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平台支持项目式学习的价值与实践策略

2022-04-29 03:03张丽芳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自主探究

张丽芳

摘要: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此背景下,项目式学习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智能平台引入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不仅能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同效率难题,还能支持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基于智能平台开展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可以选择以下实践策略:构建智能交互平台,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构建虚实融合场景,实现设计方案的模拟应用;构建智能共享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共用;构建智能协同系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数学;智能平台;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符合学习本质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教师在“综合与实践”学习领域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1]。然而,受传统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制约,师生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影响了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效果。将智能平台引入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不仅能使学习环境由单一的物理环境延伸至虚拟环境,使学习方式从相对固定的班级集体学习向个性化学习转变,还能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并为学生提供自适应测评与跟踪测评等[2]。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基于智能平台开展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现实意义,并结合教学案例总结实践策略。

一、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利用可用资源、已有知识,通过交流协作深入探究,制作产品,最终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建构知识,训练多种能力的学习方式[3]。就目前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情况来看,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但在推进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项目式学习通常会形成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但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在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过程中,仍然避免不了一对多的讲授式教学,因此无法凸显项目式学习的特色和功能。

其二,项目式学习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问题来源于生活,问题的解答也需要回归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探索、试错、演练的机会很少,无法深入生活实践中,导致问题的选择与解决途径过于封闭和狭窄,问题的答案相对模式化,项目式学习活动十分受限。

其三,对于所有参与者而言,开展项目式学习都是一场考验,需要协调彼此的时间和讨论地点。此外,还涉及如何将教材内容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如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等问题。因此,要开展好项目式学习,牵扯的因素很复杂,极易造成时间、空间、学科、资源上的壁垒,且很难统筹协调。

其四,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活动,而贯穿教学活动的除了寻找设定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成长,融入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拓展他们学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但在推进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浅尝辄止,缺少闭环管理,只强调对预设问题答案的探寻,忽视了相关问题背后的深层意义以及学生的精神成长。

二、基于智能平台开展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现实意义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教育变革中也显现出巨大的潜力。它不仅对项目式学习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学生营造出更具学习支持价值的环境[4],以保障项目式学习的顺利开展。基于智能平台开展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通过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改变知识的获得方式、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初衷是辅助人类更好地解决问题,把人类从处理那些琐碎的、程序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时间深度学习和提升高阶思维。从这一点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与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目标相契合。

其二,项目式学习强调学习情境基于真实世界生活,旨在让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进而激发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热情。智能平台可根据现实生活情境模拟出一系列虚拟空间,为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提供生动灵活的仿真环境,学生可以在其中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其三,项目式学习强调学习的社会互动性,高度依赖小组协作完成任务,但项目式学习耗时长、涉及的领域广、关联的学科多,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高。基于智能平台可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空间,使得教师和学生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实时交互。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空间还能将多方面的资源联动起来,最大限度地解决项目式学习涉域广的问题。

其四,项目式学习强调跨学科学习,要摆脱固守单一学科的窠臼,通过多学科领域的综合,为学生的素养发展积蓄能量。与传统的线下课堂相比,智能平台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它不仅为各个学科搭建了联动的桥梁,也使学生有了更多探索、试错、交流的机会。

三、基于智能平台开展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智能交互平台,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项目式学习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智能平台可以精准分析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成绩、活动数据,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课程表、发展路线等,从而实现了在项目式学习推进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为强化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设计了挑战思维的项目——“设计包装盒”。学生经历了找包装盒、拆包装盒、 挑选材料、核算数据、制作样品等环节。在拆包装盒环节,学生发现并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长方体、正方体包装盒到底有多少种展开方式”。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他们想一探究竟,项目研究随之展开。为保障项目的顺畅开展,笔者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联合高校专家团队共同开发了智能交互平台(如图1)。

学生可充分利用该平台开展探究学习。如,在三维建模形成的虚拟教学工具中,学生使用鼠标或触屏操作,可将正方体按自己的思路任意展开(如图2)。相较于实物教具,虚拟教具的优势在于:如果某一种思维路径行不通,可以退回上一步或选择重置。系统会记录学生每一种展开的思维路径,包括成功和失败的思维路径,助力学生下一步的思考。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充分沉浸在自主探究的乐趣之中。

在学生分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智能分析助学功能同步记录和分析学生操作行为,并将其与系统中的特征行为参数对照,自动挖掘学生在探究中可能隐含的问题。以往,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在一旁观察后,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判断和指导。智能平台则能代替教师的观察与判断,并适时向学生发出提醒或给予指导。同时,这些过程会被再次记录和整理,反馈给教师作为参考。

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后,智能平台会自动汇集探究结果,整理并呈现各组的生成性资源、行为倾向数据等。教师可根据上述资源与数据组织班级交流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思维碰撞、互相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可以第一时间响应,并适时介入讨论之中,在相互启发中达成共识。

在智能平台的帮助下,学生自主探究出11种形式的正方体展开图(如图3)。在此基础上,学生设计包装并制作样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均能得到人工智能助教的帮助和支持,每个小组在课堂上都得到了个性化指导。根据汇总后的过程数据,教师则能进一步把握学生整体状况,并基于数据进行教学改进。

