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挑战及应对途径分析

2022-04-29 05:52:05李桂林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应对媒体融合

李桂林

摘要:新闻媒体是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今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新闻采编工作者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与之相对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要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就要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特点,坚持新闻采编求真务实的工作原则,推陈出新向好发展。本文以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为研究主题,先分析媒体融合的基本特征和媒体融合在新闻业中的发展优势,再分析媒体融合带给新闻采编业务的挑战。综合利用文献调查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调查方法,提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发展路径,以提取优秀新闻素材重视新闻的引导性,优化新闻资源重组重视新闻的创新力,科学定位新闻节目提高采编人员素养等举措应对挑战;以提高新闻采编的工作效率,提高新闻产品质量,改变阅读者和新闻之间的关系;以创新做驱动力发展新闻业,促进新闻业整体的正向发展。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采编;挑战;应对

新媒体自出现以来为人们获取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随着新媒体市场份额逐渐扩大,人们对新媒体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媒体融合也成为传媒发展的趋势。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站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都需要有足够的准备来应对挑战,而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改革难题尤为突出。在进行新闻采编工作时,传统媒体的采编工作者一方面要肩负舆论导向的责任,加强新闻的引导性;另一方面要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提高受众群体的参与度,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这意味着工作任务更加复杂。为了应对挑战,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抓住媒体融合背景的关键落脚点,增强自身综合能力,以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求。

一、媒体融合的特征

(一)媒体融合的基本内涵

“媒体融合”一词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提出,发展至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媒体融合指的是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之后,会发生质变,如电子杂志、电子书籍等。而广义的媒体融合则是范围更广的融合模式,包括但不仅是媒介形态之间,还有传播手段、所有权等,指的是在技术支持的条件下,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作业模式,比方说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与手机、互联网这类新兴媒体传播渠道有机结合,集中处理资源,集中共享资源,传播给更广的受众群体。也可以说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是技术和经营方式的融合。媒体融合是媒体行业成熟发展的标志,是现代化新型传播方式的体现。通过新的技术、新的媒介、新的观念,最终完成媒体融合的目标,让一切媒体相关的媒介从量变过渡到质变,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1]

(二)传统新闻业媒体融合的优势

由于媒体融合的内涵是新媒体技术和传统媒体内容的结合,因此对于传统新闻业来说,有着独特的优势。媒体融合重点在于利用互联网来完成信息传递,有及时性和便捷性,人们可以实时共享信息内容,分享衍生出的媒体副产品。对于传统新闻业来说,新闻消息的传播就是为了让人们快速接收信息,产生社会效应,像是舆论监督功能、刺激消费功能等都是新闻传播的副产品。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更加方便快捷,互联网海量的资源和信息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活动模块等都可以当作充实新闻的工具,扩大阅读群体,保证信息的流通和传递。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新闻产品,有更多的自由选择项目,因此也更能留存客户,吸引读者长期订阅新闻。传统新闻业在媒体融合中的主要优势有三种:兼容性优势、集中性优势、渠道多样性优势。兼容性优势指新的模式与传统的模式并行,使新闻业保持两种以上媒体媒介的融合,传统的要素在新媒体渠道内依旧能利用;集中性优势是在新闻采编过程中,不同的新闻展现方式能融合在一个新闻产品中,提高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效率;渠道多样性优势是针对创作者而言的,信息创作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采编工作者能选择擅长的渠道来搜集素材,方便传播推广。[2]由此可见,媒体融合能够推动新闻业的发展,传统媒体新闻采编工作者要适应媒体融合趋势,综合应用不同的媒体技术,增加阅读者的黏度。

