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局”基本内涵与相互作用探究

2022-04-29 00:44高祖贵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良性互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两个大局”已经超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范畴,是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重塑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复杂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重大变化,国际秩序在和平条件下持续渐变,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不断增大,这一系列重要发展趋势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前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俄乌冲突使得这个大变局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并且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全面的复兴,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意义深远而且特别重大。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进入关键阶段。达成这个宏伟目标,需要高质量发展作为物质保障和战略支撑,需要满足祖国完全统一这个必然要求,需要拓展好和维护好我国海外利益。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统筹把握这两个大局之间多方面、深层次的联动关系,推动这两个大局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过程中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朝着积极方向演进,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两个大局;伟大复兴;良性互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学判断所处历史方位并据此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积累的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为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提供了时代坐标。

一、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世纪以来,人类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探寻建立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秩序,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重构世界版图,冷战对峙不复存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与此同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矛盾错综演进,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来,各种风险挑战相互交织催化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正是基于对世界大势的敏锐洞察和深刻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得出这样一个重大战略判断: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世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兴起是推动人类文明持续进步和世界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在使社会生产力实现大解放和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大跃升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世界历史发展轨迹、基本面貌、基本格局。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又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重大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以深空探测和深海探测为代表的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正在为人类生存发展拓展新的广阔疆域。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方面的科学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与历史上历次科技和产业革命从某个单一领域逐步展开并且科技成果转化时间比较缓慢相比,这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多种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交叉融合、集群突破,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对全球创新版图的重构和全球经济结构的重塑作用将变得更加突出。

各主要国家纷纷推出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对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甚至不惜动用政治、法律、金融等手段来打压竞争对手,极力维护其自身科技优势和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的高端位置。其他大国以及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国家纷纷加强竞争。科技和产业竞争在为人类开创前所未有的美好憧憬的同时,也蕴含着诸多潜在挑战风险,可能给世界造成更大的分化和冲突,深刻改变人的思想、民族种族认同、宗教文化伦理,深刻重塑各国经济形态、政治生态、社会结构、政府治理模式等,对世界发展面貌、国际格局、全球架构、人类福祉产生深远影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将面临全方位再造。

(二)经济全球化面临重大变化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就详细论述了世界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问题。《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a 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逻辑和过程。自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启至今,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阶段。在第三阶段,经济全球化释放和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促成了商品大流通、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资本大流动、技术大发展,形成了囊括越来越多国家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更充分的发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构建实现了联动发展,各个地区内部的一体化程度和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水平都得到显著提高,全人类的福祉整体明显提升。以这种物质条件的发展为基础,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环环相扣、利害关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整体感和共同体感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第三阶段造成的负面效应在长期累积之后,持续凸显。世界经济社会的分散化和碎片化趋势不断上升,全球层面的人口发展失衡、地球生态环境失衡、财富分配失衡、数字鸿沟、南北差距等变得越来越突出。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化、失衡甚至断裂变得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有可能变小,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之间的矛盾在各个层面不断加重。这些问题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的冲击,使得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变得越来越突出。国家内部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程度比较深的少数“成功者”群体获益程度很高;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关联度小的广大中下层民众的境况则不断恶化,他们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失败者”通过新型社交媒体,甚至街头游行示威等充分表达不满情绪。这使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普遍攀升,极右翼或极左翼政治力量的影响不断扩大,政治对立和社会分裂加重,公平正义问题凸显,强调理性、讲求平衡的政治理念和政策实践的空间被严重压缩。这些问题的加重和对这些问题的应对,把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到了重要的转折点。

(三)国际力量对比历史性地趋向平衡

自近代以来,欧美一直凭借世界前三次科技产业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前三个阶段的主导者优势占据世界中心地位,并视其他国家和地区为“边缘地带”,形成所谓“中心-边缘”世界体系和“欧美中心论”。在两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里,“中心地带”持续下降、“边缘地带”不断崛起的大势从未停止。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殖民体系瓦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席卷全球,苏联所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华沙条约组织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度分庭抗礼。冷战结束尤其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欧盛极一时、独步天下。然而,21世纪以来,在“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国际金融危机、金砖国家兴起、“阿拉伯之春”、民粹主义在美欧泛起、特朗普执政美国、英国“脱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连续冲击下,国际力量加速从一个中心向多个中心扩散、各中心之间的力量差距逐渐缩小,世界多极化趋势在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深入发展,国际力量的对比东升西降、南升北降、总体日趋平衡的态势不断凸显。这种变化是历史性的,甚至是难以逆转的。

