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媒体要如何做好成就报道

2022-04-29 17:41吴丹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融媒体

吴丹

摘要:做好成就报道,对于弘扬主旋律,凝聚力量,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重要意义。行业媒体要打破自身局限性,解决成就报道中“高端大气”和“贴近性不强”的矛盾,增加成就报道的感染力,让成就报道这种“硬”新闻实现“软”着陆。本文主要探讨了一些行业媒体策划、撰写以及推送此类报道的方式方法,以凸显成就报道的新闻性、政治性和故事性。

关键词:成就报道;“软”着陆;“时度效”;融媒体

成就报道是新闻宣传围绕大局、服务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成就报道,对于弘扬主旋律,凝聚力量,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重要意义[1]。但一直以来,由于成就性报道主要用于宣传政绩、展示成绩,导致报道中经常是只见成就而不见人物,空洞且不生动,受众很难接受,进而达不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因此,如何写好、写活成就报道,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行业媒体来说,由于行业本身的局限性,如何打破“高端大气”和“贴近性不强”的矛盾,增加成就报道的感染力,让成就报道这种“硬”新闻实现“软”着陆,更值得深入探讨。

一、国家、行业与百姓的有机统一

一般情况下,在党代会、五年规划最后一年、逢五逢十的国庆前夕等,都会出现大量成就性报道。作为行业媒体,不可能像综合类大报一样围绕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某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而应抓住行业在国家发展大背景中的亮点,紧扣行业发展特色做文章,所以在选题上需要费一番思量。

策划为先,这是成就报道的一个最基本原则。策划一个好的主题,确定报道方向、立意,对于报道的高度、深度、广度、角度、创新度具有决定性作用。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为例,当时,这个已知的大题目摆在多家媒体面前,不少媒体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策划,以期用最出新出彩的报道吸引受众眼球。各大优秀的行业报刊更是绞尽脑汁,意图在这一大型主题成就性报道中脱颖而出。

针对这一重大选题,《中国民航报》专门组织团队精心策划,力求立足行业看发展,跳出行业看成就,突出展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背景下中国民航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特别是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策划方案几经打磨,最终确定了“大国之翼”这一报道主题。单从名字看,该主题巧妙地将国家发展与行业特点融合在一起,70年来民航在国家不断腾飞、创造辉煌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看便知。在具体策划中,该主题选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八大国家战略,通过对地方政府、主要机场、航空公司等的实地采访,讴歌中国民航70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同时从不同侧面反映民航对国家战略的助推和促进作用,实现了国家发展与行业成就的高度融合统一。

尤值一提的是,“大国之翼”主题策划在具体栏目中设置了很多与人有关的内容,如“飞入百姓家”栏目从民航对百姓生活的改变着手,着重体现民航改善了地区通达性,助力百姓“飞出去”;“蓝天追梦人”栏目主要通过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采访报道,将人物命运与民航发展、国家发展大背景相结合,以人物的亲身经历感受反映当地民航数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我的飞行故事”栏目从一个普通旅客的视角出发,以第一人称描写民航发展的变迁,讲述其个人与民航之间发生的难忘故事。这些栏目见人见事,以小见大,真正实现了成就报道中国家、行业与百姓的有机统一,也让该主题策划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情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切实把握好“时度效”

“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确立了基本原则和方法论指导。[2]事实上,把握好“时度效”的要求也同样适用于成就报道中,行业媒体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尺度、突出好效果,才能在成就报道中主动作为、拔得头筹。

2021年初,《中国民航报》在头版开设“改革增动力 发展有活力”专栏,通过8篇专题报道全面呈现“十三五”时期民航深化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主要成效、工作经验和“十四五”时期民航深化改革工作重点。该系列成就报道就是把握“时度效”基本原则的一个很好实践。

第一,把握“时”,就是把握时机。一是把握重要文件出台时机。2021年1月7日、2月18日,民航局党组分别审议通过《“十三五”深化民航改革工作总结报告》《关于“十四五”期间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这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是一个明显信号——民航改革面临“转段进阶”,这为记者进行深度报道提供了背景和依据;二是把握深化民航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时机。2021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后,深化民航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会议具体时间和议程的明确,倒逼记者加快采访及写作的进度;三是把握全国两会召开的时机。当时,马上进入全国两会时间,在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必须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在两会前推出改革系列报道,为两会期间从改革的视角宣传民航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把握“度”,就是把握广度、深度、精度。一是力求把握“广度”,做到“全覆盖”。改革系列成就报道涵盖了民航改革的方方面面,呈现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既要重视“十三五”改革成效的总结,也关注“十四五”改革任务的部署,既重视改革经验,也关注改革做法,既重视民航局机关改革,也关注其他方面的改革;二是力求把握“深度”,做到“向基层”,既从权威文件中找方向,也从基层一线中找答案,既重视领导“怎么干”,也重视群众“怎么看”;三是力求把握“精度”,做到“靠数据”,通过记者深入一线的实地采访,掌握大量数据和鲜活事例,靠数据说话,靠事实证明,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民航改革成绩。

第三,把握“效”,就是把握效率、效果、效益。该系列报道时间紧、任务重,报道团队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形成报道方案、做好人员分工、提升写作效率,最终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8篇深度稿件。专栏推出后各大媒体转发量超过以往,受到了民航局党组的高度肯定,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实现了政治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

