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里的宏阔与狭窄

2022-04-22 14:02任苏梅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社会环境

任苏梅

摘要:通过阅读冯至的《杜甫传》,从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方面,解读杜甫诗歌中为何常常出现宏阔与狭窄紧紧相连的情况。

关键词:杜甫诗歌;宏阔;狭窄;社会环境;个人经历

在高中人教版必修与选修课本中,选入了大量杜甫诗歌,如《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等。在教授这些诗歌的时候,笔者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杜甫诗歌中常常出现宏阔与狭窄紧紧相连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杜甫个人写作习惯?还是有深层原因?带着这样的疑惑,笔者阅读了冯至的《杜甫传》,跟随着冯至的叙述,笔者走进了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

《杜甫传》共有十三章,从杜甫的家世与出身讲起,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杜甫的童年、漫游吴越与齐赵、十年长安困守、流亡、西南漂泊的坎坷经历,穿插了杜甫和高适、李白等人的交往。作者秉持着客观严谨的态度,以史料为依据,以杜诗为佐证,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跌宕起伏的一生,也让我理解了杜甫诗歌为何会出现宏阔与狭窄紧紧相連的情况。这是有时代和个人原因的。

伟大的时代造就了杜甫阔达的心胸。从开元初年到天宝初年,唐代社会发展到最富庶的时期,仓廪充实,交通发达,商业繁华,百姓安居乐业。杜甫生于盛唐,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因家庭环境优越,杜甫青少年时,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青年时期,杜甫曾在吴越和齐赵漫游。蒸蒸日上的时代,给诗人以极大的信心,他相信这个时代的未来,也相信自己的未来。年轻的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志向。

在时代和家族的影响下,杜甫树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终其一生,他都把自己的目光聚集在国家民族的命运之上。这样博大的胸襟,使得杜甫所思所见都非常宏阔。譬如在颠沛流离中登上向往已久的岳阳楼时,杜甫眼里看到的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样壮阔的景象,这一联写洞庭的浩瀚无边,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再如杜甫人生的最后岁月,在湘江上漂泊,饱受病痛折磨,但杜甫眼里看到的夜晚却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样开阔的景象。低垂的明星,广阔的平野,随波涌动的皓月,滚滚东流的大江。景物之间相互映衬,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杜甫在《忆昔》中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海内升平,社会富庶,这样的盛世,才能孕育出这样的胸襟;这样的胸襟,才能描绘出这样的壮阔之景。这也许就是盛世风采。

坎坷的经历使得杜甫难免怀才不遇之感。杜甫年轻的时候也曾度过一段“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安定富足日子。但是,太平思想麻痹了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唐朝政治开始日渐腐化,怀揣理想的杜甫兴冲冲地来到长安,可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规模宏大的长安城并没有敞开怀抱接纳杜甫,而是通过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无情地把他拒之门外。天宝年间,号称盛世而乱世的种子已经到处萌芽,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帅们好大喜功,一场又一场的败仗,一次又一次地征兵。而在这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生渐趋凋敝的时代,玄宗奢侈的生活却有加无已,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经历了长安十年困守,经历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经历了安史之乱,经历了被俘出逃,经历了授官辞官,几载流亡,几番漂泊,最后病逝于湘江上的孤舟中。

如此坎坷的经历,让胸怀壮志的杜甫难免产生怀才不遇之感、孤寂漂泊之感。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类总是容易想到自身的渺小,杜甫尤其如此。或许就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盛世,梦想着治国平天下的杜甫始终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吧。因此每每想到自身,杜甫的诗歌意境马上会变得狭窄起来。譬如看到浩瀚无垠的岳阳楼,诗人想到的是自身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一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而在无边的夜色下,诗人想到的是自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颔联所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但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一生可谓历尽坎坷。但尽管生活困苦,诸事不顺,杜甫却始终对生活对世界抱有一份热忱。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以一颗赤诚的心,关切国是民生,忧虑国家人民。所以在叹息自己的孤苦之后,杜甫想到的是“戎马关山北”,并因此而“凭轩涕泗流”。

杜甫一生坎坷,尤其是晚年生活困苦,但他始终不忘家国,用自己的一腔赤诚,真诚地书写记录,记录国家大事,记录百姓艰难,记录个人经历,让后人通过他的作品认识了那段真实的唐朝历史。因此才有了“史诗”之说,才有了“诗圣”之称。

所以,虽然杜甫的作品里有狭窄之境,并常常跟随着宏阔之境,但总体来说,杜甫的诗歌的意境还是以阔大为主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样的句子可谓俯拾即是。

杜甫诗歌里的宏阔,背后是时代成就的博大胸襟;杜甫诗歌里的狭窄,背后是人性的真实。读者要看到杜甫的宏阔,也要理解杜甫的狭窄,才算是真正的读懂了杜甫。

参考文献:

[1]王运涛.杜甫诗歌里的“战争与和平”[J].月读,2021(11):83-86.

[2]陈慧.如何看待杜甫诗歌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新课程导学,2022(02):47-48.

猜你喜欢
社会环境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悲观意识
论悲剧人物成因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
妇联在城市儿童监护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社会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身份背离下不可脱逃的宿命
浅谈经济环境对毕业生幸福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