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

2022-04-29 16:26尹黎力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中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尹黎力

摘  要:为了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实施策略,笔者首先阐述课堂评价的重要意义,总结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所面临的误区,发现:采用适时的课堂评价,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交流,有效检查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也存在潜能挖掘不深入、教学评价不彻底等问题。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避免评价的盲目性和无效性,树立正确课堂评价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评价的多元效果,最终促进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实现。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核心素养;评价;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时代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已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基础工具性课程。因势而动的信息技术新课标教材涵盖了数据与信息、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算法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等前沿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探索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的奥秘。因此,如何有效检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需要巧用课堂评价,通过数字化教学,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情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客观上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效率,优化教学改革,评价模式方式逐渐多元化。将先学后教、启发探究、互动研讨、拓展参与等多种方式融入评价工作中,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所面临的误区

从本质上讲,课堂评价就是指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价值判断,对学生学习效率进行成果判断。由此可见,课堂评价具有检查和督促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发挥着诊断、调节、激励和引导功效,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构建系统性评价体系可以使得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常态化授课中,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但是根据笔者多年信息技术教学和研究经验,发现当前高中信息课堂对教学评价还存在误区,比如将学业水平测试作为整个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和终点,对于素质培养的连贯性、学生创新精神、知识结构构建、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等方面不够重视,与课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其次,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单一性特点,侧重于知识技能掌握的熟练度,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学习潜力难以被充分挖掘出来,数字化能力和计算思维亟须提升。

三、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路径探析

(一)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课堂评价观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陷入价值判断不全面、潜能挖掘不深入、教学评价不彻底、课程改革不连贯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今后工作中,教师应该走出评价误区,立足核心素养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堂评价理念。首先教师不能仅仅关注低层次的教学目标,不能片面性地追求评价指标,而是应该遵循平衡理念,根据学生主体差异性,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避免评价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其次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评价的多元性,在常态化教学中发现学生内在潜力和闪光点,以学生为本,通过评价让学生从低级思维转向高级思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见解,塑造优质的课堂评价,侧重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吸收现代课堂评价理念。比如在PS课程学习中,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记忆矩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立足信息技术知识点的同时,将知识与情感相互构建,发挥合理想象,有效利用魔棒工具、套索工具、仿制图章、文字工具等,对图片进行填充和美化,培养学生理实结合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遵循原则,明确教学评价目的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从本质上讲,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信息意识、创新思维、计算思维等,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其社会责任感,注重核心素养要素的内涵,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核心素养培育原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和探讨能力”“学习习惯”“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检测自主学习效果,借助信息技术简化评价操作,调整教学策略,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到,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结合真实情境,及时指出学生问题,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找出问题所在。比如在“算法及其描述”一课学习中,学生在回答“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问题时,部分学生对自然语言、流程图、伪算法等描述方法不够明确,此时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的点评和阐释,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巩固正确的认知,在培养其计算思维的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三)多元融合,利用“评-测-比”的方式,丰富评价主体

要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等方面,评判学生学习方式,并对其能力进行综合点评。比如在评价主体方面,应该在教学课堂中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面评等方式,强化学生共同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数据可视化表达的方式”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相结合,比如在学生自评过程中,可以让其从分组柱形图制作过程入手,分析自己操作正误,判断工具使用是否合适,调整对象大小是否熟练。通过以上量化指标,对本次操作进行打分,主要包括技术运用、实用与否、作品创意、整体效果这四个方面,其中技术运用满分40分,其余每项20分,通过学生自评,帮助学生了解到自身薄弱之处,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技能和学习态度。其次也可以利用生生互评(小组互评)模式,方式与学生自评类似,让学生指出其他同学的不足,引导小组成员共同进步。还可以利用测验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标准化测量,通过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上机考试)与课堂测评(纸质考试)相结合,展现学习效果,塑造高效课堂。此外,还可以利用对比性评价,将同一名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效果进行对比,对知识储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数字能力等方面进行阶段性评价,判断学生对数字化工具使用的进步程度,促进教学评价的横纵延伸。

四、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注意事项

在以上课堂评价的方法运用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到,在使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和手段的基础上,也要注重“身份转化”。即教师不能仅仅作为学生学习效果、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评价者,在教师之间也应该有效使用“听课评价”。通过师师互评、听课评价、讲课评价等多种方式,分析自身授课思路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不同,总结个人优势与劣势。巧用评课,实现“教-学-研”之间的体系重构,拓宽课堂评价范围,以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反馈、作业效果、测评结果、上机操作等内容为核心,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评判,注重核心素养要素的内涵式表达,强化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可以唤醒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教师应该遵循核心素养导向原则,明确教学评价目的,立足正确的课堂评价观,注重学生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养成,借助信息技术简化评价操作,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综合利用“评-测-比”方式,丰富评价主体,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面评、测验考试、对比评价等多元结合,促进教学评价的横纵延伸,最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 战东良.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J]. 科普童话,2020(05):76.

[2] 杨彦虎. 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建议[J]. 考试周刊,2019(62):131-131.

[3] 王健. 培育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打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7):5.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高中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