有了好的策划,可以说成就报道就成功了一半,而另一半,则是执行[3]。由于成就报道一般政治性较强,篇幅较长,容纳内容较多,因此如果写不精彩很容易让人读不下去。如何让受众有耐心、有兴致、有收获地去欣赏一篇成就报道,着实考验记者的采访能力以及对稿件内容的深度加工能力,这需要在写作过程中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掌握如何在海量素材中“断舍离”。成就报道一般反映的是几年来甚至几十年来、一百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时间跨度大,关键节点多,重要事件多,当前期用心采访、搜集、整理所获取的大量新闻素材摆在记者面前时,“如何选择才能为我所用”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一篇成功的成就报道并不只是简单的“回头看”,也不是资料素材的简单堆砌,更不是时间节点的简单梳理,这就需要记者必须要对海量素材进行“断舍离”。一般来说,有三类素材必须保留:一是最能体现发展成就的数据。毕竟,数字解读最直观,也最能令人信服,如果没有数字的分析和解读,就会容易存在不具体、不实在的问题,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比如,在写改革开放40年民航业发展成就时,用改革开放初期的144架运输飞机与40年后的3755架进行对比,在写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航业发展成就时,用此前没有独立的航空公司和目前60家运输航空公司做对比,这些数字能最直接地反映出到底“变”在哪里;二是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新闻性、政治性和故事性是做好成就报道的三个关键要素,虽然纵跨若干年的成就报道往往离不开数字、概念和理论,但从现代新闻理念来看,充满个性化的故事、充满人文精神的报道,远比枯燥乏味、缺乏情节细节的经验介绍,更容易打动和感染受众;三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一篇好的成就报道需要有极具说服力的具体案例来支撑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如在成就报道中想体现近年来民航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一观点,湖北、云南、河南、新疆等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是发展民航的受益者,最终最具代表性的河南省的案例被保留,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成使一个区域性机场一举跃升为中部地区客货运双第一的国际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的事例,来证明如今民航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结构转型升级的巨大引擎和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要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成就报道主要通过报道大工程、大项目、大数字,展示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大变化、大发展、大成绩,因此采写成就报道必须站位高、眼界宽,站在全局高度考虑问题。但是,如果整篇文章都是这些“高大上”的政策、战略、思想、理念,又会显得非常枯燥,这要求我们必须在从宏观上把握全局的同时,从微观上导入实践,通过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小故事、小感动,将历史纵深、宏大视野与普通百姓的命运变化结合起来。《中国民航报》记者在《翼展长空搏云天》一文中,在提到“两岸直航”这个关键历史事件时,并没有用过多笔墨描述该事件的意义,而是用台商李良哲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来加以体现,做到了大变化小处落笔,使“硬”新闻实现了“软”着陆。

四、融媒体传播让报道“活起来”

面对全媒体时代全新的舆论环境、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4],行业媒体做好成就报道不能仅仅停留在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更不能“一招鲜,吃遍天”,而必须不断创新,以全媒体手段打造品牌,生产符合网友个性化传播需求的新媒体产品。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大型主题报道中,许多行业媒体纷纷把全媒体报道作为其宣传的主要方式,在做好传统媒体报道的同时,加强“两微一端”及各平台音视频号的推广力度,收获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中国邮政报》策划了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大型融媒体报道,将《回首!再出发!》等三个视频短片作为报道的核心,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多方好评,该系列视频短片呈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邮政在邮件分拣处理、投递物品以及投递方式三个方面的变化,将邮政快速发展壮大的硕果,以及邮政人在各个岗位拼搏奉献、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给观众。《国家电网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中,以“70秒看电网”为主题发布短视频28个,以“纪录片+特稿”形式刊发“人物纪”作品8个;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题报道中,围绕国家电网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在短视频平台制作发布大量视频,累计阅读量达7000万。《中国民航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报道中,推出了以“巨变”为主题的9期短视频,以数字对比为切入点,记者出镜述评民航在安全生产、航线网络、服务品质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每期视频2分钟左右,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推送,迅速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行业媒体要在成就报道中让新媒体产品达到入眼、入脑、入心的效果,可以尝试以下三点。

第一,将全媒体思维贯穿全流程。这个过程包括策划、采访、编辑、推送等全部环节。在先期策划时就要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区分开来,制订详细的新媒体传播方案,采访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拍摄照片、视频等形式完成采访,编辑在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产品前,要将产品重新包装,如果是文字产品,要使其从标题、导语到文章结构、行文风格均符合新媒体传播方式,即便是视频产品,标题和提要也要精心打磨,用最抓人眼球的语言吸引读者。

第二,善于运用H5、动画等形式。当前的新媒体传播,不仅是在照片、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上做文章,也可以借助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采用H5、一图读懂,甚至手绘、动画等融媒体表达方式,通过这些场景化的展示、数据化的表达和交互式的体验,立体动感地呈现发展成就。

第三,让读者参与到成就报道中来。可以策划互动活动,如向读者征集个人见证行业发展的重要事件、对行业发展的体会感受等,并择优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发表,充分调动读者参与成就报道的积极性,增加读者对该组成就报道的关注度。

五、结语

行业媒体要做好成就报道,就必须抓住行业在国家发展大背景中的亮点,紧扣行业发展特色做文章,深挖行业发展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达到国家、行业与百姓的有机统一。同时,要精心策划选题,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将“时度效”原则贯穿始终,用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典型化的任务、个性化的故事写出充满人文精神的成就报道。要善于利用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不断创新,生产符合网友个性化传播需求的新媒体产品,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 王晓芳.成就报道新论[D].长沙:湖南大学,2013.

[2] 邓海龙.“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的方法论原则[N].青海日报,2021-04-26(008).

[3] 朱志宇.探索行业舆论传播新模式:中国汽车报大型系列报道“中国品牌巡礼”的实践与思考[J].新闻战线,2018(3):53-56.

[4] 向芳,刘慧艳.全媒体语境下主题成就报道创新探析:以宜昌三峡广电融媒体专栏“点赞”系列为例[J].新闻前哨,2021(3): 26-27.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如何促进纸媒破局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