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的现代性编创

2022-04-29 00:44王林紫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汇古典舞线条

现代从传统而来,传统孕育出的现代如何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同时又能为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却不丢失现代魅力,则成为当代艺术家不断研究的课题。笔者所进行的古典舞现代性创编,是以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为素材,以其中的著名人物金陵十二钗中的王熙凤为复现对象,以篆体字形与舞蹈语言的交汇碰撞为创作方法,努力在复现传统文学作品人物的过程中寻觅出新的启示。于是在这次实验中,笔者不断从文学作品与影视剧中把握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同时研究王熙凤这一名字的篆体书法字形,以此来提炼专属于王熙凤这一人物的舞蹈语汇。笔者在这一系列的实验中也逐渐体悟到传统与现代的新关系,了解了文学、影视、戏曲、书法等各艺术门类与舞蹈的相通性,以及“新古典舞”的初步创作方法和发展路径。

一、从艺术作品中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一)从文学作品中把握人物形象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是文学史上的旷世巨作,也是历史上的佳话奇谈,众多人物的悲欢离合加在一起绘出了一幅迷幻的红楼佳梦图。其中王熙凤这一人物甚是抢眼,从古至今,历代文艺工作者对于王熙凤的评价褒贬不一,描绘她的作品也是数不胜数。但无论哪部艺术作品,曹雪芹的《红楼梦》原著必然是艺术家们的第一取材地,书中对王熙凤外貌、姿态﹑语言的细腻刻画,都在向读者传递着丰富的人物形象信息。其中,最使笔者印象深刻的便是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生动场景。王熙凤的出场过程极具表演色彩,人还没有出场,笑声便先声夺人,紧接着一句“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这与府中其他人小心谨慎的模样不同,凤姐风风火火的态势足以体现出她在府中的地位。作者用极少的笔墨就奠定了王熙凤泼辣能干、圆滑伶俐的性格主基调。这一极具代表性的片段为笔者提供了编创素材,以运用到最终的舞蹈作品当中去。

(二)从影视剧作品中把握人物形象

文字的魅力在于空间性、延伸性和想象性,而视频的优点则是更直观、更客观、更加“有声有色”。笔者观看了1987年版的《红楼梦》,其中邓婕老师所诠释的王熙凤性格丰满,酸甜苦辣每一种情感都演绎得淋漓尽致,许多影(剧)评人也常用“邓婕之后再无王熙凤”这样的评价来夸赞她的表演。其中黛玉进贾府的片段毋庸置疑是经典中的巅峰片段,邓婕的一颦一笑都恰到好处。人人都知道王熙凤爱笑,但她的笑在不同时段不同场景都是各具意味的,有爽朗大笑﹐有羞涩浅笑﹐有淫魅奸笑﹐还有讽刺冷笑,每一种笑容都被邓婕老师还原得灵动丰润。笔者作为观者和编导,也从这些不同的笑中更深刻地把握了王熙凤的人物性格,也使自己的编创更加灵活且有根据。除此之外,影视剧中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和“弄权水月庵”的桥段亦是经典。王熙凤与贾瑞暧昧不已,谁知却是笑里藏刀,害贾瑞得了相思病﹐年纪轻轻抑郁致死。而在水月庵中﹐王熙凤没能抵挡住尼姑净虚的阿谀奉承,答应运用职权关系收钱帮人办事,还扬扬得意地说:“我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要说行,就行!”结果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还害了人家性命。仔细观看这些片段后,笔者对于王熙凤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路和体会。

二、从书法中提炼创造舞蹈语汇

回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幅《千里江山图》让无数人魂牵梦萦,这场表演可谓是书法与舞蹈完美融合的成功典范。接下来笔者将从舞蹈与书法的内涵联系、融合实践、发展创新来讨论在舞蹈编创中为什么要探索及如何探索出富有生命力的舞蹈语汇。

(一)舞蹈与书法的内涵联系

舞蹈是人的肉体与情感紧密契合下通过提炼、加工和美化人体动作,从而形成舞蹈动作并蜕化成舞蹈语言,运用这种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感情的艺术。而书法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不同的书写法则使汉字艺术进入审美的视域,从而形成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从它们的定义可以看出,舞蹈所表现的是人体运动与舞蹈家思想感情的融合,而书法同样所表现的是笔墨运动与书法家思想情感的融合,这样看来二者审美属性的共通性不言而喻。这不禁让笔者思考,如若一位书法家和一位舞蹈家交流协作,会出现怎样的奇思妙想?