二、媒体融合为传统新闻采编业务带来的挑战

(一)采编内容单一,降低观众认同感

传统的新闻采编过程由于涉及的媒体较少,在海选阶段的第一轮筛选中留存的采编内容就较少,此外,传统新闻采编业务需要经历严格的审核过程,在经过严格的审核筛选过程之后,新闻采编的内容容易出现同质化的官方化、模板化。由于不愿意或无法承担试错成本,不少新闻从业者会套用单一但十分保险的内容采编模板,在加工单一类型的稿件之后进行汇报和上传。这种现象在传统媒体时代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还能够节省新闻媒体的运作成本,但在融媒体时代,这种采编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的新闻采编和播报方式就会直接导致受众对媒体的认同感降低,甚至对传统媒体的新闻接受度降低。与此同时,内容单一的新闻采编还缺乏受众与媒体的互动环节,在形式的变化上也不够灵活,仅仅是呆板地将新闻进行收集、采编和播报,长此以往,受众对于相关媒体和新闻采编资料的兴趣就会大幅降低,不利于受众进行真正的新闻参与。[3]

(二)传播方式的变化带来新闻主动权的变化

在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与传播过程中,新闻从业者是传播的主导者,往往只单纯地将内容进行单向输出,这是由传统媒体自身的特性和局限性所决定的。以电视新闻为例,其传播载体本身就是单向的“输出—接收”播报式的,观众在凭借自身偏好、阅历、思辨能力等因素对新闻内容进行评析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会由于缺少能够反馈和与媒体互动的渠道而感到自身对这则新闻或者对整个新闻播报行业并不重要,这就在无形之中削弱了本应该作为新闻传播主体对象的观众的主体性。而在全新的媒体融合新闻传播过程当中,新闻受众能够通过在软件和平台上与新闻从业者以及其他新闻受众群体进行互动,使得新闻采编和传播的过程愈加灵活起来。[4]新的技术为新闻的传播方式带来新的突破,而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使新闻传播的内涵也随之改变,当新闻选择的主动权回到受众手中之后,传播过程就从传统的单向输出变为双向的输入—输出,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也从传统的新闻素材筛选、采编,转变成对新闻素材更为灵活的运用、更为灵活地筛选以及更为灵活地采编。以电视新闻播报抗疫内容和新媒体平台播报抗疫内容的区别为例,在电视频道上,抗疫内容的素材、前方连线的对话内容大多都是有脚本、有预案、有可参考经验以及试错机会的,同时也基本是单向的,缺少互动的;而新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则多是现场的、即时的、突发的和与受众可以互动的。这就需要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在报道中加强融媒体意识,具备综合使用多种媒体的技能,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电视新闻播报不会通过互联网算法进行受众的筛选推送,而新媒体平台新闻播报与新闻受众的互动则呈几何式增长,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在进行新闻采编和播报时要即时地对受众所产生的反映进行监控,对于受众的普遍反应和一般反应,应当常备有对策和预案,对于受众的特殊反应和突发反应,应当具有极强的灵活应变能力,由此才能具有针对性地在观众的主体性之下构建自身健全的媒体框架。

(三)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培养机制亟须更新

由上文叙述不难发现,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之下的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具有复合型的专业素养。新式的新闻传播媒体平台仍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就意味着平台的新功能、新算法仍会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对新闻采编人员首要的要求就是对新的新闻传播模式和机制以及新的新闻传播技术手段有较好的了解与掌握。传统媒体采编人员的分工是单一和明确的,记者与编辑有不同的分工,文字记者、编辑与图片记者、编辑有不同的分工,纸媒与广电的记者、编辑又有不同的分工,因此他们的职业技能也是专一的。但在媒体融合时代,媒体的融合要求新闻采编人员的技能也要融合,编采要合一,技能要多样化,文字记者要能摄影,摄影记者要能撰文;采编人员还要能够拍视频、能出镜。凡此种种,都要求如今的新闻采编人员要努力成为复合型新闻人才,这既需要新闻采编人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媒体机制的创新,要为培养复合型新闻人才创建出相应的培训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发展路径

(一)提取优秀新闻素材,重视新闻的引导性

为了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新时期新闻采编工作者要学会提取优秀的新闻素材,并且重视新闻的引导作用。身为新闻采编人员,要有辨别是非的价值观,能从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正确的积极的内容,并且以深刻的思维创新能力,将新闻素材加工成好的新闻产品,传递给人们准确的信息,满足受众丰富的精神需求。要从海量的素材中提取优秀的新闻素材,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把握事件本质的能力,要能够较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要掌握新媒体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歪曲事实,不混淆视听,遵循新闻采编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同时,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还要避免生硬刻板的新闻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比如反复播报一件事情,用平白的语言描述某企业领导视察的消息等等。