从全球范围看,以“西方七国”为代表的传统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地区和全球局势掌控力等持续下沉,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在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的基础上增强地区和全球影响,“中心地带”和“边缘地带”的整体差距不断缩小,全球政治经济版图深刻变化。这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从主要战略力量之间的对比看,冷战结束后“美利坚帝国”一度独霸世界的严重失衡态势明显改变。美国尽管综合国力依然突出,但在多个方面都在相对减弱。这是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全球地位最明显的变化,也是导致世界多极格局加速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经济体的力量多重分散、差距缩小态势同样变得越来越明显。

(四)国际秩序在和平渐变中全面重塑

当今国际秩序源自17世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自那以来,这个秩序历经欧美殖民体系瓦解和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兴起的冲击,在两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形成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之后,这个秩序又历经冷战的洗礼和冷战后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考验,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改革推动下不断演进。过去数百年来列强是通过战争、殖民、划分势力范围等方式争夺利益和霸权,然后通过殖民者对被殖民者、战胜者对战败者强加的规则设定和制度安排加以固化,由此推动国际秩序不断演进。如今世界主要力量在和平条件下,以制度创新和经济、科技、军事、文化实力消长为支撑,通过游说、施压、外交折冲来调整国际规制,以重新划分利益、确立彼此地位关系、重塑地区和国际秩序。由于没有任何一方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全面主导该进程,所以规则调整和制度重构都是在各方激烈谈判博弈中缓慢渐进地改革蜕变而成,呈现新旧重叠交织、体现各方妥协共识等突出特点。

在此进程中,国际关系长期积累的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被反复强化,越来越被巩固加强。不少国际规制推陈出新,关贸总协定变成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被人权理事会替代,《海洋法公约》《反恐怖主义公约》《反腐败公约》,以及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移民全球契约》等一系列国际规制产生,越来越多的规制都在与时俱进地发展完善。美国原本是现有国际秩序的重要创立者,也是最大受益者,如今却大有对其重构之势。在特朗普政府连续退出多个国际机制之后,拜登政府在“新多边主义”旗号下急欲主导已有国际机制改革和新规制的创立。其他大国纷纷推动地区和国际机制变革,在网络、太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规则竞争。东盟、非盟、拉美共同体等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增强,国际社会为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构建新的国际规则、体制、机制,这些都在不断推动国际秩序深入演化,进而形成新的全球架构。

