建婧琳认为游戏本身是一种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但目前游戏在文化的传播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在相关研究中,学者通过研究网络游戏中传统文化的传播现状,总结目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中国网络游戏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游戏“走出去”不仅代表着游戏产业的发展,也是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窗口。多数学者认为,电子游戏的传播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部分学者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研究电子游戏的跨国传播,并针对玩家的文化吸收程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探讨游戏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的重要作用。
当前对网络游戏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呈现、传播、问题和解决对策上,但缺少对于国风游戏发展脉络的梳理。而且,目前对于“国风游戏”的相关研究不够丰富,并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义,而且对游戏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不够深入。另外,针对现有国风游戏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相对处在表层,因此对于国风游戏的界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补充。
二、研究设计
(一)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百度学术、读秀为主要学术文献来源,梳理了之前学者对国风游戏的发展脉络、面临问题以及叙事方式的研究;以游戏产业网、腾讯研究院等官方数据网站所提供的文件作为数据来源通过收集并深入分析了游戏官方论坛、游戏下载平台中的玩家反馈,为游戏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提供现实依据。
(二)深度访谈法
2021年6-7月,笔者通过视频电话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对22名国风类游戏的用户进行了深度访谈。内容包含用户人口统计学信息、国风游戏体验、某一种国风游戏接触原因、对国风游戏的理解、对其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认知和了解以及看法。按照访谈顺序,将22位受访者按数字1-22的顺序进行编号。
三、研究发现:国风游戏的传播脉络和现存问题
(一)国风游戏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大”而“全”走向“小”而“精”
国风游戏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雏形期、快速发展期和调整转型期。[2]
1.阶段一:雏形期(1990—1999)
第一个阶段是从1990年到2009年,这一阶段初步奠定了国风游戏发展的基调和雏形。1990年由大宇资讯研发的RPG(角色扮演)游戏《轩辕剑》进入市场,实现了国风游戏从0到1的变化;1991年精讯公司推出武侠角色扮演类游戏《侠客英雄传》;1995大宇资讯出品了《仙剑奇侠传》大型端游,深受玩家欢迎。截至2021年,《轩辕剑》系列游戏已有18部,《仙剑奇侠传》系列已有13部,并在后续的发展中不断迭代,逐渐发展成为IP品牌,并延伸到小说、影视、动画等多个领域。
2.阶段二:快速发展期(2000—2012)
2000年以后,以游戏《网络三国》为标志,国风游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时电脑客户端游戏非常风靡,带动国风游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金庸奇侠传》《梦幻西游》《完美世界》等纷纷出世,成功奠定了国风游戏制作基调和设计雏形,即风格上以“仙”和“侠”为主要特征,类型上以大型角色扮演类游戏为主。2009年后,国风游戏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剑侠奇缘3》促进了游戏用户社群的形成以及业余同人游戏的形成,游戏鼓励玩家在游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这种做法促进了国风游戏中传统文化的二次创新和传播[2]。玩家根据游戏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二次创作和扮演,使原游戏进行二次传播,在此阶段国风游戏仍处于快速扩张时期。
3.阶段三:调整转型期(2013—2021)
进入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迎来了移动游戏元年。轻量化的手机游戏迅速风靡,这使以追求画面精致度和剧情设计的角色扮演类游戏无法迅速适应。腾讯研究院发布的《国风游戏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国风类游戏总量占比为62%,到2014年仅剩38%[3],在发展中开始落后于游戏行业整体水平构建游戏的世界观。
在经历了“水土不服”的阵痛后,国风游戏逐渐适应移动端的转移。例如,网易公司制作的《倩女幽魂》《大话西游》等游戏均有相对应的手游版本。2015年手游《王者荣耀》上线,该游戏从人物背景、造型、建筑到台词设计都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这也成为当下网络游戏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主要方式。随着国风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传统文化元素在游戏中的运用更加多样和普遍,由此也出现了短期活动型国风游戏,即各种游戏在短期活动中加入传统文化。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国风游戏的发展经历了从一开始对传统文化元素包罗万象的追求到现在对轻量化和精致化的重视。传统文化也以越来越多样化的方式融入电子游戏中,成为电子游戏鲜明的文化注脚。
(二)国风游戏面临的问题
第一,题材同质,游戏主题和类型单一。国风游戏从诞生起就带着“仙侠”基因,在发展的过程中虽题材逐渐拓宽,但是仍具有很强的同质性。例如,《剑侠情缘三》《传奇》以及由武侠小说改编的游戏如《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不仅风格上重复,而且玩家的游戏体验也是“换汤不换药”,题材和游戏体验的重复也让玩家对游戏中的传统文化感知麻木。受访者9表示,一开始被IP吸引,但是游戏设计上的套路化会让自己慢慢失去兴趣。在游戏体验雷同的情况下,传统文化只剩下皮囊,这说明游戏制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于表现形式,而对细节的把控和文化价值观的理解有待深入。