(二)构建虚实融合场景,实现设计方案的模拟应用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现实情境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方式,而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使学生的探索、试错机会很有限。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教师可在智能平台中搭建虚实融合的操作场景。在虚拟情境中,学生可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生活。在虚拟情境中学生还能按照自己建构的思路进行模拟试验,并通过高效的结果反馈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周长与面积”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家庭装修我参与——铺地砖”项目:请为18 m2的房间设计铺地砖的方案,分析出需要铺多大规格的地砖,需要多少块,花费多少钱。

基于现实问题,每个小组都积极主动地进入前期设计环节,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会测量房间长宽、计算地板面积,搜索地砖规格及价格信息。项目进行到设计铺地砖方案的环节时,学生开始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到底铺哪种规格的地砖更合适呢?因为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不同规格的地砖都有可能会用到。此时,他们最想做的就是把自己设计的各种方案一一呈现,即实际铺一铺,哪种效果更好会一目了然。但现实条件不允许他们这样做。

智能技术可助力解决学生在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难点。教师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创建虚拟的装修场景并让学生沉浸其中,再通过模拟设计系统将数字内容叠加到场景中。学生输入房间的长、宽数据,以及要铺设的地砖规格(如图4),即可呈现铺设效果图(如图5)。学生可以更换地砖规格,感受不同的铺设效果,并及时保存每一种设计方案及效果图。最后,学生在智能平台的帮助下,找到了最佳的地砖规格和铺设方案,更有效率地解决了项目进程中的问题。

(三)构建智能共享空间,实现资源共享共用

项目式学习需要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协同合作完成。教师通过构建智能共享空间,就可以即时同步信息资源,即时呈现学生在项目进程中的研究路径、研究困惑、研究进展等,促进组与组之间及时交流、借鉴与学习,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且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予以反馈。

例如,在“规划校车路线”的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规划校车路线”项目研究共享空间。学生在做项目前、做项目中和项目实施后均可根据自身需求创建项目板块,实时传送信息,及时了解同组学生或其他小组的研究状况。

项目进入实地调研阶段时,有的小组创建了数据分析模块,基于数据发现平均每班乘坐校车的人数,便于不同小组成员及时共享相关数据,规划最优路线等;有的小组创建了问题讨论模块,综合各组讨论问题发现多数学生只聚焦个性问题而忽略了共性问题;还有的小组创建了资源推送模块,及时推送本组设计的调研问卷二维码、校车线路图、学生居住地址分布图等重要信息。在共享空间,学生协同共进,避免做重复性的工作。

项目进入设计实施阶段时,学生共同创建规划设计模块,在设计空间调用地图,标记学生信息,设计校车路线。系统会动态记录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方便学生分析思考。生生之间、组组之间会根据学生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批注和修正。学生个人、小组和全班,都可根据需求发起话题互动,快速交流解决问题,一键分享二维码或生成PDF,一键保存方案到个人空间、小组共享空间和班级共享空间,方便学生进行远程交流。

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项目进展的每个阶段,都同步在智能共享空间。师生、生生能够及时交流思想,团队能够及时调整研究思路,教师则能及时跟进指导。

(四)构建智能协同系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深入探究,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评价、收获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智能协同系统能够联动项目式学习多个维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例如,在“停车位设计”项目中,学生在调研、考察、测量、设计和论证基础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组与组之间深度交流互动。学生从停车位的角度和尺寸两方面思考,共设计出5种方案,即0°停车位、30°停车位、45°停车位、60°停车位、90°停车位。借助智能平台,学生分析了每种设计方案的优劣,并给出合理化建议(如图6)。对于小学生而言,项目进行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他们的研究兴趣已经被调动了起来,期望找到一种最优的设计方案。

智能平台为学生的深入探究提供了支撑。智能技术自动将各角度停车位的基本数据整理分析,其中涉及单行停车位数计算方法、行数计算方法、车辆进出口位置等因素。通过多组数据的详细分析,对比多种设计方案,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设计停车位的方法(如图7)。借助智能平台也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有的学生想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式设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有的学生想设计立体停车位,在有限空间内增加停车位数量;还有的学生想拓展设计不规则停车场的停车位,解决当前社会中停车难的问题。可见,在智能技术的协助下,项目式学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研究兴趣,并让他们产生更高远的研究志向,将他们的思维与研究视野引向更深、更广的天地。

将智能平台引入项目式学习,可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共用和设计方案的模拟应用,是人工智能技术发挥其教育价值的重要探索方向。基于智能平台开展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突破了师生的知识和经验壁垒,跨越了时空限制,打破了学科界限,使项目式学习更加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有高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6.

[2] 曾海军,张钰,苗苗.确保人工智能服务共同利益,促进教育系统变革——《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22(8):1-8.

[3] 叶霜霜.小学教师开展项目式学习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4] 祝智庭,魏非.教育信息化2.0:智能教育启程,智慧教育领航[J].电化教育研究,2018(9):5-16.

(作者系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责任编辑:牟艳娜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习项目式学习自主探究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盒子鱼”App的高中英语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和策略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