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文
摘要:如果班主任把班级内的大小事情全部都亲力亲为地完成的话,会缺少让学生自己动手锻炼的机会,从而影响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整体班级管理相关工作开展时,班主任的这种行为会对其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要想真正提升整体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就要求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和思想进行一定的改善。本文立足于小学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
引言:班主任老师应该观察自己,在进行某些管理和操作时,班级内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如果是能够被接受的就应该继续执行下去,如果让学生比较反感,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班级管理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改善班级管理机制
班级管理机制不同,班主任在机制中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区别,针对班级管理机制进行优化,需要班主任改进其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与管理角度,避免在班级管理中“事无巨细”,过多的过问与管理会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距离感,进而不断疏远与班主任的关系,导致无法顺利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因此,班主任想要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必须调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从固有的模式化管理理念脱离出来,对管理内容和方式进行丰富,通过班级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信息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中需要彰显卓越的应对能力,以往的班級管理中大多以小组模式开展工作,通过对班级相关信息与数据的整合确定班级管理制度,其方式表面上以人人平等为主,但实际上是一种思想固化的表现,对于小学生的管理,班主任更需要对制度施以灵活应用,建设人性化班风和班级风尚。
2掌握师生沟通的方法
在和谐师生关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沟通的技巧与方法,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有效而深入的交流,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班级管理的驱动力。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学生因为对班主任权威的畏惧,缺乏交流的主动性,班主任需要在交流意愿、对话方式以及说话语气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进而实现师生关系之间质的变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积极创造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利用问答、游戏等形式丰富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并且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能够针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如班主任针对家校官网的管理,班主任不能单纯凭借自己的想法进行制度的制订与实施,而是应该听取学生的心声,如有学生提出官网应该为家校联系提供便利的条件,但不能让官网成为班主任告状的平台,并应避免在信息共享中掺杂个人情绪与个人信息,要配备专业的网络管理员对平台予以维护,进而达到净化网络平台环境的目的。此外,班主任应为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提升师生之间的交流频度,在和谐相处的环境中落实班级管理工作。
3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学
丰富的德育活动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契合与了解,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有德育活动的支持,为拉近师生关系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日常德育活动中让班主任和学生建立更多的对话,进而在共同交流中实现管理的共识,如在班级德育活动的执行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创新德育意识,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和交流,认真征询学生的创意与意见,适当对活动进行改进,进而提升活动的整体品质,并让学生感知到自己的建议被接纳,增强学生德育活动的参与性。同时,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德育教学,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理,在良好的氛围中感受正向的能量,如通过手抄报、板报以及海报形式的展出,在班级墙上进行励志标语的粘贴,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虽然说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想和年龄发展都不成熟,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也有自己想要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许多老师和家长都有一种错误的思想,那就是觉得小学生年龄小没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任何事情只需要听从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就可以,因为老师和家长都是为学生好所作出的决定,也都是站在学生好的角度上思考的。但是这种为学生好的心态实质上对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年纪再小的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说在进行相关的管理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以偏概全,用同一种方式对班级内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同样的管理和约束。比如说班主任老师可以适当给班级内的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自由发展中观察学生真正的个性和性格特点。如果在学生发展的年龄段对其进行过分的压抑,对于学生的现实发展以及心理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老师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比较有前途,而且对后续的发展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且要负责对其家长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和沟通,要让家长明白,学习并不是孩子发展唯一的道路,如果发现孩子的特性,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5公平对待学生
许多班主任老师对于“核心素养”仅仅停留在大脑的思考和口头的讲述中,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运用到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在目前的教育发展中,部分老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学时采用不公平的态度。有的老师比较喜欢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的老师喜欢听话懂事的学生。要真正迎合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必须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发光的地方,班主任老师不仅不应该用区别的态度去对待,还应该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己身上的发光点。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自信,是因为觉得自己平平无奇,和其他最好的同学比起来黯淡无光。但是如果老师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找到自己身上的发光点,是可以让学生找回自己的自信,后续的学习中迸发光彩。
结论:分析目前的教育环境得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班级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相关班主任老师在开展激烈的管理工作时,需要明确真正对管理效果和管理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要意识到用真心去对待学生所换来的效果,对于小学生管理不能直接硬来,可以尝试其他方法,实现核心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乔淑艳.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728-732.
[2]田艳,简才秀.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兴义市X小学为例[J].山西青年,2021(18):195-196.
[3]布娅.浅议提高农村小学班主任信息技术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21(38):221.
[4]杨江霞.新媒体语境下农村小学班主任管理模式建构研究[J].新课程,2021(3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