第二,内容魔改,传统文化应用不当。内容魔改也是国风游戏目前出现的问题,玩家对于游戏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也有很多不满,22名受访者中有12位提到了《王者荣耀》中人物荆轲的设计存在过度改编。受访者7认为游戏中的“穿帮”让自己体验感很差而且不利于文化传承,他引用了一篇网络文章的内容进行举例:《剑侠情缘3》中的一块碑文上的文字是“陈翠,监生王尔杰、谭宏。其余蠲资助费者甚夥,俟他日摹勒碑阴,寿诸永久,愚亦未敢惜笔墨焉。”这段文字是清代文人郑板桥写的,但是游戏的背景是唐代。受访者认为,这种细节上的时空错乱破坏了他对游戏专业性的信任。游戏为玩家创造一个完全的虚拟世界,在世界观的建构过程中应该注重给受众带来沉浸感。尤其作为一款国风游戏,游戏世界的背景设定统一的情况下更应该在细节上营造出统一的历史氛围。
游戏内低俗、媚俗的游戏形象设定也在网络游戏中频繁出现,尤其是在以男性玩家偏多的游戏中比较明显[3],2021年6月,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将《王者荣耀》告上法庭,起诉理由中包含游戏篡改历史人物形象和传统文化以及人物形象设计过于暴露,含有色情低俗等内容。游戏的玩家群体有大量的青少年,过于媚俗的设计不仅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而且本身不利于传统文化元素严肃的表达。
第三,生搬硬套,传统文化融合不当。随着国潮的兴盛,越来越多的游戏打起国风的招牌,但是有很多游戏打着国风的名号,实际上是粗制滥造的美工和千篇一律的游戏剧情。长此以往,传统文化反而成为吸引流量的靶子,反而引起玩家对国风游戏的避而远之。越是在国风游戏发展不断进步的今天,传统文化越不应仅成为噱头,国风游戏更应该注意的是传统文化和游戏体验的融合。
四、研究结论:国风游戏的发展趋势和优化策略
(一)题材拓展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
《江南百景图》作为一款模拟经营类游戏,立足于江南水乡的人文地理环境,不仅还原了古代的江南,也极大地将游戏类型与传统文化相融合[4],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保护江南、经营江南、认同江南,自然也是对江南文化的一种推广与传播;《原神》将中华文化与二次元相结合也为中华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嵌入提供了新的参考[5]。在问到自己对传统文化和游戏设计的想法时,受访者7提到:“不一定只有角色扮演类游戏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像一些音游也可以加入如京剧等传统文化元素。”
(二)讲好原创故事,打造游戏IP
目前,国内游戏IP化最成功的案例仍然是《仙剑奇侠传》和《轩辕剑》等早期大型角色扮演类游戏。后来出现的游戏反而大多是依赖现有IP如武侠小说、民间故事进行改编,这反而局限了游戏发展的生命力。访谈对象2认为,《王者荣耀》中的角色大量使用历史人物其实是一种原创力的缺乏。虽然英雄新角色层出不穷,但是很多角色已经完全在玩家的意料之中,并且技能和玩法也都大同小异。很多受访者认为,一款好的游戏要想能够发展壮大且成为发展传统文化的载体,必须能够形成自己的游戏IP。美国学者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一书中论述了其叙事分析的观点,他认为:“内容平面是故事,体现为一套叙事内容即讲什么;表达平面是话语,体现为一套叙事陈述即如何讲。”[6]对于游戏的叙事来说,只有在故事内容层面进行挖掘和创新,才能最大化赋能游戏整体叙事,从而形成品牌。许多游戏在故事内核上奉行“拿来主义”,反而在游戏形式上进行改造,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三)线上线下联动,促进网络游戏仪式传播
“国风游戏”中带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若想要实现传统文化的最大化传播,应加强游戏与现实生活的联动。例如,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逆水寒》于春节之际在游戏中推出线上春节,其中灯会、烟花等还原了北宋新年的多种习俗,成为传播古典节庆文化的优秀典型。詹姆斯·凯瑞强调,传播的仪式观是在“共同的场域”内,受众经由集体参与共同体验情感的历时性模式[7]。《逆水寒》将游戏玩家集中于游戏这个共同场域中,让玩家通过共享仪式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此外,“国风游戏”要注重IP联名营销和文创产品的创造,以游戏产业的视角观照传统文化与游戏的深度融合,促进国风游戏影响力破圈。例如,《王者荣耀》以“长城守卫军”的角色设定进行游戏活动策划,让玩家去实现修复长城这样既蕴含历史文化积淀又有人文情怀的活动[8],促进了游戏的传播和对传统文化的融合。
五、结语
目前,“国风游戏”已经到了调整转型期,多款“国风游戏”因别出心裁的创意和精美的制作赢得市场认可,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要想成为一种文化载体进行传播,“国风游戏”不能仅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而应探寻传统文化内核,注入游戏理念。因此,“国风游戏”应乘胜追击,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质传统文化,进行合理改编和创新,助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参考文献:
[1] 游戏产业.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EB/OL].[2021-12-20]. http://www.cgigc.com.cn/details.html?id=08d9c37e-e046-495c-8348-3dd4185ab794&tp=report.
[2] 建婧琳.国风游戏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D].杭州:浙江传媒学院,2020.
[3] 腾讯研究院.国风重光·国风游戏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传统文化在游戏领域的转化与创新[EB/OL].[2019-02-15]. https://mp.weixin.qq.com/s/Ye2rEj-mMvz1eBXOXcZ1ow.
[4] 何扬.国风网络游戏的传统文化叙事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20.
[5] 刘姝秀.游戏环境下的中国文化输出探索:以《原神》为例[J].科技传播,2021,13(8):112-114.
[6] [美]查特曼.故事与话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7] [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8] 牟宪勇,蔡绍硕.网络游戏中的文化传承与传播:《王者荣耀》的文创开发解读[J].科技传播,2020,12(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