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凤,张海萍,周 龑,陈 旭,谢晓海,赵光耀,曾 薇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麻醉科 (成都 610031)
剖宫产术是孕妇无法行阴道分娩的补救方法之一[1],但该方法会对母婴造成一定影响,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也是形成瘢痕子宫的主要原因[2]。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属于一种区域阻滞技术,可降低患者疼痛,松弛肌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然而,单次TAPB镇痛效果和时间有限,连续TAPB因导管固定等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通过在麻醉药物中添加佐剂来延长麻醉时间、增强镇痛效果已成为一种趋势。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药用于区域神经阻滞,具有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势[4]。但目前国内有关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麻药用于TAPB的报道较少。故本研究对行剖宫产术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行TAPB,旨在探讨该镇痛方案对患者术后疼痛、恢复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临床资料,其中ASA分级Ⅰ级81例,Ⅱ级39例。纳入标准:1)符合剖宫产手术标准[5];2)接受初次剖宫产或二次剖宫产;3)前次剖宫产术未出现不良情况;4)凝血功能正常;5)临床各方面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孕周<36周或>41周;2)既往有腹部手术史;3)腹壁皮肤存在感染或破坏;4)乳腺发育缺陷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产妇分为试验组(n=60,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双侧TAPB+静脉自控镇痛)和对照组(n=60,静脉自控镇痛)。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本研究经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禁食8 h、禁水2 h,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患者取左侧卧位,经L2~L3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2 mL,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4 mL,反复确认无全脊麻征象后改为平卧位,麻醉范围控制在T6水平以下,面罩吸氧,垫高患者右臀(约15 cm)。术中产妇不接受任何阿片类药物。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并将镇痛泵连接在外周静脉通路上。试验组于术后即刻给予TAPB联合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患者送入麻醉复苏间,行双侧TAPB。取仰卧位,取髂嵴与肋缘前线的中点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将针头穿行至腹横肌与腹内斜肌间,注入2 mL生理盐水,并观察肌肉层分离,确认进针位置正确、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部麻药,0.33%罗哌卡因15 mL+75 μg右美托咪定,缓慢注入腹横肌筋膜层,呈梭形扩散,左右两侧操作一致,注入剂量保持一致。对照组单纯采用PCIA方法镇痛。PCIA用药:舒芬太尼2 μg/kg,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PCIA泵的参数设置为负荷量2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单次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
1.3.1 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6]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疼痛情况。VAS评分总分10分,0分表现无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评分越高疼痛强度越大。
1.3.2 恢复质量 采用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 40,QoR-40)[7]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该量表共包括40个项目,各项评分采用1、2、3、4、5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40~200分,分数越高患者恢复质量越好。
1.3.3 围手术指标 比较两组有效按压次数及下床活动时间。
1.3.4 血流动力学 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8 h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变化情况。
1.3.5 不良反应 比较两组术后头晕、头痛等发生情况。
两组术后VAS评分逐渐上升,以术后12 h达到高峰,术后24 h后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分,
术后8 h,两组HR较术前明显上升,MAP、SpO2较术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HR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M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试验组有效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QoR-40评分高于对照组,初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术后QoR-40评分、有效按压次数、初乳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1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n=60]
剖宫产术后疼痛是影响产妇恢复进程的主要原因之一,表现为体内嵌夹痛和钝痛,以术后24~48 h最为明显,对产妇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8-9]。随着麻醉医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逐渐增多,如TAPB、肌肉注射、超前镇痛等。其中TAPB在超声引导下具有定位精准、操作及阻滞时间短等优点,同时在维持胃肠道等器官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10]。Ravichandran等[11]研究指出,对剖宫产产妇采用TAPB可有效缓解其疼痛。本研究对剖宫产产妇进行了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APB,发现其血流动力学稳定,且镇痛效果明显。
罗哌卡因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等优势的局麻药物[12]。罗哌卡因麻醉效果与布比卡因媲美,但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较布比卡因低[13]。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交感阻滞、镇痛等作用[14-15]。最近研究[16-17]发现,局麻药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外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明显,且具有一定安全性。Carlotto等[18]将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混合物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发现采用罗哌卡因可满足术后12 h内的镇痛,术后24、48 h镇痛效果下降,但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更明显,术后12 h后镇痛效果不会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及有效按压次数均较低,说明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双侧TAPB可缓解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减少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
QoR-40量表主要从情绪、心理、身体舒适度、疼痛及自理能力5个方面评估患者麻醉后恢复质量情况[19]。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麻醉后恢复质量更佳。既往已有研究[20]指出,QoR-40评分与患者身体、心理恢复有关。因此,采用QoR-40评分量表评估手术麻醉后恢复质量具有一定优势。
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术后8 h H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MAP、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双侧TAPB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如样本量较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较单一等,后续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APB可有效缓解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初乳始动时间,提高术后产妇麻醉恢复质量,且具有一定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