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开展分析

2022-04-29 22:04张燕青
新教育·科研 2022年6期
关键词:量感体验式小学数学

张燕青

【摘要】小学生的数学“量感”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该项内容可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数学“量感”教学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式;量感

“量感”教学就是指培养学生对量的感受,其与学生数学思维的学习有着很大联系。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采用体验式方式开展“量感”教学的路径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小学数学开展“量感”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量感”主要是指借助于触觉、视觉等感官,对多种物体的程度、规模以及速度方面的一种量化感受,其量态的感官意识包括大小、长短、轻重以及快慢等。量感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其会影响到思维能力,帮助解决许多实际生活问题。同时,在小学数学中,量感也成为一项核心数学素养之一,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小学生是处于一个快速吸收知识的年龄,其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吸收知识方面的需求也在增加,在许多学习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引导,而“量”本身的概念是抽象化的,单凭借浅显的讲解并不能培养出较好的“量感”。因此,在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量感”过程中,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的情绪体验,希望切实与学生进行沟通、不断融合思维,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于科学的教学模式,而体验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在实施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量感”时,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累积经验、认识并理解“量”、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教学作用。同时,体验式教学利用课堂这一有限的教学空间,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提升小学生“量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在数学测试中的相关应用题会产生各种和量感相关的词汇,比如体积、面积等问题会和分米、厘米等单位挂钩,距离类型问题会和千米和米等单位联系。学生更好理解量感能够帮助学生后续顺利解题,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准确率和解题效率。

二、小学生数学“量感”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师本身的量化意识不足

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的量感,也是当前新课标要求下的重点培养内容。但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再加上涉及到量的教学内容比例不高,致使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本身的量化意识不足,实际开展教学时没有渗透量感的主动性。同时,一些教师也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意义,对该项素养的培养也不够重视,实际进行计算相关教学时,依旧依赖于传统的计算练习题,不仅枯燥无趣,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无作用,一些有关量的教学,像是长度、质量等,许多学生只停留在初步理解阶段,没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谈不上提升“量感”。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对于量感的影响和数学创新能力、解题思路、数学思维以及数感等能力培养比起来,教师并未将教学重点放到量感中。导致课堂中缺少量感培养,同时量感对学生发展十分重要,为此需要提高学生量感体验的重视程度,优化学生量感体验。

2.“量感”教学与实际脱离

小学数学教学在很多方面上都体现出与实际脱离,“量感”教学也存在着这一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心希望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教学方面采用刻板和强制手段,不仅难以提升教学效果,也导致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数学的知识学习难度也会增加,其相关概念越来越难以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量感能力也是其中之一。而许多教师尽管想要提升学生的“量感”,但采取的方式不合理,不采取结合生活的方式,导致难以将抽象的“量”变得更为具象,学生在该项概念的理解上较为困难,也影响到后续的学习[2]。

3.教学课堂上的师生地位本末倒置

小学生由于不够成熟而需要教师切实地在学习中进行指导,但同时,学生本身也要在课堂上掌握主动权,体现出主体地位,对于“量感”教学而言,若是学生不能独立自主地理解“量”,那么“量感”这一素养的提升也难以有效实现。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仍旧位于着主体地位,可以说在教学中说一不二,而教师更加看重知识传授,对于素养培养方面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多种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抑制,学生的量感能力提升难以实现。

三、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的开展策略分析

1.以已有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单位量感的形成

在当前的小学生数学教材中,并没有针对量感所设计的量与计量教学内容,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量感,需要将教材已有的知识点作为基础。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所涉及到量感培养的知识包括长度、时间、面积、质量、体积、人民币等,这些是直接涉及量或是计量的内容,但其篇幅整体约为10%,因而还需挖掘其他领域涉及到“量”的内容,为量感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比如说数学教师在讲解除法相关知识时,可以设计涵盖“量”的练习题,如一共有三十个橘子,将这些橘子平均分给十名同学,那么,每一名同学可以获得多少个橘子?这样的题目当中有涉及到数量表达,如橘子一共有多少个,平均每人分到多少个,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符号的应用,清晰地了解到数量概念。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构建数量模型,也可直接在课堂中用道具来表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量感;再比如,长度相关知识的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一厘米有多长,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来做参照物,如一颗瓜子、一粒花生米、一个订书钉、成年人的大拇指指甲盖等,可以将参照物直接带到课堂当中,让学生触摸感受,调动多种感官来增强其体验感,进而深刻了解一厘米的实际长度,增强学生的量感。

