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悲观意识

2016-12-17 19:55张璐
科技视界 2016年26期
关键词:无名的裘德社会环境悲剧

张璐

【摘 要】作为托马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代表作,《无名的裘德》讲述了一个理想破灭的悲剧,抨击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和婚姻制度对人性的禁锢。本文试分析社会环境和命运观对哈代悲剧意识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悲剧的魅力。

【关键词】社会环境;命运观;悲剧

在托马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无名的裘德》无疑是“最令人痛苦的一部”[3](P204)。哈代在小说的自序中写道,“这部小说是一个普通人为成年男女们写的,它只试图真切自然地把人间的烦恼和焦虑、嘲弄和灾难加以描写——它们在人的感情最强烈时即会产生——直言不讳地讲述人的肉体与精神之间展开的殊死斗争,指出理想破灭后造成的悲剧”[2]。现代宗教思想与传统宗法观念的冲突、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导致的贫富差距、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观和婚姻制度对人性的禁锢、浓重的宿命论和希腊作品的影响,使得这部小说处处可见哈代的悲剧意识。

1 社会环境对哈代悲剧意识的影响

小说的主人公裘德生活在威塞克斯的一个小而古老的村庄马里格林,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经是前人勤奋、欢乐、嬉戏、争吵和辛劳的场所” [2](P8),犹如一个世外桃源,然而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这里的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哈代也深受影响。

1.1 乡村宗法观念VS现代宗教影响

19世纪末,小而古老的村庄马里格林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宁静的小村庄里,原先的教堂已经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在另一块土地上修起了一座高大新奇、让英国人觉得陌生的现代哥特式教堂……那座基督圣贤们的古老教堂,虽然曾在这草地上矗立如此之久,但现在已全不见了踪迹”。[2](P5-6)

生活在两种文明夹缝中的人们开始在基督文明与异教文明中摇摆。裘德在16岁时吟咏贺拉斯的《娱神颂》之后发现自己受了多神教幻想的影响,那忘我的状态“使一个既希望当学者,又希望成为基督教牧师的人把常识和风俗置之脑后了。”[2](P26)而女主人公淑有一次碰到一个卖雕像的外国人,买了所有异教神像中最大的两个,付钱后却又犹豫焦虑,不知如何是好,反倒希望没有买这两个神像。

1.2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发展VS农民贫穷

19世纪中后期,由于受到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严重冲击,英国的个体农业经济走向崩溃,农民陷入困境。身为农民的裘德必然走向悲剧方向。他勤奋好学,却因贫困屡次被拒绝在大学门外,并遭受各种蔑视和侮辱。对此,淑说“当那些学院建立的时候,基督寺正是需要你这样的人;你有求知的热情,可是你没有金钱、机会或朋友。因此你被那些百万富翁的儿子们挤出了这条道”。[2](P141)

1.3 传统的婚姻观念根深蒂固,压抑人性

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婚姻观念认为,婚姻是上帝对那些具有社会正统观念、自觉遵守社会道德的人的一种恩赐和奖赏,不允许人们又丝毫离经叛道的举动。男人和女人一旦在教堂举行了婚姻仪式,就意味着终生结合,即使双方没有感情基础。裘德与淑的爱情发生在裘德与阿拉贝娜的婚姻以及淑与菲洛特桑的婚姻之外,他们的结合挑战了世俗,必将受到惩罚。

在裘德与淑的孩子集体自杀之后,淑不能从失去孩子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她说,“我们完美的结合——我们合二为一的结合——已经沾上鲜血了!”[2](P327)至此,离经叛道的淑也彻底改变了,“她不再是过去那个颇有独立性的女人,那时她的心智像光耀的闪电一样,对传统和礼俗加以嘲笑攻击——而他对它们当时是怀有崇拜之情的,尽管现在不这样了。”[2](P333)淑向来对传统宗教嗤之以鼻,然后再同事孩子之后,她甚至对裘德说,“我们应该继续献身于要求我们尽职的圣坛!但我总是极力去做使自己中意的事。所以我受到如此的严惩真是罪有应得!我真希望自己身上的邪恶、一切滔天大错和不道德行为被什么东西驱除干净才好!”[2](P333)

2 命运观对哈代悲剧意识的影响

2.1 家庭和乡村传统的命运观对哈代的影响

哈代早年深受祖母和母亲的影响,她们的宿命观正是生活在威塞克斯这个地区人们的心态的缩影。裘德的性格里也处处体现出悲观的宿命论色彩。裘德“脆弱的性格,表明他是那种生来就要受尽痛苦,直至结束无尽的生命才能脱离苦海的人”。[2](P10)从奋斗到毁灭的一生让他在临死之时感慨,P393“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2](P393)“我为何不出母胎而死,为何不出母腹便绝气……”“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心中愁苦的人,为何有生命赐给他呢?”[2](P394)

2.2 希腊悲剧作品对哈代的影响

哈代阅读过大量的希腊悲剧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命运观念更加深了他的悲剧意识。他在作品中设置的偶然巧合的情节,往往预示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在裘德和阿拉贝娜短暂的交往期间,二人曾经到过一家下等酒店,墙上挂着参孙和大利拉的画像。参孙天生神力,却迷恋上了见利忘义的大利拉,被减去头发,从而失去了神力,之后被非利士人抓住并剜去了双眼。勤奋好学的裘德偶然遇到了工于心计的阿拉贝娜,并迷恋上了她,在她的设计之下与她结了婚,之后又被她抛弃。淑的出现使裘德重新振作并重燃了生活和求学的希望,然而阿拉贝娜的再次出现打乱了他们的生活,小时光老人带着孩子们的集体自杀彻底摧毁了这对年轻的情侣。再次与阿拉贝娜生活在一起的裘德犹如“剪了发的参孙” [2](P397)

3 结语

裘德一生追求的大学梦终因自己出身贫困又迷恋美色,最终化为乌有,他与淑苦苦挣扎也未能得到希翼的幸福,但裘德没有放弃追求,始终坚持信念。正如柯列根所说,“悲剧精神不是叫人逆来顺受无所作为,而是一种抓住不放斗争到底的精神。”[1](P37)

【参考文献】

[1]柯列根.悲剧和悲剧精神[M].转引自陈瘦竹、沈蔚德.论悲剧与喜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2]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M].刘跃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伍尔芙.论小说与小说家[M].瞿世镜,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4]于冬云.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6(1):76-81.

[责任编辑:田吉捷]

猜你喜欢
无名的裘德社会环境悲剧
伟大的悲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关于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研究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