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2022-04-29 00:00:39张周鹏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张周鹏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文章以初中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教学设计、观摩现场授课、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探讨“健康第一”理念下教学改革创新策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育目标、方法、内容以及评价,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体魄强壮、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健康第一;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大于一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这里的“健康”并不是单纯地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层面的健康,旨在将学生培养成身体素质良好且心态乐观积极的人。然而,就当下初中体育教学状况来看,“健康第一”理念并未有效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成长受到压抑。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基于“健康第一”理念展开体育教学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做法与教育心得。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就当下教育改革来看,部分教师仍然坚持“成绩至上”的教育理念。思想决定了行为,教育教学也是如此,在“成绩至上”的观念下,其他的教学环节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偏差:1. 教育目标滞后。在初中体育课上,部分教师以学生理解体育理论知识并掌握体育技能为目标,简单来说,只要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动作方法和技巧等,教师就认为已经完美地实现了教学目标;2. 教育方法传统。在当下初中体育课上,部分教师仍然采取“示范-接受”式教学法,如跳高训练中,先给学生演示几遍,然后让他们重复练习这个动作,直到完全理解并掌握;3. 教育内容单调。“照本宣科”的问题在当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比较突出,即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照着课本指导学生训练,而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成长需求等;4. 教学评价单一。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当下初中体育教师主要采取结果性评价,即只关注学生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比如篮球训练中,通常只看学生在运动或比赛中是否犯规,是否熟练地掌握了运球技巧、三分投篮技术等,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

通过对上述几点的描述可以看出,当下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认识体育这门学科的育人价值。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只注意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按部就班地传授他们体育知识、技能,甚至认为只要学生记住并掌握了这些知识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应付、敷衍了事等心理,没有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抑制了体育课程教育功能与价值的发挥。

二、“健康第一”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一)教学目标创新: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唯分数论”“学习第一”等观念,重新确立教育目标,让体育教学活动在科学育人目标的统领下有效开展。“健康第一”理念的本质就是让学生的生命得到健康成长,包括生理层面也包括心理层面。所以,教师要树立多维度、多层面的教学目标,坚持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既要思考如何让他们身体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还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等。

以篮球训练为例,教师应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篮球运动中的各项技能;2. 喜欢打篮球,养成课后打篮球的运动习惯;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责任意识等;4. 学会通过篮球释放自己的压力,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这样的教育目标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中“让学生熟练掌握篮球技能”这一目标既有横向上的拓展也有纵向上的延伸,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实现“健康第一”教育目标。

(二)教学方法创新:采取多元化有趣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健康第一”思想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有效落实的基础与前提,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采取的“示范-接受”式教学法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所以很多学生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训练,经常有敷衍了事的行为。只有让学生产生运动兴趣,才能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锻炼并且养成终身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所以,在“健康第一”理念下,教师应采取多元化且有趣的教学方法,在兼顾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跑步项目训练中,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组织学生玩“黑猫警长”的游戏,通过“警察”抓“坏人”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这不仅让他们体验到跑步的快乐,还能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正义感。又如,在足球训练中, 运用以赛代练教学法,从字面上可以看出,以比赛的方式代替常规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还能释放他们的天性,培养学生对足球的热爱并养成踢足球的运动习惯。

(三)教学内容创新:立足实际引进其他体育项目

初中体育项目主要是一些田径项目还有球类项目如跳高、跳远、投铅球、篮球等,这些项目具有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但这需要建立在长期运动基础之上。然而,这些项目对天气、场地、参与人数等有着较高的要求,比如下雨天不能跑步、打球等,不利于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培养。“健康第一”理念下,教师应创新教学内容,除了按照教材内容落实好教学任务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学生成长需求引进其他体育项目,比如引进优秀的传统民族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跳绳、踢毽子、太极拳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于热身环节、游戏环节或休息环节有效引进传统民族体育,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以踢毽子、跳绳为例,学生即使不出门在家里也可以锻炼,这满足了他们随时随地锻炼的需求,有助于他们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评价创新: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

“健康第一”理念下,教师要改变过去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的评价方式,坚持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运动结果还要针对他们的运动过程进行评价。以足球比赛为例,教师不仅要看学生最后的得分,还要针对足球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各种健康常识组织他们开展一次抢答赛,围绕足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以及处理方法、运动前后注意事项等提问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评价,考察他们对这些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健康教育,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有效渗透“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健康第一”理念是力求教师在教学中从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等方面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是一种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摒弃过去的观念,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创新与优化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教学评价,从而推动高效体育课堂的构建。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熊文. 健康的追求与体育的坚守: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人文价值参照与审视[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04):373-379.

[2]胡咏梅. 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对促进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J]. 田径,2020(09):6-8.

[3]熊文. 体育与健康:学校体育“健康第一”下的悖论与困境[J]. 中国体育科技,2020(10):77-88.

[4]崔娟.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下体育与健康教学定位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04):254-256.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创新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初中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路径
教育(2016年43期)2016-12-15 22:25:09
基于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模式的应用实践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5:49:08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24:38
河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改革创新之我见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7:43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