2.结合教学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估测能力

培养学生量感的主要阵地始终还是课堂,而由于量感具有一定的抽象特点,仅凭借理论是无法进行有效培养的,因此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在课堂中开展相关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好奇心较强,也正是处于动手能力颇强的年龄,根据其成长的规律,利用实践来锻炼量感是十分有效的。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量”,可以直接在课堂中设计实践环节,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实践小组,然后为学生分发模型,比如在“求圆柱体表面积”教学当中,可为每一个小组分发一个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怎样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鼓励思想活跃的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适时进行教学引导,比如让学生利用纸来构建一个等量的圆柱模型,然后求出圆柱体的侧面积,也可运用软尺等测量并估算,通过实践操作与相互讨论,学生不仅开拓思维、充分掌握知识,还能进一步提升估测能力,促进量感的培育[3]。坚持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相融合。结合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天性,以及小学生始终好奇的性格特点,考虑小学生的学习规律特征,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实施合理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培养量感。

3.利用实际生活构建良好的量感教学氛围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为此需要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在学生成长中,教师指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处该时期内心理生理依然没有发育成熟,理解能力较差,但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为此需要教师创造合理的学习氛围,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与学生之间开展深入交流,尊重学生发展,提高学生自身满足感,能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数的分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现实经验互相分享、交流信息。

体验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而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体验的主要场所,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要想培养学生量感,结合实际生活也是有效的途径,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际生活来构建良好的量感教学氛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引导,但新课标要求课堂中学生应当处于主体地位,数学教师不可忽视这一点,应当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促进良性学习的循环。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生活化的体验教学,比如在体积相关知识教学中,以生活中的一些玩具来进行举例,如积木、七巧板、篮球等,将其作为求体积的对象,这些玩具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因此在讨论体积时学生兴趣极高,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的“量”;再比如,在数的分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整数、小数、分数以及自然数等之间的差别,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如时钟上的刻度为整数,同时也是自然数;超市里物品的标记大多是小数等,这些生活经验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量感。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具有参与感和体验感,不再是由教师主导的严肃课堂,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4.开展对比体验来深化学生对量的感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亲身体验深化量感。因为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注意力被分散,为此需要重视课堂教学趣味性。教师应该充分联系教学特征,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原本的教师讲授模式转化为指导和激励,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知识的乐趣,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效率。比如针对圆柱体表面积求解相关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率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细致观察模型特征,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案。部分思维灵活的学生可能会提出直接压扁圆柱体,求解两个长方形面积便是圆柱侧面积。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亲手制作纸制的圆柱体模型,并实施合理测算。随着时间发展,进行充分讨论研究。部分学生提出通过手电筒照射圆柱体,对所形成的阴影面积实施准确计算,随后将最终结果乘二。学生的各种想法都是值得肯定的,学生通过持续探索合作得到最终答案,教师在其中主要发挥出一种答疑和指导功能,突出学生主体性,深化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学生量感培养的目的还在于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量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达成活学活用的目标,而不是只应付于数学考试。在采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量”的感知,教师还可开展对比体验。例如,让学生真正地感受不同“量”之间的不同性质,进而切实提升量感,如进行千米与米的对比体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先体会走一米距离的感受,再让学生到操场上走一千米距离,体会不同量的差异,学生在对比体验以后纷纷表示走一千米觉得很累,也耗费了好长时间,而一米则比较容易,真正提升了量感;再比如,在课堂上准备两个不同重量的沙袋,一个沙袋的重量为一克,另一个沙袋的重量则为一千克,让学生实际体验拎一拎沙袋,培养其在质量方面的量感,这种对比体验使得学生更加清晰和深入地认识了“量”,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5.直接体验深化目标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直接体验的方式强化学生自身的目标意识。当前大部分课堂中存在各种体验活动,但缺少目标达成。比如学生亲自体验过一千米的长度这一实践活动后,问到学生的感受,普遍认为很累、很长,尚未形成良好的空间记忆和空间表象。想要顺利解决相关问题,教师通过空间直觉来取代身体和时间感受,通过大家比较了解的公共参照物充当教学案例,包括校门、跑道口到目标地点的距离。对比后发现直线距离优于曲线距离,全部距离由于部分距离总和。学生在课堂中通过预估、实践行动、校正以及想象四种环节,合理应用卫星实景地图以及运动软件,全面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多元化方式体验长度特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直观呈现,具体实践体验中充实学生自身关于量的认识和感受。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联系自身现有经验以及小组个性试验,加强学生对于量感的认识深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量感”教学是十分关键的教学内容,其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从小学学生的思维发展出发,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量的内涵。由本文分析可知,小学生数学“量感”体验式教学的开展策略包括:以已有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单位量感的形成、结合教学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估测能力、利用实际生活构建良好的量感教学氛围等。

【参考文献】

[1]黄庆松,梁杰瑜.基于小学数学实验的学生“量感”培养实践策略—以“长度单位”教学为例[J].西藏教育,2021(09).

[2]韩宇玫.在小学数学中开展量感可视化教学的策略[J].辽宁教育,2021(19).

[3]刘永生.让学生从应用中体验数学乐趣—苏教版小学数学“量一量”综合实践活动例谈[J].新智慧,2019(32).

【基金项目】本文系泉州台商投资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量感的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编号:tsjyx1401)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量感体验式小学数学
经历多维体验“称”出质量单位
兼收并蓄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