在大众掌握新闻获取主动权的时代,提高新闻产品质量是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像《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新媒体“侠客岛”,坚持以时政新闻解读为核心业务,形成了“敢说话、会说话、能说话”的影响力,成为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积极影响海内外舆论的权威时政新媒体平台。由此可见,为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站稳脚跟,快速发展,新闻采编要认真谨慎地选取题材,重视引导性,发扬正向的思想品德力量,与新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提高社会大众的思想政治境界。[5]

(二)优化新闻资源重组,重视媒体创新力

媒体融合的重点在于立足于传统,开拓创新,因此要优化新闻资源,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大众对新闻产品的需求。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着力打造形态多样,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媒体融合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必由之路,而媒体融合离不开创新,围绕着思维的创新与模式的创新,新闻采编人员应当重视新闻内容、核心价值、细节处理这几个方面的创新,进行资源重组,让新闻富有更高的价值。新闻采编者应当明确新闻对接的客户群体,捕捉人民关注的焦点,比方说生活、政治、经济等等,避免官话套话,要走人民感兴趣的路线,做“接地气”的新闻节目,让群众感受到新闻内容的价值导向,让大众能理解新闻节目是可以轻松理解和接受的,是可以允许大众参与其中的。

新闻资源的重组还要避免盲目追求网络热点,“标题党”或者哗众取宠的文风都是不可取的,作为新闻采编工作者要有理性的思维分辨信息的价值和传播信息带来的结果,以结果为导向判断新闻能够挖掘的深度和真实度,目的明确地报道,深化主题。像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看看新闻Knews24”,就是面向海内外的24小时持续更新的互联网新闻直播流。类似于“看看新闻Knews24”的新闻产品还有很多,都是以创新为驱动力,发展SMG新闻融合传播的新品牌,优化新闻生产资源,并且改进了原有的生产平台。[6]重组后的资源更受观众的欢迎,可见社会大众想看到的是亲近民众、生动有趣的新闻类型,只有与时俱进,满足人民需求,才能应对媒体融合背景下来自社会需求的挑战。

(三)科学定位新闻节目,提高采编人员素养

不同的新闻产品应当有不同的定位,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优势,有的新闻产品没有固定的风格也没有明确的受众群体,使质量无法提高,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媒体融合意识不到位,应用技术不到位。当下应当着手提高采编人员的素养,让采编人员有科学定位的观念,将采编的新闻产品固定在某一社会发展的角色中。比方说第一财经的新媒体产品“DT财经”,就有准确的定位,庞大的受众群体,覆盖消费市场、经营商业等,通过可视化数据解读社会事件,激活新闻创新生产力。还有界面新闻的“正午”这一栏目,坚持关注社会民生,集中报道社会重大事件,用叙事的风格探索了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写作新途径。这些都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发展途径。

四、结语

在当今时代,媒体融合成为全媒体发展的大趋势,而新闻采编的内容、方式以及发展路径无疑是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从业者需要进行思考更新的最重要领域。

媒体融合意味着整个新闻业经受改革的考验,在这新闻业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新闻从业者应当着重从新闻采编业务的优化入手,应对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现的新媒体新闻传播挑战,抓住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新方式、新人员和新受众所带来的新机遇,从而真正推动我国新闻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蓝图构建。

参考文献:

[1] 张志东.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及应对[J].中国传媒科技,2021(11):71-72+75.

[2] 宋国锋.媒体融合对新闻采编业务的影响分析[J].中国报业,2021(10):40-41.

[3] 耿彤.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与方法[J].黑河学刊,2021(2):42-44.

[4] 许友祥.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角色转型[J].传媒论坛,2020,3(2):69+71.

[5] 马光伦.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J].传媒论坛,2019,2(20):29-30.

[6] 石更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挑战及应对途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5):143-144.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应对媒体融合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今传媒(2016年11期)2016-12-19 11:54:23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探究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32:15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8:01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