在某种维度下,书法也像舞蹈一般是身体的运动,舞蹈也像书法一般是线条的写作。

书法离不开身体,舞蹈离不开线条。我们在观察书法时会随着笔墨流动出的线条流连忘返,欣赏舞蹈时也会随着身体线条的舞动而心潮澎湃。从视觉上来说,舞蹈与书法有着一定的近似性,关键在于它们的“线条感”和“流动性”,我们从书法的书写轨迹与舞蹈的运动轨迹的重合性中可以窥探出些许,这也是一些编舞家所要从书法中探寻的奥秘。

(二)舞蹈与书法的融合实践

对于舞蹈编导来说,一旦找到了自己的编创风格,很容易长时间沉溺于自我擅长的领域,难免会出现动作匮乏、思维阻滞、结构空洞等问题,所以需要其他艺术门类的刺激和推动。如传统书法中的篆体,它是古代广泛流传的书体之一,字形圆润、线条流畅、力度平均,既柔和又不失气力。这与中国古典舞“以和为美”的美学思想高度契合,这一发现为笔者之后的编创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首先,笔者选用了扇子和椅子两个舞蹈道具来帮助自己完成作品,接着笔者搜寻了“王”“熙”“凤”三个字的篆体字写法,并研究了它们的框架结构和起承转合,最后从舞蹈造型、动作、调度三方面来编创篆体字的舞蹈形态。篆体字形如图1所示:

由于“王”字跟简体字出入不大,所以笔者运用了舞蹈造型加连接动作来表现该字字形。首先,侧身坐在椅子上,右手横出扇加出右腿画下“王”的两笔横,接着落扇落脚画下一笔竖,最后站起向前上步画下最后一笔横,“王”字描绘完成。对于“熙”字的描绘则要更丰满一点,笔者将它分为了左上、右上和下三部分。首先,右手开扇抖扇从上至下放脸前,同时左脚从后方划向前方点地,接着压扇勾脚踢腿并迅速还原,这是对左上部的复现。右上部的话,形状似云朵又似烟斗,而下部则似火焰,笔者惊奇地发现这与王熙凤的人物性格不谋而合,她性格骄横泼辣似火,处事市侩精明,有着烟雾缭绕般的尘俗习气,结局又像云朵飘散一般虚无凄惨。于是笔者用头部当画笔,来描绘表现右上方的曲线,接着坐在椅子上双手侧平举肘部下垂,膝盖并拢双脚向两侧分开,来表现下方的“火”字。这一套动作全程都是叼扇遮脸完成的,这样既能保证篆体字复现的完整性﹐还能升华王熙凤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还具有观赏性,一举三得。最后就是“凤”字,这是三个字中最复杂的,由于笔画线条众多,很难用一个身体造型或动作来表现,于是笔者选择运用一串动作及舞台调度来复现。首先左脚勾脚向前踢并收脚向后落画出线条,接着右脚脚跟带着画出一个“R”的形状,并带动身体在空间中画出曲线,最后控九十度右前腿边旁并以膝盖为轴向内画平圆直至右手抓住右脚,画出另一个“R”。最后剩下的线条将它们放入了高潮舞蹈线路的空间调度上,这样使得整个舞蹈作品更丰满。

三、从复现王熙凤看新古典舞的创造与发展方向

笔者在对《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角色的复现过程中,隐约发现了交织在传统的古典舞蹈与现代的当代舞蹈之间的特殊舞蹈风格,即“新古典舞”。这一词汇许多前辈们早已提出,其中,“新”可在选材﹐可在语汇﹐可在结构,可在立意。但这里笔者要谈到的“新”,则是采用特殊的语汇创造方法,用“现时”的身体来复现“过去”的情形。

从在金陵十二钗中选择王熙凤这一人物作为研究对象开始,笔者逐渐发觉王熙凤其实是一个优点与缺点平分秋色的人,她不仅是泼辣跋扈、骄傲妄为的大小姐,还是一位聪颖果敢、手段精明的大管家,她身上确有令人诟病的地方,但也有令人敬佩的品质,同时她还承载着太多的女性意义和社会问题。

放眼整个艺术环境,不同的艺术领域之间开始频繁地交融互惠,这已是大势。作为传统舞蹈之一的古典舞想要延续其盛世与活力,免不了要经历传统程式文化与现代潮流审美之间的冲撞。探寻古典舞蹈的新生命是每个舞蹈工作者的责任,历代舞蹈工作者对于传统与现代的讨论众说纷纭,有选择坚持传统的,有选择向现代靠拢的,有选择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新古典舞”的出现是众望所归,当今时代的古典舞应是对历史的延续,但更应是传统文化在新兴艺术环境和现代性语境下的复现。

四、结语

作为舞蹈编创者,探索新颖的舞蹈语汇是一生的功课,所以我很激动能在其他艺术领域中发掘出古典舞新的生命力,作品也因有了书法的印记而变得别具一格。笔者复现王熙凤的作品中,取材向古,而创作望今﹐选择了传统文学作品《红楼梦》作为素材,传统文字作为舞蹈语汇,但却选用了现代的创作手段和融合方式。这一实践充分体现了“新古典舞”的立意,即用现代性的模式把传统情感内核表达出来,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自身对“新古典舞”的浅薄理解,盼望能够为古典舞语汇创编以及历史复现的研究课题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王林紫,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舞蹈编导。

猜你喜欢
语汇古典舞线条
感恩
福安土白语汇的语言年代学考察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线条之美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