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丽娟
摘 要:音乐学习离不开节奏,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而言,学生要想掌握音乐技巧,形成一定的音乐素养,包括鉴赏能力、演唱能力等,都需要学会准确把握音乐节奏。这就意味着初中音乐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识谱以及掌握基础的音律知识之外,也需要开展相应的节奏律动教学。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会发现当前初中音乐节奏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律动教学的实际,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节奏;律动
“律动”二字最早出现在希腊语中,原本的含义是美好、调整的意思。瑞士音乐家达尔克洛斯曾说:“律动的特点是通过人体节奏的舞动表现音乐的不同音高,不同速度和不同内容。”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实际,初中开展音乐节奏律动教学,就是带领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根据不同乐曲的节拍变化等,有规律地开展一组肢体运动,也可以说节奏律动教学是结合音乐、舞蹈、体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是让学生在感受、领悟音乐的基础上,以肢体动作展现音乐和情感的活动形式。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律动教学的意义
(一)打下音乐基础,提升教学效率
初中音乐课堂成效较低的很大一个原因,便是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掌握较差。音乐节奏是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音乐演唱者还是乐器演奏者等都需要有强大的节奏感,才能展现出较高的音乐乐感和美感。初中音乐教学以歌曲演唱为主,演唱的形式大多是班级合唱,在合唱中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对节奏感把握较弱,或比音乐规定节奏更快或更慢,演唱效果不佳。因此,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格外关注节奏感教学,针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基础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节奏感,更好地引导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只要学生节奏感能把握到位,教学效率将能迅速得到提升。
(二)推动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学生学习音乐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单纯地在初中阶段,完成音乐学习的任务,更是为了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基础。而节奏感、乐感等的掌握便是音乐素养的一个重要表现,学生拥有较强的节奏感、乐感,能够更好地发现生活之美,并能在较快的速度下掌握一门乐器或者一首歌曲,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获得音乐的陶冶与熏陶。因此,节奏感的提升是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必然途径。
(三)调动班级氛围,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节奏律动教学需要与舞蹈、歌曲、乐器伴奏等融合进行,学生在感受和学习音乐的基础上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情感,用姿势等重现音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形式得以丰富和拓展,打破了传统初中音乐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能够在节奏律动教学下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感受音乐美感。由此,班级处于愉快、活泼的氛围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欲望被有效调动,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成效自然能够得到很好地提升。
二、推动初中音乐节奏律动教学的策略
(一)有效的音乐欣赏是开展音乐律动教学的前提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更是作为音乐表演、乐感培养的基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很有必要。结合粤教版教材,可以看出教材中便有不少隐藏的节奏教学资源。例如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版》《万泉河水清又清》等,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如在教学“声音的创造与表现”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模仿发出泉水叮咚时的声音,并给学生播放大自然界中各种自然景色有关的声音,如泉水流到石板上的滴滴声、倾盆大雨打落在泉水上的嗒嗒声等,然后再来表现宋朝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体验“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界的声音所营造出来的美妙音响效果。结合生活情境,展开音乐欣赏教学,通过音乐鉴赏,从大自然的声音入手,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锐度,起到节奏训练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音乐鉴赏开展游戏化教学,例如在教学《青春舞曲》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绘本,打造一个新疆维吾尔族人们聚会的故事,让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各类人物角色,通过部分同学做一些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律动动作,部分学生伴奏中的声音,学生在演绎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声音的节奏,起到节奏训练的作用。
(二)通过打节奏开展音乐基础训练
对于节奏的把控,不仅在于学生唱的能力训练,还需要掌握拍打节奏的规律。对节奏有一定的把控,才能更好地演唱歌曲。例如學习《凯旋》等古曲时,这类的歌曲有十分强的节奏节拍,以单一重复性的节奏型为主,给人强烈的节拍感受。甚至每个小节都是重复性的音乐节拍,这样的音乐强弱感觉相同,适合进行拍打节奏训练。在学习该课的时候,教师教学一开始可以打单位拍,重复性打拍,让学生适应节奏拍打的强弱感觉。打了几个小节之后,再进行变化。在单位拍上进行改变。变成八分音符节奏型,变成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变成三十二分音符节奏型。同时还可以是两者的结合,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节奏型,也可以是附点音符节奏型。可以在几个小节内,做节奏变化。教师需要注意,节奏训练特别是节拍敲打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需要教师足够的耐心,教师注重阶段性逐步教学,不能过早进行复杂节奏训练。
(三)结合舞蹈开展律动教学
“律动”是舞蹈的前奏,是舞蹈练习的基础。律动只是单纯地摆动身体,是让身体符合旋律做最简单的动作,是学习舞蹈之前的必经过程;舞蹈则是一种具体的身体表现。要学习舞蹈,必先进行身体律动的体验与学习,而且关系到学生的肌肉发展与平衡;律动只是“舞蹈”的要素之一,包含动作、空间、时间、力量四个元素才能构成“舞蹈”。舞蹈是一种有组织架构,有主题,并有强弱快慢的肢体摆动。对学生来说,舞动身体意味着对节奏、旋律的心领神会与融会贯通。因此,教师可以在节奏律动教学中,结合舞蹈动作共同开展音乐教学,例如在教学《爱我中华》时,教师可以编一些简单的民族舞动作,让学生在展示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完成节奏律动训练。
(四)拓展音乐教学,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的节奏之美不仅局限于课堂中,还应该表现在生活中。初中应该开展一些形式丰富、趣味性强的文艺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音乐,并表达音乐,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音乐知识储备,实现音乐知识的拓展和巩固。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优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歌曲,并通过合唱、独唱以及配合舞蹈等施展自身才华,进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声部合唱《外婆的澎湖湾》,还可以引入时下较为流行的节奏打击乐器,如箱鼓和手铃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节奏配乐,增强合唱的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音乐节奏感、音色、乐感等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一来音乐节奏等是音乐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了音乐节奏、音色等,才能更好地投入音乐学习,真正提升音乐素养,为未来开展音乐活动打下基础。二来节奏律动教学的开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气氛,推动初中音乐教学效率的提高,优化教学成效。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学要重视节奏律动教学,可以采取演唱、欣赏和打节奏等方式进行节奏训练,有计划、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可以在学校尽可能多地开展音乐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周丽萍. 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律动训练方法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7):82.
[2]杨学虎. 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律动训练方法行动研究[J]. 学周刊,2021(0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