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勾小拇指,竖起大拇指

2022-04-29 00:44肖青青
教育视界(智慧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习得性无助转化学困生

摘 要:“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教师在对他们进行转化时,也面临各种困难。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各种积极的心理效应,助力“学困生”的转化:运用“配套效应”,给予学生正向刺激,促进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运用“南风效应”“成就动机” “蝴蝶效应”等,努力寻找学生的优点,不时给予学生鼓励,改变习得性无助。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配套效应;习得性无助

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会被老师成天挂在嘴边;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会让老师一次又一次到达忍耐的极限;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光荣”地成为老师的“研究生”“小尾巴”。这些学生,就是让老师伤透脑筋的“学困生”。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因某些特殊原因,未能充分发挥自身学习潜能或是不适应常规学习,从而导致学业暂时落后的学生。“学困生”的成因十分复杂,有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有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原因,还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等。

从教多年,我所任教的班级总会有那么几个“学困生”。在多年的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心理效应对“学困生”的转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下,我借助两个案例来阐述在转化“学困生”时用到的心理效应。

一、运用“配套效应”:勾勾小拇指,每天进步一点点

从看到小李的第一眼起,我就知道,他是我要面对的挑战。在全班27个小不点里,他显得有点特殊。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小李经常把我当作空气,对我布置的各种任务爱答不理,学习成绩始终在下游徘徊。为此,我们打了一场又一场“战争”,最终的结果都是我一败涂地。为此,我向班主任了解小李的情况,并到小李家家访。最后,我找到了导致他产生这些特殊行为的原因。小李的爸爸老来得子,对他特别溺爱,而且小李的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他,慢慢养成了他“唯我独尊”的性格。更为严重的是,除了爸爸,小李很少与别人交流,也不知道怎么与人交流。这样看来,他并不是故意把我当作空气,而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我对他的态度渐渐缓和,并告诫自己对他要付出十二分的耐心。但这真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天早上,他又让我忍不住发了火。早自习,我让学生“写”口算,所有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小李却一直在东张西望,口算卡上就写了一道题。我不止一次走到他身边,小声督促他快写,可当我再次走到他身边时,他还是没有任何变化。下课后,我忍住怒气把小李叫到了办公室。 他还是一副爱答不理的老样子,头偏向一边,不知道在想什么。“小李,你刚才有没有听见老师叫你?”他没反应。我压住心里的怒火,又问了一遍:“小李,你看着我,你刚才有没有听见我喊你?”他朝我看了一眼,又转过头去。我一遍遍在心底告诫自己,要对他有耐心。于是,我耐着性子继续说:“小李,我再问你,你刚才有没有听见我喊你?”他看着我,咬了咬嘴唇,依旧无语。面对这种情况,我掏出手机,迅速拨了一个号码。在拨号时我扫了一眼小李,他正紧张地看着我。电话通了,“葛老师,能不能把小李爸爸的电话给我,我要和他沟通一下小李的事情。”我在纸上记下了一个号码。挂了电话,我便拨了这个号码,但没打出去。

我拿着手机又看向小李,这时他正胆怯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不是怕我,而是怕我给他爸爸打电话。“你刚才有没有听见我喊你?”小李点点头。“你不希望老师给你爸爸打电话,对吗?”他又点点头。“我知道你为什么不希望老师联系你爸爸,因为你不想爸爸伤心,你虽然嘴上不说,但你最爱的是爸爸!对吗?”小李的眼里含着泪水。“爸爸对你很好,他不需要你考100分,只要你健康快乐地长大,对不对?”小李的眼圈更红了。撇撇嘴,他终于开口了:“爸爸也希望我考100分。”“那是爸爸对你有信心,对不对?”小李用力地点点头。“其实你有很多优点,理解能力强,表达能力强,只要是你想学的知识都能学会,对吗?”小李不敢相信地看着我。“为了爸爸,你也要好好学,不能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如果其他同学都把你当成奇怪的人,你愿意吗?”他摇摇头。“那我叫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有没有不理老师?上美术课时,有没有学生说不想上了,然后就一个人待在教室里?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没有学生没完成的?那大家都能做好,你能做好吗?”他看着我,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把小李这两天没有完成的作业都给他折好,之后我们拉勾并约定第二天交给我看,他爽快地答应了。我和小李勾过小拇指,就意味着他也想要努力改变,意味着我要等他、帮他,意味着我们两个每天都要有一点新的变化。

