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霞
摘要:课程改革对初中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和新的教育模式。新课程下,初中地理课将进一步丰富课业形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科技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初中地理往往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发展。鉴于此,本文探索了初中地理教育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引言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初中地理在教育理念、评价、方法、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初中地理教育产生了严重影响。传统初中地理课以学生成绩为主,然而学生自主能力不强,难以充分发展。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具体表现在教师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切实体现人文关怀,强调相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落实。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积极性
很多地理课堂还保持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状态,光靠老师讲、学生听来进行地理教学,学生往往没有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思考,更别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在学生的学习方面,老师偏向于让学生对概念、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忽视他们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在地理考试时能够考很高的分,但是让他们对着地图将地理知识梳理一遍很少有学生能够梳理清楚。学习地理如果连最基本的地图都看不懂弄不清,如何谈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呢?这样不仅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让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2.教学手段落后,对信息技术使用不到位
教学手段的落后一方面是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问题。大多数的学校将最先进的教学资源都用在了语数外的教学上,资源有限的学校就无法顾及地理等学科的教学投入,这些都使得地理教学的质量得不到提升。另一方面,有很多老师因为自身信息素养不高,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不到位,在课堂中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知道,地理是一门偏理科的学科,尤其是地图、地形、地貌的学习中,通过一些图片、影像资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更容易。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到位也是地理教学前进缓慢的重要原因。
3.教学内容死板,与生活时事联系较少
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是记住那些知識,而是要掌握学习方法、能够灵活使用所学到的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地理教学的重点越来越向现实中的地理知识偏移,但是很多学校的教学仍然是抱着课本不放。虽然课本是由多位专家编制的,有着很高的质量,但是课本毕竟是通用的教材,对于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教学缺乏针对性,与时事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在我们的生活中,地理教学资源是特别多的,现在是网络时代,教学资源的获取也很容易很广泛,老师死板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与生活、时事贴合的比较少,学生就很难找到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地理知识的应用方面自然有所欠缺。
4.教学观念陈旧,视地理教学为副科
现在的中学教育目的性太强,都是以考试为导向的,考试重点考的教学中重视程度也高,考试中不重要的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副科。地理本来就是一门知识量大且比较细碎繁琐的学科,涉及到地形、地貌、民俗、气候、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学校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在课时安排、教学资源的提供上都不能满足地理教学的需求。不仅是学校,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高,由于地理知识的琐碎性,在教学中不能突出重难点,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也比较低,学生对地理学习自然兴趣不高,再加上中考的不重视,地理就成了主科学习的加餐。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1.确立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两类:教师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必须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兼顾设计备课内容拓展、问题设置等。学生可以在课前提交学习目标,然后在课后让他们自己验证是否达成这个学习目标。这种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有规律的掌握知识,从而更高效地学习。案例研究应着眼于三个方面的学习: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可以设置悬疑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捕捉生活常识,进一步引导学生的目标学习,让学生专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教育成为现实。开展音视频广播、动画模拟等多媒体技术等教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媒介,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地理模型、地理地图等直观的教育工具,尤其是利用投影、视频幻灯片把生动直观的课程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多火山、地震的岛国》一节的教学中,虽然讲的是日本,但是可以播放汶川地震的录像片段,从地震灾害到抗震救灾,点、面、线相结合,营造出浓厚的氛围。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心,这一课学生可能永远不会被忘记。新课程的环境在不断变化,教师应专注于教学目标。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3.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是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挑战,能否有效把握这种心理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幽默的语言,优雅的教学模式、深厚的专业知识、一定的专长等,都能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建立良好关系的条件。这样可以形成从欣赏到愿意亲近你,愿意接受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好。
4.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贴近生活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有所了解。例如在学习气候时,老师就可以与湛江的气候进行联系,湛江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说说家乡气候的特点,然后再引入气候相关知识的教学。紧接着老师可以抛出问题“广州的纬度比台北低,为什么广州的冬天比台北冷?”这些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快速进入问题的思考中,老师在知识的讲解时,他们听的也会更认真。此外,不仅可以和生活中的现象相联系,地理教学还可以和时事相联系,如学习日本时可以联系钓鱼岛之争,学习北京时可以联系北京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和沙尘暴,为学生揭露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尾: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授,及时解决教学难题,科学解决教学错误,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地理知识,让他们熟悉和热爱地理,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地理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194.
[2]李宏伟.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67.
[3]刘昱董,翟祿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07):127+129.
[4]王雪,骆高远.基于“三化”的初中地理课程范式转换[J]地理教育.2012:(6)45-46.第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