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过去教师采用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要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并予以及时满足,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努力地配合科学教师的教学流程,优化科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路径;优化路径
一、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和幼儿园科学教学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1、教学上的连贯性
幼儿园科学教学和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之间,有一定的连贯性,也就是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就是能够通过真实的科学现象变化过程,将科学知识融入其中,同时小学科学教学还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初步培养。而幼儿园科学教学基本上都是通过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带领幼儿走进多姿多彩的科学殿堂,让幼儿初次接触科学这门学科。这种现象观察的教学形式,实际上就是将真实的科学现象展示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在科学现象的观察中,渐渐形成一定的表象思维。在实际教学中,幼儿会对身边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会不断地向老师提问,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什么?而这些正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形式上,小学科学教学和幼儿园科学教学都存在一定的连贯性。
2、教学上的差异性
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毕竟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所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也是非常正常的,教师要清楚幼儿教学和小学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够做好科学教学的有效衔接工作。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幼儿园教学主要是引导幼儿知道,科学教学就是研究身边的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所以幼儿园科学教学在指导幼儿明确科学教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要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而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的目标,除了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外,还包括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初步养成。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和幼儿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策略也不一样,幼儿园科学教学主要是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或者让学生多观察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策略就是演示加讲解,通过实验演示科学现象,随后对现象进行讲解与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二、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优化路径
1、调整教材内容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使用教材”,即课本教材为“死物”,是纲领性、概括性的文字内容,教师应从学生兴趣点及班级实际学习情况入手,自觉调整教材各单元顺序或同一单元内不同章节的先后顺序,借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小学生认知有限,但其精力及好奇心极为旺盛,对周遭的动物植物、天气变化、自然现象等皆抱有充沛的探索欲望,教师便应根据学生这一性格特点选择教学切入点。
以“动物”这一单元为例,单元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动物、动物的基本特点等内容。教材原本顺序是从“我们知道的动物”入手,通过图片展示及教师提问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动物的认知程度,随后才将观察视角转向校园。但小学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校园内,教师在实际授课中便可对文本顺序有所调整。针对这一单元教师可将“我们知道的动物”和“校园里的动物”两章节内容串联在一起讲解,若条件允许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寻找各种动物,以实物参照进行后续内容讲解。“动物”共三章节内容,教师可借助学生收集的实物开展教学,或借助幻灯片展示动物图片开展教学,这部分内容亦可作为单元起始内容,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随时调整。
2、设置关键问题
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观察、实验、讨论等探究活动中,自主获取、记录相关的现象,不断积累与科学概念联系紧密的知识经验,围绕建构科学概念的关键问题进行研讨、反思,形成对科学概念的新认识,逐渐理解科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并能运用科学词汇进行初步的解释。小学阶段的科学概念大多是描述性的,学生還不能全面、完整地针对概念进行表达与交流,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指向科学概念本质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探究发现进行小组间的研讨,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与互动,不断阐述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
例如,教学“植物”时,很多学生对理解“植物是有生命的”这一核心概念感到困难。课堂上,在学生观察自己种植的蒜苗并展示观察记录后,教师出示学生研讨活动的关键问题:“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植物是‘活的?塑料花是‘活的吗?”教师通过指导,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使其理解植物是“活”的这一科学概念的核心内涵。下面是学生研讨后交流的片段:
生1:动物会由小慢慢长大,植物也会一点点长大。
生2:蒜苗的叶子长大了,说明植物是“活”的。
生3:蒜苗在长大的过程中,需要喝水,还需要晒太阳,这些能说明植物是“活”的。
生4:塑料花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活”的。
生5:塑料花不会长高,也不需要水和阳光,我认为塑料花不是“活”的。只有通过研讨与交流,学生的思维才能发生碰撞。在研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清晰,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逐渐深刻,从而理解了“植物是有生命的”这一核心概念。
3、组织观察活动
观察实验活动能够引领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去发现科学的存在。科学本身就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科学思维也是从科学探究实验中获得的。通过观察实验,学生有机会去认识科学,去验证科学道理。同样,学生可以利用科学理论指导观察实验活动,获得更深刻的科学认知。在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对世界充满了探究兴趣。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观察实验,充分发挥观察实验的优势,开阔学生动手、动脑的视野。
例如,学习“我们周围的物体”时,对于木头、金属、塑料三种材料硬度的探究,在实验任务中,我们分别让学生用木条、金属条、塑料条去划纸,观察实验现象。在实验中,学生以相同的力量来划纸,木头、金属、塑料都能将纸划破,说明木头、金属、塑料的硬度比纸大,这是从实验中观察到的。同样,木头、金属、塑料三种材料硬度相比,又有何现象?用一把小刀分别以同样的力量划木头、金属和塑料,三种材料所受到的损伤有何差别?从实验中发现,金属受损程度最小,塑料受损程度最大,木头受损程度居中,说明三种材料的硬度不同,且金属硬度大于木头,木头硬度又大于塑料。
4、重视工具使用
在科学课程观察实验设计中,一方面,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去发现科学规律;另一方面,借助于观察实验,让学生去验证科学理论。但无论何种观察实验,教师都要重视学生感觉的开发。比如,眼睛、耳朵、鼻子、手等参与到观察实验中,可以形成对科学事实的最全面的认知。同样,在观察实验中,还要重视测量工具、观察仪器等设备的应用,辅助学生去获得更有效的感知。对于微小的事物,可以利用放大镜来观察,还可以应用显微镜深入内部组织中去观察。
三、结语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科学对小学生的学习有着引导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小学阶段科学的教育工作,要做到从小抓起、从小培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跟随时代的步伐,改良自己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技巧,才能提高小学科学的课堂学习效率,也能够让小学生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庞艳忠.谈优化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J].速读(下旬),2019(5):190.
[2]朱孟明.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9(18):31-32.F713CF8A-578A-4063-8BE3-7450EC1769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