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宇飞,郭敏,赵金支
(焦作市妇幼保健院 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河南 焦作 454150)
据报道,遗传因素是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而遗传因素中染色体核型异常最常见[1]。染色体核型异常可导致多个器官、系统形态及功能出现异常,引发智力障碍、多发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并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目前,针对染色体核型异常引起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影像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产前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但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孕妇及高危孕妇数量较多,产前诊断效率较低,可能会导致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低下,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因此,为提高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及产前诊断的效率,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本研究主要观察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科1 968例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及产前诊断指征情况,并分析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焦作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医院行羊水穿刺的1 968例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1 968例孕妇年龄20~46(33.12±2.38)岁,羊水穿刺时孕周17~22(19.51±0.23)周,孕次1~4(2.06±0.31)次,产次0~3(1.28±0.17)次。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②存在相关产前诊断指征,包括高龄(预产期年龄≥35岁)、血清学筛查异常、夫妇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异常、不良孕产史(曾孕育过有出生缺陷或染色体异常的胎儿)、超声异常(胎儿鼻骨缺失、心脏畸形、侧脑室增宽及颈部水囊瘤等);③存在单一产前诊断指征;④于医院首次行羊水穿刺且一次穿刺成功。(2)排除标准:①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②存在出血、先兆流产倾向;③存在宫腔或盆腔感染征象;④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调查;⑤体温高于37.4℃。
1.3 产前诊断指征调查方法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调查并记录孕妇产前诊断指征分布情况。
1.4 羊水穿刺方法 所有孕妇术前排空膀胱,取仰卧位,在超声诊断仪(GE Ultrasound Korea,Ltd,国械注进20152232990,型号为LOGIQ P9)引导下行羊水穿刺术,抽取20 mL羊水,平均分装于2支离心管中,采用1 500 r·min-1速率进行离心8 min,随后去除上清液,留取约0.5 mL制成细胞悬液,按照两线培养的方式分别接种于2个羊水培养基中并分别混匀。随后将其置入37℃、体积分数为5.0%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7 d后在生物显微镜(Nikon Corporation,国械注进20142225803,规格为ECLIPSE Ni-U)下观察羊水细胞生长情况,若出现多个细胞集落生长即进行常规换液,将液体倒入另1个新的培养瓶中,同时加入3 mL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2~3 d。待其生长旺盛并有3个以上大克隆或7个以上中克隆时,便可进行细胞收获、制片,并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
1.5 核型分析 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湖南自兴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湘械注准20202211453,型号为ZIXING Vision)进行核型分析,每个标本计数两线的20个染色体核型数目,分析6个核型,20~30个分裂相,若发现异常嵌合体时增加计数及分析数目。参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2016)标准进行染色体核型判读。本研究的异常核型不包括D组与G组染色体随体柄及随体的变异,也不包括Y染色体及1、9、16号染色体的多态倒位及其异染色质区的变异。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
2.1 1 968例孕妇产前诊断指征分布情况 1 968例孕妇产前诊断指征中高龄、血清学筛查异常占比较高,分别为40.70%、52.54%。见表1。
表1 1 968例孕妇产前诊断指征分布情况
2.2 1 968份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情况 1 968份羊水细胞中共检出47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占2.39%(47/1 968),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占57.45%(27/47),染色体结构异常占25.53%(12/47),嵌合体占17.02%(8/47)。见表2。
表2 1 968份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情况
2.3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孕妇产前诊断指征分布情况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孕妇中高龄、血清学筛查异常占比较高,分别为31.91%、55.32%。见表3。
表3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孕妇产前诊断指征分布情况
2.4 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情况 高龄、血清学筛查异常、夫妇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异常、不良孕产史、超声异常孕妇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87%、2.51%、50.00%、4.35%、1.92%。见表4。
表4 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情况[n(%)]
目前,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出现大量高龄孕妇追生二孩、三孩,加上人们生活及工作环境的变化,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风险较高,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引起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占比最高,降低了我国新生人口素质,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2]。产前诊断是围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诊断或预测胎儿是否存在遗传缺陷,其中羊水穿刺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可直接检测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准确判断胎儿是否存在遗传缺陷[3]。但羊水穿刺属于侵入性检查,可能存在感染、胎儿流产等发生风险,通常用于具有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的检查中[4]。因此,观察不同产前诊断指征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张林琳等[5]报道,高危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3.10%~3.99%。本研究1 968例高危孕妇中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47例(2.39%),略低于上述研究结果[5]。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孕妇例数较少且纳入的孕妇均为单一产前诊断指征有关。此外,本研究47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孕妇中染色体数目异常27例(57.45%),染色体结构异常12例(25.53%),嵌合体8例(17.02%),且高龄、血清学筛查异常、夫妇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异常、不良孕产史、超声异常孕妇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87%、2.51%、50.00%、4.35%、1.92%。可见上述几类疾病仍是胎儿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且不同产前诊断指征孕妇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与陈竞茜等[6]报道一致。因此,临床应加强对不同产前指征孕妇上述几种染色体核型的检查。
本研究中47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孕妇中高龄、血清学筛查异常占比较高,分别为31.91%、55.32%。分析原因可能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婚育观念及晚婚晚育政策的实施,高龄孕妇逐渐增多。随着孕妇年龄的逐渐增大,卵巢逐渐老化,卵子质量逐渐下降,卵巢体积也逐渐缩小,生殖细胞及受精卵在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过程中容易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或分布不均等状况,出现单体或三体,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异常,进而增加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风险[7]。此外,高龄孕妇体内叶酸代谢容易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与代谢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并对染色体分离与重组关键区域的甲基化模式产生阻碍,从而导致染色体在复制及重组时更易发生错误,进而增加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风险[8]。这也与王清玫等[9]报道一致。血清学筛查可通过对孕妇甲胎蛋白、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等血清指标进行检测,并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处理得出相应风险值的方式对胎儿染色体病进行初步筛查[10]。当胎儿染色体核型出现异常时,其生长发育容易出现异常,导致腹壁缺陷、肾脏、骨骼异常等状况的出现;当胎儿发育不全时,甲胎蛋白会从胎儿体内大量漏出,导致羊水中甲胎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进而导致母体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异常升高[11]。此外,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由胎盘滋养细胞产生,孕早期水平较高,孕16周时会下降至峰值的1/5,并维持此浓度至分娩;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的胎儿由于胎盘功能发育较差,血清人类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需维持较高浓度以促进胎盘发育[12]。因此,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孕妇中血清学筛查异常占比较高。于俊娜等[13]报道,孕妇相关血清学指标与染色体异常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存在一定相关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可导致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等胎儿结构异常,而胎儿出现上述结构异常时,孕妇血清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水平也会出现异常。可见,临床需加强对血清学筛查异常孕妇胎儿染色体核型的检测分析。
综上所述,对具有不同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发现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如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异常、嵌合体等。临床需加强对此类孕妇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纳入的孕妇均为单一产前诊断指征,未观察多项产前诊断指征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情况,今后还需纳入更多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