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俏
摘 要 近年,针对超前超标的课外培训,“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学校体育提供了机会,农村小学应当怎样提高体育课后服务的课堂质量及效率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落实“双减”政策,实施农村体育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还面临各种挑战。本文主要从“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实行体育课后服务的价值和现状出发,为农村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提出理论对策。
关键词 双减 农村小学 体育课后服务 现状与对策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科学利用课余时间、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展开不同多样的社团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体育运动既能提高学生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而“双减”则为农村学校体育提供了一个逆流而上的机会。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前,国家颁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课后服务城镇地区已实施较长时间,而农村地区在制度、政策、思想等方面上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面对“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其结构的模糊性、收费的敏感性、目的的无知性,使课后服务质量备受家长的关注。“十四五”规划要求重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学习办学质量,只有校内课后服务做出质量,获得家长的支持与认可,校内课后服务才能成为一个稳定的驻扎。必须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基础上提高体育课后服务质量,推动农村小学体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方能加快缩小城乡学校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一、“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体育对课后服务的诉求
“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让学生提前放学成为家长接送的一大难题。农村家庭父母大部分都在外挣钱,留守儿童较多,缺少家庭教育、长期处于脱离管教状态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另外,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绝大多数农村家长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关注孩子的文化水平,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重,再加上农村父母离婚率的上升,让学生在缺少家庭关爱的环境下造成思想上不同程度的扭曲。而计划生育的实施却又使独生子女受到过分的溺爱,这些均成为导致学生缺少锻炼、身体虚胖、眼睛近视、缺乏意志力与面对挫折的能力等的重要因素。
自2018年《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出台之后,校外资本无规则、乱次序、无保障、不专业、不全面、求利益的培训学校遭到打击,但在农村中符合规范的校外培训又少之又少,尤其是艺体专业。因此,在农村实施体育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多方面挖掘体育课后服务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將提高全国教育水平的平均水平与体育整体实力,为国家竞技运动培养人才,同时还能促进农村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增强学生毅力、抗挫折能力,为避免其过早叛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达到减负目的提供助力。此外,“双减”背景下在农村实行体育课后服务,也是农村体育特色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契机。
二、“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现状
(一)制度不完善,体育价值认知度不高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农村学校在初步探索符合自身学校课后服务制度中存在结构不完善、分工不明确、思想有误疏、评价、管理、考核制度不全等问题。少数领导班子在思想上还处于唯“成绩论”的陈旧教育思想,不重视体育,忽视学生身体健康,对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情感、学习、行为能力等发展的认识度不高,缺乏大局意识。
(二)师资匹配不全,体育教师压力大
农村小学师资配备不足,学历低、教学能力差、专业技能知识能力差、专业不匹配等,是影响农村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的重要因素。甚至有少数农村小学,没有一位专业的体育教师,当下的体育课均由各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担任,或者出现体育教师在担任班主任的同时,还包干全校晨操、课间操、多数体育课、训练队训练等任务。教师压力过大,任务沉重,加之农村学校暂时还缺少外聘专业体育代课老师的能力及思维,以至于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地高质量开展。如此非但达不到预期目标,更谈不上将正确的体育价值理念传授给学生。
(三)体育课后服务开展质量差,未落到实处
现阶段的农村小学体育在课后服务课程安排上不为理想,大多数体育课后服务安排每周只有一或两节,有的甚至没有艺体课,开展形式陈旧化、内容单一、思维模式传统,形式主义、应付主义居多。课后服务以“自由活动为主”,出现不少以文化课、写作业等活动形式取代体育课后服务,未能真正开展多元化体育课后教育教学,也没有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原则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四)体育经费不足,活动内容单一
受地区经济水平影响的制约,农村存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财政困难,很多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学校体育器械是硬件设备,尽管国家提高了对农村学校器材设备配置的关注,但是体育器材仍然在种类数量、匹配范围、总体数量、器材质量等方面存在城乡差距较大的普遍现象。另外,农村小学的体育课后服务开展的活动形式覆盖面较低,大多以常见的接力赛、拔河、课间操、跳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简单易操作的项目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运动疲劳,降低其运动兴趣,更难以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三、“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提升策略
(一)健全教育机制,切实落实“双减”政策
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与“双减”政策的提出,给农村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提供了契机。“双减”后学校迎来了新的教育空间,学生作业量减少,教学主场回归学校。农村小学应以校长为主导,引领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设立专业有素的“课后服务”领导小队,在“1+N”的基础上,根据年级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安排与评价方法,通过兴趣小组或社团实施方案,明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采用教师弹性上下班、学生弹性上下学的管理办法,并采用与教师的绩效挂钩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
(二)营造农村小学体育特色氛围
从农村小学各校的具体实情出发,灵活运用学校资源与教师的自身优势,打造农村小学体育环境与氛围,以学生身心状况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后服务时间,创建形式各样、有趣实用的体育课后服务内容。利用各种手段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老师群体的智慧与力量,开发其课堂创造力,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扩大师资队伍
在农村小学专业类体育教师方面,应加强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及提高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思想,全面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学习创新、组织管理等能力的发展。学校需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校内或者校外学校间的教学比武等交流活动,组织科研小组制定培训计划并争取落实,通过不断实践取得实质性进步。
在农村小学非专业类体育教师方面,可充分发挥其他任科教师的自身优势,挖掘适合教体育的“非专业类”教师,通过定期校内培训、线上学习、外出交流培养等方式,提高其体育基本专业知识,并使其熟知体育基本教学理念,提高体育教学与课后服务质量,也可通过外聘退休教师、社会专业人员等进一步扩大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师资力量。
(四)创新体育课后服务活动内容,提升农村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质量
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艺体“2+1项目”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体育老师专业技能能力、小学生心理特点情况、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运动项目的特点、课程资源、地方气候等实际情况,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科目核心素养为主要任务,制定合理有序的体育课后服务计划,选择实用合适的教学内容,突破陈旧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并运用开阔性灵泛性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创造性地开展体育课后教学服务,不断提高体育课后服务质量,保证其实践性、整体性、灵活性,保障课后服务内容的丰富性、有趣性及效率性。
例如,在掌握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灵活结合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借助现有的器械,有目的、推陈出新的创设各种丰富多样、简单、安全的体育游戏,提高学生注意力,或制定奖励机制,适当举行个人、团队比赛等;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音乐对学生运动的积极作用,巧妙地将音乐融入体育课后服务活动内容中,结合音乐节奏自创球操、体操动作等,激励学生全身心投入练习,增强其对运动的兴趣,减少运动疲劳,并得到身体的放松;教师可在体育课后服务中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教师主导情境的开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吸引学生眼球,达到升华学生情感、提高上课效率的目的;在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增强体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其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开阔想象能力等;在部分条件允许的农村小学,还可通过直播体育模范课、组织观看比赛直播、开展线上授课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魅力的同时,为学生树立科学体育课意识、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并丰富课后服务组织形式和内容,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com.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3/t20170304_298203.html.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見》[EB/OL].http://www.com.gov.cn/xinwen/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
[3]游学军.“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32):9-12.
[4]“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1-15.
[5]吴湘军,崔素珍,黄文辉,涂绍生.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4(02):76-79.
[6]蓝孝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影响[J].田径,2021(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