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培育与实践

2022-04-29 22:50刘志峰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

刘志峰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培育和实践,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化学物质的性质,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去探析化学现象,以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宏观辨识;微观探析

一、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探索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化学老师要做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准备,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的探索,增加实验特色,通过提出问题挖掘和扩展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要培育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索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提前做好备课,认真分析课堂教学内容,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问题。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用化学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此外,化学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和劣势,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经常说一些欣赏和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学生敢于去探索化学世界。独立思考、创新发散、创新意识是创造性人才的必备素质,化学老师要善于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化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这一节时,不同的盐溶解于水后呈现不同的酸碱性。老师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氯化铵可以除铁锈,碳酸钠可以去油污呢?学生大胆推理和猜测:能够除铁锈说明氯化铵溶于水显酸性,能够去油污则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而为什么盐类溶于水后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酸碱性,这就涉及了物质的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碳酸是弱酸,碳酸根水解会夺取水中的氢,导致溶液显碱性,即CO32-+H2O=HCO3-+OH-;同样氨水是弱碱,氯化铵中铵根离子会与水中的氢氧根结合成一水合氨,导致溶液显酸性,NH4++H2O=NH3·H2O。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整合教材,呈现化学课程的宏观认知价值

近年来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化学老师熟悉教材,呈现出化学的宏观认知价值。而面对新形势,如何迎接挑战,转变观念,使自己在教育改革中脱颖而出,教师应准确把握新教材的内容,体会新教材章节之间的联系,恰到好处地对其进行整合。化学老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合理地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开展化学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指导上有所加强,从而获得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目前的高中化学教科书内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科技、国防、环境、健康、能源等各个方面更加紧密,许多化学知识更加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尝试插入丰富的图片、视频去补充课本知识,创新探究性化学实验,如浓HNO3、稀HNO3的氧化性比较;如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的原因探究等。有时,教师在分析新教材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妥善处理这些资源是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化学老师因为没有整合好化学教材,导致资源浪费。要想用好教材就需要在将教材转化为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上下功夫。化学知识在宏观角度上都有着某种联系,老师要思考和整合化学知识之间共性的部分,呈现出化学课程教学的宏观认知价值。学生对化学学习还只停留在章节学习和阶段性学习,但化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宏观辨识的能力,应建立起化学框架。

例如在高一必修一教材中,学生需要理解强、弱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之间的区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整合化学教材,引导学生从概念入手,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区别的前提必须是化合物。再根据溶液的导电和电离情况分析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教材中并没有详细地将物质进行逐个区分,老师要承担其责任,整合好化学教材。此外,在盐类水解一节中,针对盐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化学老师可以将盐溶液进行分类,并归纳这些盐溶液和它们的酸碱性有什么关系。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物质非常多,教师要整合好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掌握。学生掌握好这些教材中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将会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一些更复杂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去探索化学的奥秘。化学是一门知识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要整合好教材,呈现出化学的宏观认知价值。

三、从微观角度寻找本质原因,完成概念的构建

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化学基本用语的教学以基本概念所表示的意义(宏观和微观)为基础,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因此化学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寻找本质原因,从物质结构了解物质的性质,完成概念的构建。化学实验的成功背后是严谨的实验过程,化学老师要培育学生微观探索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概念的构建。化学实验难免会失败,学生要尝试用微观的角度去寻找本质原因,一步步查找实验步骤的错误。同时,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最基础的知识概念。

不同物质之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原因是什么?物质在宏观层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其实是物质微观结构导致的,因此学生要尝试用微观角度探析化学本质。例如在盐类水解这一节中,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盐溶液为什么会显不同的酸碱性?在化学课堂上化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显酸性的氯化铵在溶于水之后,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这些微粒之间会相互反应、结合成新的物质吗?联想弱酸和弱碱的电离方程式是否可以写出盐类的水解方程式?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借助问题一步步探析盐类水解的微观解释。结合一系列的思考与推理,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一些盐类水解的原理和知识点,完成盐类水解的概念构建。学生在掌握化学物质宏观层面的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寻找本质原因,完成化学概念的构建。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习化学的灵魂,体现了化学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观。化学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而只有服务于实践,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学生要掌握知识,并将其服务于实践,学生就必须掌握其核心素养。化学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好化学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之一。此外化学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整合化学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入地探讨和交流,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化合物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化学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带领学生从宏观层面对物质性质进行辨识和从微观层面对物质结构进行探析。化学物质所表现出的性质特点都是物质微观结构的体现。因此,师生要共同归纳,整合化学教材,让化学的宏观认知价值体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胡甜甜)

参考文献:

[1]顾建辛. 关于化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微观思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培育中的目标与行为分析[J]. 化学教学,2019(01):5-9.

[2]邹国华,童文昭. 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维度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考与探索[J]. 化学教学,2020(03):24-28.

[3]赵景方,杜斌,韩波,等. 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例[J]. 化学教学,2019(05):17-21.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略论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