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是南朝梁的开创者,当了40多年皇帝,他在位期间和北朝强敌北魏抗衡数年。然而这个令人称奇的皇帝,晚年却遭遇了亡国之祸,被东魏叛将侯景俘虏并活活饿死。开国之主沦为亡国之奴,千古仅此一例,可叹可悲!
建立梁朝
梁武帝蕭衍是兰陵萧氏之后,萧氏是南北朝时门第比较高的大族。萧衍早年任职于南齐,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曾经召集八位饱学之士,经常在一起吟咏唱和,时人称之为“竟陵八友”,萧衍便是其中之一,可见其才学之高。
南齐末年连续出了几个昏庸的君王,政局逐渐失去控制。东昏侯萧宝卷更是荒淫无道,引发各地实力派的强烈抵制。萧衍时任雍州刺史,他起兵讨伐东昏侯,并成功推翻了南齐政权,建立了梁朝。
创业时期的萧衍身上闪现着所有创业者的共同特点:雄武、果断、坚毅、聪明。开创梁朝之后,他注重汲取南齐君主失败的经验教训,采取相对宽松的统治政策,注重恢复和发展经济,国力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
在国内政局逐渐好转的同时,梁武帝指挥军队与北魏进行了数次大战。由于梁武帝知人善任、指挥得当,梁军相继取得了钟离之战、北伐陈庆之的辉煌胜利,把之前已经退缩到淮南的国防线,重新扩张到淮河以北,在南北对峙中取得了少见的优势和胜势。
引狼入室
收复中原一直是南朝挥之不去的情结,正好梁武帝梦见中原平定,不久后东魏叛将侯景的降表就送来了。梁武帝大喜,再加上梁朝自陈庆之死后一直缺乏良将,所以颇有接纳侯景的想法。
但群臣廷议时,众位大臣都表示反对,梁武帝便为此犹豫不决。这时他的宠臣朱异进言道:“圣明御宇,上应苍玄,北土遗黎,谁不慕仰?为无机会,未达其心。今侯景据河南十余州,分魏土之半,输诚送款,远归圣朝,岂非天诱其衷,人奖其计?原心审事,殊有可嘉。今若拒而不容,恐绝后来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
梁武帝听了这番话后不顾群臣一再反对,决心接纳侯景,强调“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于是他下诏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又派人率军接应侯景。
当时的梁朝,经过数十年太平盛世,各种社会矛盾和体制性问题开始慢慢暴露出来,社会风气日渐奢侈浮夸,行政效率极其低下,国力已经有所下降。当然这些问题每个朝代都会遇到,只要执政者引起充分重视并采取妥善措施是可以挽救的。然而梁武帝已经不是开国时那个励精图治的有为之君,随着身体衰老,意志渐渐颓废,他陷入了自高自大的心态之中,只喜欢臣子们吹捧,容不得别人有丝毫质疑和批评。
但侯景始终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人物,他虽投诚梁朝,但仍与西魏暗中保持联系,为自己留足退路。
在饥渴交加中逝世
梁朝实行的是宗室诸王镇守地方的分封制度,梁武帝的儿子、孙子掌控各个大州的军政大权。分封儿孙镇守四方本来也并不是坏事,只要帝王本人能够保持绝对权威,地方诸侯想要造反也不太容易。
但是梁武帝办了一件让他的儿孙们十分不满的事。梁武帝的大儿子昭明太子萧统早年去世,按照立嫡不立长的政治原则,太子死了应该立嫡孙为皇太孙。但是梁武帝害怕立幼孙为皇太孙会引起几个年长儿子的不满,于是立三儿子萧纲为太子(二儿子萧赞是梁武帝的养子,是东昏侯萧宝卷的遗腹子,与梁武帝并无血缘关系)。
这可惹了大麻烦,不仅昭明太子的儿子们耿耿于怀,梁武帝的其他儿子也有了野心。因为这意味着以后立长不立嫡了,只要前面的哥哥死了,后面的弟弟就有可能继位,皇帝之位大家都有份。于是各地掌握兵权的宗室诸王们都开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盘,拼命扩充实力,想要争夺皇位。
在这种形势下,梁朝实际上已经开始慢慢分裂。所以当侯景在梁朝境内发动叛乱时,梁朝各地军队早已各怀异心,不愿意浪费自己的兵力去平叛。结果本来规模不是很大的叛军,竟然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最后竟有十万之众。
侯景也是南征北战中磨炼出来的军事将领,他迅速分析判断出梁朝地方军队的心态,于是不与他们纠缠,避开诸侯的防地,率兵直取梁朝首都建康,围困台城(建康的内城)数月之久,最终破城而入,俘虏萧衍和萧纲。
侯景掌权后,萧衍虽在表面上受制于他,但内心极为不平。侯景派手下的兵卒入直省中,有的人赶着驴马,带着弓刀,在宫廷中随意进出。萧衍询问原因,直阁将军周石珍回答:“这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听后大怒,斥责周石珍道:“是侯景,为什么管他叫丞相?”左右侍从听罢都很害怕。
自此以后,萧衍的要求也大多不能被满足,日常饮食供给也被减少。年迈的萧衍悲愤交加,从此一病不起。
公元549年,萧衍躺在床上,嘴里发苦,索要蜂蜜不得,在发出几声含糊不清的声音后,便在饥渴交加中逝世。
临终前的梁武帝,经受的是叛军作乱和众叛亲离的双重打击。开国之主沦为亡国之奴,千古仅此一例,可叹可悲!
(澎湃新闻网等)