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有些心理效应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案例中,我就运用了“配套效应”。“配套效应”为整个事物的变化提供了动因,当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时,其他部分随之变化以便与其配套,从而促进周围事物的更新与发展。对于小李来说,他一直被当作特殊的孩子,不管是教师还是其他同学,都有意无意地表现出对他不一样的态度,他也就“配套”地做一些特殊行为来引起更多关注。而后来通过与小李的多次谈话,我试图转变他的观点:他不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他和所有孩子一样;甚至,他还认为自己可以考100分。当我把他当作一个普通孩子时(特别是他自己也有这样的愿望),他便会“配套”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那些不合宜的言行举止也会慢慢消失。当然,他的转变肯定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对他的督促。“勾勾小拇指”便是我和小李的约定。

二、改变“习得性无助”:竖起大拇指,一步一步勇向前

婉宁,刚入学时嗓门震天响,还总爱粘着我,只要一看到我,都会抱着我的胳膊不放,然后嗲嗲地说:“老师,我真喜欢你!”可是,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加,婉宁的声音越来越小,胆子也越来越小,虽然还会粘着我,但频率明显减少。上课时,只要我一喊她,她都会显得很惶恐,然后战战兢兢地用很小的声音回答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我在发给学生的一份调查问卷中找到了答案。在回答最不喜欢哪门学科时,婉宁的答案是数学,因为老师总是批评她。看到这,我被触动了。婉宁是属于有意注意时间非常短的学生,因此她上课听课效率很低,但还总是抢着回答问题,而且她一出口几乎都是错误的,而且错得不着边际。几次下来,我就控制不住,把她批评了一顿。一而再,再而三,我们互相折磨着,她用天马行空的答案折磨我,我则用严厉的批评折磨她。从婉宁那逐渐暗淡的眼神中,我知道自己错了——我的恶劣态度正在伤害着一颗幼小的心灵。

知错就要改。这个学期,我利用课间与婉宁谈心,告诉她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重要性,也坦诚地就我之前的态度向她道了歉。从她羞涩的笑容中,我想她明白了我的歉意。于是,我看到了婉宁在课堂上的转变。当然,这个转变仍然伴随着她不时的“神游”以及经常的“答非所问”,但我从她的表现中看到了她的努力。所以,对她正确的回答,我总是夸张地为她竖起一个大拇指,并毫不吝啬地夸一句“你真棒”。竖起大拇指对教师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而恰恰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带给了“学困生”鼓励、肯定、包容,他们能从竖起的大拇指中感受到教师浓浓的爱,促使他们一步一步勇敢朝前走。

在这一案例中,我受到了“习得性无助”的启发。“习得性无助”是指在多次收到挫折以后,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放弃的态度,它有几个明显的形成过程:“频繁体验挫折—产生消极认识—产生无助感—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这种几乎绝望的体验对学生的伤害非常大。幸运的是,在婉宁“频繁体验挫折”这个阶段,我及时发现了问题,而没有让事态继续恶化下去。我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运用“南风效应”(感人心者莫乎情)、“成就动机”(依靠自己,尽心尽力)、“蝴蝶效应”(教育无小事)等积极的心理效应,努力带着放大镜去寻找婉宁的优点,不时对她竖起大拇指。最终,她的转变更让我惊喜。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一文中批评过一些人:“在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人当中,不是也有一些人,每天都在让学生感觉到,甚至有时直接地对他说,他是一个毫无希望的人吗?这是不能容许的。”他还要求教师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学生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事实上,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对他们冷漠、鄙视、厌恶、嫌弃,这些能量将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并可能永远沉睡在心底;如果给予爱护、关怀、理解、体贴,由此而激发的能量将促进学生实现长远发展。

其实,如果注入了满满的爱心,再用上一些心理策略,转化“学困生”将不再是难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给予教师的感动和满足将是教师最大的收获。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小拇指和大拇指,因为对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来说,它们有着神奇的力量。勾勾你的小拇指,学生就会每天进步一点点;竖起你的大拇指,学生就会一步一步勇向前。

(肖青青,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湖小学,邮编:210017)

猜你喜欢
习得性无助转化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让孩子善于习得乐观
在物理学习中教师如何避免学生的习得性无助
军人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