(五)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强大生命力

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16世纪初期西欧的“乌托邦社会主义”,经过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又经过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社会主义国家屈指可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和“历史终结”的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随着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债务危机在欧洲蔓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寡头政治、民主衰退、中产阶级焦虑、贫富分化加剧、族群矛盾上升、民族主义抬头等一系列问题急剧凸显。这导致以反建制、反精英、反移民、反全球化为特征的民粹主义呈泛滥之势,从美国这个重要“震源”加速向英国、法国、德国等老牌发达国家蔓延,甚至向中东欧的波兰、匈牙利等“转型国家”以及拉美巴西、墨西哥等国不断扩散,民粹政党和政治人物利用民众不满在多国攫取权力。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冲击之下,美欧等发达国家在疫情防控方面暴露的诸多弊端致使广大民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加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积极看法增多。民主社会主义的一些价值理念在这些国家缓解政治、经济、社会矛盾和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践行,全球影响力不断上升。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百年的奋斗、牺牲、创造,使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几十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随着中国共产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将展现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此外,越南、老挝、古巴、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各自所呈现的发展态势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今世界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进入关键阶段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从来就是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汉唐、宋元到明清,中华民族曾经站在人类文明的顶峰,书写了一篇又一篇文明华章,为人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近代以来,由于封建制度腐朽没落,封建王朝闭关锁国,未能看清和顺应世界大势的变化,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从那时以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一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为此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和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经过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三大历史性事件和三大里程碑,才根本扭转了命运。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伟大复兴具备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b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全面的复兴,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就是做到“九个必须”c 和“十个坚持”d ,坚定“四个自信”,统缆“四个伟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即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e 在此基础上,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协调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于全球,全体人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并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深远而且特别重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东方大国,在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之上,进行时空的大幅压缩和跨越,用数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走了几百年的历程,达到中等发达乃至更高水平的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这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由56个民族结成的共同体,顺乎时代潮流,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重回人类发展的高峰。对于世界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大国在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和平崛起,使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力量变得越发强大;是一条道路在不断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同时,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对于人类文明前景来说,这是一个科学思想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在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产生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新成果的过程中,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和170多年历史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是一个古老文明在传承自身优秀传统又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进而全面迈向现代化,使人类文明的百花园变得绚烂多彩、繁荣发达。所有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事情、全新探索、全新实践,因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伟大崭新实践。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有高质量发展作为物质保障和战略支撑。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9年和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位列中上等收入国家的偏高水平。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国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从这个最大实际出发,只有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才能解决好发展这个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战略自觉,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但这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绝不能有意无意地回到闭关锁国状态;而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强大的物质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满足祖国完全统一这个必然要求。20世纪90年代我们按照“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20多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但近年来香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2019年香港持续发生的激进暴力犯罪行为,严重践踏法治和社会秩序,严重破坏香港繁荣稳定,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则开启新篇章,为完善这个制度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经验。2020年初民进党蔡英文再度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台独”势力连续执政进一步推升台湾主体意识,加剧海峡两岸疏离分裂之势,给和平统一制造了更大障碍。面对这种局面和趋势,对于香港、澳门的治理,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坚持“爱国者治港”,从国家层面修改完善香港特区有关选举制度,完善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制度和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制度;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在香港设立维护国家安全公署,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对于台湾问题,要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就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增强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意志。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将得到充分尊重,其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这一切都要在中美战略博弈的大背景下展开。美国为了干扰、迟滞甚至阻遏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通过政治、经济、法律甚至军事等手段粗暴干预香港、澳门事务和台湾问题,纠集西方盟友对华施压,致使我国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所面临的挑战变得越来越大,必须在坚决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干预的过程中实现国家安全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处理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用不着任何外部势力指手画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意志坚如磐石,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f“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g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拓展好和维护好我国海外利益。中国是在开放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才能实现。随着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更多企业、机构到海外投资兴业,加强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构建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搭建更多互利共赢合作新平台,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利益不断延展深化,海外利益将愈加成为新时代我国发展和安全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广度和深度还将不断拓展。我国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存在和全球性融合的全新局面将变得越来越突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具有更加广泛和更加坚实的全球性利益基础。这些实际利益加上我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的重要政治利益和外交利益持续提升,将使我国海外利益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在国家整体利益格局中的比重变得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这些全球性利益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增多。我国海外能源资源安全、海上战略通道安全、海外公民和法人的安全、海外重大项目的安全、在国际和地区平台上的影响力变化等,对国家整体的发展和安全利益的影响变得越来越直接、重大而且复杂。面对不断上升的安全保障需求,一方面,我国自身要健全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完善领事保护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设,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建立涉外工作法务制度,加强国际法的研究和运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维护海外同胞安全和正当权益,保障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和反极端主义合作,深化双边和多边安全合作,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的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参与推动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在维护世界整体利益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我国的全球性利益,为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为我国海外利益提供机制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全球性的体系支撑。

三、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推进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作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发展进程的两个侧面,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互联互动变得空前紧密。在这两个大局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新机遇和新挑战层出不穷,机遇和挑战之大前所未有。

从机遇角度看,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连续多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等收入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扩大开放。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指标“全球第一化”,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科技创新实现系列重大突破,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国家利益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延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加上在实践中积累的有益经验和不断增强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新篇章。

从挑战角度看,国际环境波谲云诡、日趋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俄乌冲突引发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格局乃至整个国际格局的新一轮调整,世界动荡变革进一步加剧,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生态脆弱性上升,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同时,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任务艰巨繁重,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高发,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国人民的主心骨,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美国更加明确地把我国作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并加大施压力度,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面临新形势。我国所承受的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双重压力都在上升,甚至可能面临多重风险挑战聚集叠加共振的危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过去我们是顺势而上,机遇比较好把握;现在要顶风而上,把握机遇的难度就不一样了。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风险挑战比较容易看清楚;现在世界形势动荡复杂,地缘政治挑战风高浪急,暗礁和潜流又多,对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我们发展水平低,同别人的互补性就多一些;现在我们发展水平提高了,同别人的竞争性就多起来了。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h 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世界大变局的“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我国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具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应对各种挑战风险的资源、手段、经验丰富,完全有决心、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这是纵观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历史演进,通览政党、民族、国家的兴衰沉浮,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基于此,我们要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统筹把握这两个大局之间多方面、深层次的联动关系,推动这两个大局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相互成就。既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又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过程中推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朝着积极方向演进,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注释】

a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页。

b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7页。

c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0—19页。

d《中共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94—101页。

e 本书编写组编写:《〈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5页。

f《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16页。

g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7月1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0页。

h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821页。

(截稿:2022年6月责编:荆江)

作者简介高祖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良性互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营造互动的主题墙饰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有效衔接的路径探索
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伦理规则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融合时代舆论监督中的媒体互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大学精神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